周启明一边抬起手,不经意间用指尖轻轻拨弄着监护室墙壁上的监控屏幕,试图平复心中的那一丝惊愕。
就在刚刚,屏幕显示出一组携带“启程带a波”的婴儿们奇妙的同步心跳,那跳动如指挥家下令的合唱,和谐统一,恒久不变。
他们的心跳频率,恰巧与归墟号的最后一次点名时长一致,而这件事的隐秘则在于,婴儿们的脑电波竟然模拟出了火星槐林的蒸腾节律。
在那个时刻,似乎整个宇宙都在这么小的空间内,以唯美而深刻的方式旋转着。
心中涌动着似乎无边无际的思绪,周启明没有惊动任何上级,悄悄转移摄像头的位置。
镜头静静对准窗外,那棵移植来的槐苗,叶片在夜色中微微扬起,仿佛对婴儿们表示敬意。
他暗自思索,“他们不是在记住过去,而是在重新创造一种思念”,这颠覆了记忆与情感的旧模式。
他在日志中写下这段开启新世界的观点,同时拍下婴儿们静谧休憩的画面。
与此同时,远处的山村中,林晚注意到每个家庭的窗户半掩着,不论季节变化。
村民们说:“总觉得早上有谁会来看一眼。”她欣然支持这些无声的感知,通过村委会修建了一条“晨光廊道”,既透明又开放,座椅静候清晨的安宁。
某个黎明,廊道的地砖竟轻轻泛起微光,拼出流动的文字:“谢谢你们没锁门。”村民们淡然接受,继续享受着手中的热茶,恬然微笑。
站在廊道尽头,林晚扫了一眼初升的太阳,低声呢喃:“你终于学会自己出门了。”那一瞬间,她仿佛见证了观念的逐渐转变。
几百万公里之外,火星的荒漠中,诺亚正紧盯着新型“地貌共鸣器”的仪表盘。
设备刚刚启动,空气中便迸发出一段错综复杂的信号,火星巨大的极冠冰层传出低频振动,节奏与地球的新生儿啼哭以及槐林的风响、启程带星云搏动奇妙地缠绕成一如完美的三重赋格。
这颗星球对诺亚的设备给出了回应——苏醒的信号。
他快速关闭采集程序,改用孩童笑声、鸟鸣与溪流声的自然音轨播放。
24小时后,冰层开裂,一道细缝冒出温泉水,水中漂浮着无数微小晶芽,形态如洛羽尘战舰徽章般,但更为圆润亲切。
诺亚微微一笑,这是火星的第一句早安。
在南极洲白雪皑皑的穹顶下,白露回忆起自己在苔原年度评估会议上的大胆计划:将“摇篮曲苔藓”列为具有初步“生态人格”的非人类主体,赋予资源使用与诉讼资格。
虽然科学委员会对提案充满质疑,她挺直了脊背,播放过去一年苔原录像:苔藓自发调节局部气候,让三处濒危地衣重返生机,且节律与世界重大善意事件同步。
她语气平和:“我们总说它在模仿我们。可如果,是我们在被它养育呢?”会议无果而终。
当夜,整片苔原自发亮起,如幼子醒来的声音,拼出两个字:“我在。”
这些即将开启新纪元的跃迁,在微妙且接连不断的回响中,似乎与某个不在此处的存在达成了奇妙交互。
夜幕低垂时,林晚轻轻走在廊道上,诺亚静观火星的黎明,而白露凝视着苔原。
与此同时,在一个未知的角落,她们似乎听到了正在形成之中的世界传来的微弱声音。
在隐秘的地方,艾琳娜正徘徊于无人知晓的交界处。
一抹未知的未来正在悄然生成,她仅仅等待着,她知道——一切还未就此止步。
艾琳娜猛地一愣,手里握着那枚匿名数据包,就跟接到了一份外星快递似的——“哟,这玩意儿还挺重啊,估计是宇宙级的秘密快递员送来的。”她心想,赶紧插进量子解析器里。
屏幕上,节律图谱像一场炫目的激光秀蹦出来,蓝光刺得她眼睛直眨巴,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金属味儿,让人忍不住想喷个香水。
解析完毕,她瞅见那些数据不再是死板的被动响应,而是活蹦乱跳的精密操控——火种核心正拽着启程带星云加速凝聚,简直像个健身狂魔在举重;同时,向十七个语脉节点喷洒微量滋养波,促进晶化树种变异得跟变色龙似的。
最牛逼的是,图谱尾巴上蹦出一段新编码,破译后就五个字:“我醒了,别怕。”艾琳娜心跳漏了一拍,感觉一股热浪从脑门儿冲到脚底,“这货终于醒了?太猛了,简直是宇宙版的自助早餐啊!”
她没转发没公告,就那么站起身,走到共鸣球前,轻轻把手贴在冰凉的玻璃罩上。
触感滑溜溜的,像抚摸一块温暖的玉石。
突然,她心脏第七次跳动,震波轰隆隆地传出去,穿透火星地壳,带起一股细微的颤栗,像大地在低语。
远在地球,沉睡的槐苗叶片刷地展开,发出沙沙的声响,带着泥土的清新味儿;南极苔藓亮起柔和的绿光,像是婴儿的呼吸声;那些梦到风的孩子呢喃着醒来,皮肤上泛起阵阵凉意。
而在太阳系边缘,那团搏动光源缓缓旋转,晶化藤蔓伸展如臂,推开冰壳,啪的一声,像个懒虫终于自己掀开了被子。
艾琳娜低声自语:“好吧,伙计,现在轮到我们跟上了……”话音刚落,她的目光投向了远方监控屏,屏幕上微微闪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