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陈长安的话音落下,就连一直面无表情的中立副主任,都忍不住的点了点头。
要知道这一次的投入非常大,预计又是一个万人大厂的诞生。
部里对于这家电视机厂的期望很高,可不仅仅是供应国内的电视机缺口,而是准备像汽车厂一样,准备进军国际市场的。
之前陈长安说国内市场很可能会饱和,供大于求的情况,他虽然心里认同,但是这家厂子他们的打算不同。
可在听到厂长人选的问题上,这位中立的副主任倒是非常的赞同。
毕竟是一家万人大厂,还是准备挣外汇的厂子,厂长的人选需要慎重考虑。
虽然他是中立派,可中立派只是不想加入派系,不代表不想做事情。
尤其是这种情况,新电视机厂要是出现了问题,邹主任的派系还很有可能把锅甩给他。
而这位厂长不是别人,正是之前给邹主任帮忙的吴局长亲戚。
利益交换,这位副主任见多了,对于这些他倒是不算抵触。
下一次吴局长那边很可能也会有邹主任亲戚任职。
但是这么大的厂子,新任厂长可以是吴局长的亲戚,但同时也必须要有能力才行。
之前陈长安不在,焦主任也是弃权,他一个人就算是想有些改变,也很难。
可现在不同了,陈长安明显就是来搞破坏的。
新任厂长的人选无论如何也轮不到他来推荐,能力不行,搞不好最后承担责任的就是自己。
不如索性就帮助陈长安,厂里不建了,最好。
如果非要建立,至少在这一次的会议上,他是不同意这个人选的,有会议记录帮自己作证。
最后真要是出了问题,也找不到他的头上。
但这些都是后话,现在和陈长安站在一边自然是要得罪邹主任,他现在需要做的是你不同意这个人选,还不得罪邹主任。
“我觉得陈副主任说的有一些道理,在厂长的人选上,咱们还需要好好斟酌一下。
吴迪同志还是年轻了一些,他的履历也的确是没有什么说服力。
这可是涉及到几千万的外汇项目,同时还可能会涉及到产品出口的可能性,人选报上去也不一定会得到上级领导的认同。
我的建议是对于厂长的人选,还是选择一位老成持重的同志来担任比较好。”
听到这位中立副主任都这么说,邹主任脸色更难看了。
他难道不知道厂子的人选资历不够吗?可吴局长可不是随便就愿意出手帮忙的。
尤其是对付陈长安这种级别的人,出手的风险非常大。
尽管聂大爷退下去了,可依然还有非常大的影响力。
别说退下去了,就算是人不在了,很多人也愿意在关键的时刻捞陈长安一把。
别管最后是个什么情况,人家吴局长的确是担着风险出手了,既然出手了就必须要给人家回报。
不给?那以后邹主任在这个圈子里就没有任何信誉可言了。
就算是一个派系内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考量,这又不是夺嫡,人家不可能无偿帮你,总要有些利益交换。
可眼看着新厂长人选在自己部门内部都通过不了,如何能让上级领导同意。
“人选问题,咱们可以稍后再讨论,现在的问题是,陈副主任觉得,这个厂子的建设没有必要。
我对于这个厂子的定位是,往上可以出口创汇,往下可以满足国内百姓们对于电视机的需求。
不管厂长的人选是谁,这个厂子是很有必要建立的。”
皱主任想的很明白,人选问题既然大家觉得吴迪不是一个好选择,那也可以再换。
他可以再选出一个人进行利益交换,这样一来对于吴局长也算是有了交代,三方利益交换能够在拉一个人进来,将三个人的利益捆绑到一起。
但首先这个厂子,必须要有,不然他拿什么来和其他人做交换。
听到吴局长说新厂子准备做外卖生意,陈长安顿时明白了邹主任的意图。
汽车厂一直以来都是陈长安的依靠,想要直接打击陈长安难度太大,可以说基本上没有可能。
而想要打击陈长安,最好的办法就是先打击汽车厂。
明面上的打击,自然是不行的,这里面牵扯的利益那可就太大了。
既然明面上的打击不行,那就只能慢慢的瓦解汽车厂。
汽车厂的主要支柱产业其实就是汽车和电视机。
随着电视机和Vcd的捆绑打折活动,汽车厂生产的电视机,又迎来了一大波的销售。
邹主任的想法,就是花费巨大代价,引进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电视机生产线,建立一家大型电视机厂。
他对于这家电视机厂是有期待的。
汽车厂的电视机生产线已经是好几年前的产物了,一旦新电视机厂成立。
生产的产品不管是质量还是数量,都要超过汽车厂。
这样一来汽车厂生产的电视机在国外的销售情况自然会收到影响。
要不了多久,汽车厂电视机业务就赚不到外汇了,只能选择内销。
这样一来汽车厂在损失了一大块海外业务之后,他的重要性必然是要降低的。
之后再拿到Vcd的生产技术,将汽车厂Vcd的业务抢走,汽车厂就只有皮卡车了。
汽车生产有些难度,但是邹主任相信,慢慢的汽车厂所有的海外业务都将一点点的被新厂子取代。
只要汽车厂挣不到外汇,陈长安的倚仗就没有了,在领导心中的重要性,就没有那么大了。
到时候汽车厂工人们的福利待遇也会相应的减少。
他相信,好几万人的汽车厂职工们,到时候绝对会反对陈长安。
有句话说的好,由俭入奢容易,由奢入俭难。
一旦陈长安被汽车厂职工们反对,距离陈长安垮台就不远了。
即便是做不到抢占汽车厂的电视机份额,保底也能内销,怎么算他都不吃亏。
此时的陈长安已经反应过来邹主任的图谋了。于是开口说道。
“邹主任,那您有没有想过,这么大的投入,多长时间可以收回成本?
要知道这可是六千万美元的投资,这里面还有小日子一方的股份。
生产出来的每一台电视机,赚的每一分钱,都有小日子的一份。
人家卖你生产线,还要在产品上分一杯羹,我怎么感觉这好像是个卖国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