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皇上,贤王殿下在殿外候着。”

乾清宫寝殿内,明顺帝一身明黄色圆领龙袍,正坐在书案前研究那老道士留下的修仙典籍。

听到贤王二字,他有几分疑惑。

这个儿子平日里没什么存在感,锦衣卫和东厂那边也没有特别关注过他,他整日在礼部闲散度日,来乾清宫做什么?

“让他进来。”明顺帝坐直身子,看向殿门口。

“儿臣恭请父皇圣安。”

贤王的礼仪自小便十分周全。

明顺帝打量他几眼,见他身着亲王服,神色恭顺地下跪,他抬抬手,随意地说道:“起来吧,这个时辰进宫,是为何事?”

“儿臣此时前来,是想请父皇为儿臣赐婚。”

贤王立于殿中,双手抱拳,深深作揖。

明顺帝的注意力全都放在面前这本《修仙秘术》上,根本就没有仔细听贤王说了什么。

奈何这本书实在晦涩难懂,自那老道离开皇宫,他研究了几天,都没什么进展。

殿中一片寂静,贤王就保持着作揖的动作没有起身。

他眸色沉沉,行礼的动作十分标准。

大太监立于明顺帝身边,见此情形,无意中咳嗽一声。

明顺帝这才从书页中抬起头,“哦?赐婚?”

明顺帝表情带着疑惑,自太祖以来,亲王的婚事一向都是亲王本人先通过王府长史司草拟奏折,明确表达赐婚意愿。

奏折经布政使司转呈礼部,礼部核查亲王婚配资格后,再上报给他。

如果他同意,再由礼部会同宗人府筛选合适勋贵或官宦之女,拟定候选名单呈给他做最后决断。

等他钦定人选后,方才能下旨赐婚,最后再明确婚期、礼仪规格等事宜,亲王只需奉旨执行即可。

这些过程,贤王不会不知道。

“你的婚事,一向是礼部和宗人府做主,怎么跟朕说起这个,赐婚?要赐你跟谁的婚?”

贤王闻言,这才直起身子,语气里带着不容置喙的坚定:“儿臣爱慕英国公府之女已久,特来请父皇赐婚,做儿臣的王妃。”

听到英国公府这几个字,明顺帝挑了挑眉,他貌似听淑妃说过,英国公府的不是已经定给安王做侧妃吗?这怎么回事?

明顺帝狐疑地看向一旁的大太监。

大太监知晓此事,忙弯下腰说出大概,定给安王的是嫡女,这个是认的养女。

说是很招英国公夫人喜爱,这才收了做女儿,是个出身低微的平民。

明顺帝闻言,微微蹙眉。

他的两个皇子如今都跟英国公有了关联,这如何能让他不怀疑。

况且居然只是一个认的养女,这出身,做王妃似乎太不够看了些。

安王的正妃定了左都御史洪全的女儿。

他不是不知道,淑妃和皇太后用了些威逼利诱的手段,趁机拉拢洪全。

这洪全是个性格耿直的臣子,这么多年来兢兢业业,监察百官、整肃吏治,很得他心。

相比淑妃为安王谋划的野心,这贤王简直是一股清流。

一个国公府的养女,无娘家依仗,既不能给贤王带来助力,甚至还会被皇亲国戚质疑,于贤王完全没有任何好处。

这没有好处,甚至还有坏处,这儿子是怎么想的?

虽说明顺帝自认为还身强体壮,但是立太子是国本。

最近已经有不少大臣上书,三位皇子皆已出宫建府,是该考虑太子人选了。

这贤王此举,无疑是彻底与太子之位无缘。东宫太子妃是如此尊贵的身份,怎么会让一介平民来做?

一时间,明顺帝想到了段皇后。

要是段皇后还在世,得知此事,会是如何反应?

“你可知,亲王正妃不是谁都做的了的,她出身低微,对你无任何助力。

且英国公府没有任何实权,只是个空有名头的爵位,于你在朝堂上没有任何助力。

等你以后去蕃地,她更无益于你,可能还会拖累你,就这样,你也愿意?”

听到这番话,贤王扬眉,一丝冷笑自他眼中闪过。

这些话,听上去完全像是一个为孩子处处着想的好父亲说的话。

可惜,他的这位父皇,不是这样的人,自私自利的人怎么可能去为旁人着想。

他的自私和多疑也是害死他母后的真正原因。

“回禀父皇,儿臣想的很清楚,非她不可,还请父皇成全。

上次围猎之时,父皇欠儿臣一个心愿。

如今娶她做儿臣的正妃,便是儿臣的心愿。请父皇允了儿臣,儿臣自当感激不尽。”

看着跪在殿中的贤王,明顺帝眼里闪过一丝得意,这个儿子平日里听话温顺,从来没让他头疼过。

相比安王的愚蠢,睿王的殷勤,贤王像个真正的闲散王爷,该做什么做什么,让做什么做什么,交代的事每次都让他十分满意。

如今,连婚事都如此让他没有任何威胁感,真是个好儿子。

若是贤王也找个娘家势力强大的王妃,他才要夜不能寐。

明顺帝轻咳一声,这才缓缓说道:“看在你平日里为朕分忧的份上,朕就允了你。

只是她身份实在太低,需要到宫中接受礼仪教导,这些事由皇后负责。”

“儿臣谢父皇成全。”贤王再次磕头。

“起来吧。”

明顺帝挥挥手,示意他没事就先退下,他还要忙着研究那份长生秘籍。

“父皇,儿臣听说城外的景山上,有一座道观。里面的陶仲文道长听说十分擅长炼丹之术,父皇不妨派人一探,想必定会有所收获。”

听到贤王的话,明顺帝顿时眼睛一亮,他连忙又问道:“哦?此话当真?你从何处得知?”

知道明顺帝多疑的性子,贤王耐心答道:“儿臣闲来无事登上景山,无意间发现的。

那陶道长与儿臣有过数面之缘,言谈举止间似有仙人之姿,儿臣亦十分仰慕。”

“好,朕知晓了,你这就退下吧,只回府安心等圣旨便是。果真是朕的好儿子,能帮朕分忧解难。”

明顺帝龙心大悦,挥手让贤王走了。

等贤王退出乾清宫,明顺帝赶忙招来锦衣卫,让他们以最快的速度去城外的景山,寻求这位道长,并且务必请进皇宫。

心头大事解决了,明顺帝不再忧心忡忡,他叫来太监,摆驾刘贵人的钟粹宫。

当晚,司礼监的太监拿着圣旨去了英国公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