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阿爷!阿爷!你什么时候回来?现在忙不忙?”李丽质拿着对讲机问道。

几乎没用等,对讲机里立刻滋滋啦啦的传出李世民的声音。

“不忙不忙!有事吗?”

“有!不忙的话,你就回来吧!是正事!”李丽质说道。

“好!我马上回去!”

李丽质把对讲机放下,坐在沙发上想着怎么跟李世民描述这件事情。

一旁的江建国还在纠结张二娘的名字,两只粗糙的大手抓着张二娘的两只小手说道:

“你说说这也怪草率的,没有名字怎么能行?要不伯父给你取个名字吧!”

“你歇着吧!”袁桂芬立即阻止了江建国的发挥,

“一个卖化肥的你会起什么名字?二娘一个女孩子家家的你可别给人家乱起。”

“谁是卖化肥的?我现在可是国公的身份,懂不懂?”

“我还安国太夫人呢!”袁桂芬收拾着桌子上的东西,顺带瞪了江建国一眼。

“安国太夫人怎么了?安国太夫人还不是得天天给我做饭?好吃好喝的伺候我?”江建国现在就剩下嘴硬了。

没办法,除了张阿秀和张二娘之外,这个屋里谁的爵位都比他高。

袁桂芬还真让江建国给憋住了,说了一句,“你以为我乐意伺候你?”

李丽质和豫章公主想笑又不好意思,只能捂着嘴“酷酷酷…”

江南:“……”

小公主们要带着张阿秀和张二娘去楼上参观卧室。

“秀娘!二娘!我带你们去看看,喜欢在哪个房间住。”

今天的一切发生的都太突然,张阿秀还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只是机械的跟在小公主们后面到处看。

张二娘毕竟年纪小一些,没有那么多心思,只要有自己的阿姐在就行了, 去哪里都无所谓。

没有多长时间,李世民开着车从皇宫回来了,贴身内侍张阿难如影随形。

“什么事?这么着急让朕回来!”李世民进门就问。

李丽质刚要开口,李世民就看到了跟小公主们一起玩的张阿秀和张二娘。

“咦?这俩孩子是哪里来的?”李世民很好奇。

“阿爷!我们要跟你说的就是这个。”

李丽质牵着张阿秀和张二娘手走到了李世民跟前,“秀娘!二娘!这个就是皇帝陛下!”

皇权至上的时代,7岁的张阿秀当然知道皇帝的存在,有点紧张,赶紧跪下磕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张二娘见阿姐跪下了,也赶紧跟着跪下,大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李世民,也没有说话!

李世民有点懵,看向李丽质又问了一遍,“这是谁啊?”

李丽质没有解释,先把张阿秀和张二娘扶起来,“秀娘,二娘!快起来吧!”

张阿秀站起来,站在李丽质跟前,知道面前站着的是大唐皇帝,有点拘束。

“去跟兕子她们玩吧!”李丽质说道。

小公主走过来拉着张阿秀和张二娘的手,“走啦走啦!我们再去别的地方看看!”

张阿秀点点头,和张二娘两个人跟在小公主们跑到后面院子去玩。

李世民一头雾水,不知道哪里来的两个孩子?

江南和李丽质几个人都是一副有话要说的样子。

“先坐下吧!坐下慢慢说!”江建国沏了一壶茶,倒了几杯放在茶几上。

李世民走过去坐下,没有端茶杯,又问了一遍,“怎么回事?”

李丽质介绍道:“这两个孩子是一对亲姐妹,大的叫张阿秀,小的叫张二娘,是我们今天出去玩碰到的!”

当说出张阿秀这个名字的时候,站在李世民身后的张阿难身子一动,感觉这个名字跟她很像。

李世民也发现了这个问题,转头跟张阿难说,“这孩子跟你有缘分啊?怎么名字这么像?”

张阿难笑了笑,眼睛一直盯着张阿秀和张二娘看,“奴婢也这样觉得!”

李世民又问江南和李丽质,“这俩孩子是怎么回事?你们出去玩,怎么还把人家孩子带回来了?”

“唉!”李丽质叹了口气,“阿爷有所不知…”

李丽质把遇到张阿秀和张二娘两个小姐妹的事情给李世民说了一遍,江南和豫章公主在旁边做补充。

李世民听着听着就沉默了。

两个小姐妹当然是很可怜的。

但最主要的是,两个小姐妹家的授田典卖给了地主这件事,竟然让李世民感受到了挫败感!

他和大唐朝臣们呕心沥血、煞费苦心推行的均田制,在贫穷面前竟然这样不堪一击?竟然就这么轻易的就被瓦解了?

从法律条文上看,典卖授田是不合法的。

但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事情不仅发生了,而且地方也只能无奈地默许。

从这一点上看,这是均田制下理想化的土地制度与复杂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

李世民熟读经史,他知道土地兼并是多数王朝灭亡的核心诱因之一。

土地兼并的问题通过瓦解国家经济基础、激化社会矛盾,最终从内部动摇王朝统治根基,推动其走向崩溃。

所以推行均田制的法律初衷是限制土地兼并,缓和社会矛盾,保障农民生计和国家税基。

但百姓的急难困苦却偏偏又挑战着法律的刚性。

这让人很无奈!

李世民有一种如鲠在喉的感觉。

除此之外,均田制也是府兵制得以存在的经济基础,两者有着极其紧密、相辅相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核心联系。

均田制是府兵制得以建立、运行和维持的核心经济基础,它从根本上解决了府兵的生存与服役保障问题,是府兵制存在的前提。

府兵制的核心特点之一是士兵需自备武器、盔甲、粮食、马匹等作战物资。

均田制将土地分配给府兵,作为受田农民,使他们拥有了稳定的生产资料和经济来源,能够依靠耕种土地获得的收入,承担起自备军需的沉重负担。

若没有土地,府兵根本无力购置这些物资。

均田制还能保证府兵制得到固定兵源,确保兵役征发。

均田制将农民,包括府兵,绑定在土地上,形成了稳定的“编户齐民”。

国家可以按照户籍,明确哪些受田农民需要承担兵役,从而有规律、有保障地征发府兵,确保兵源的稳定和充足。

所以说均田制下的农民是府兵的主要且固定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