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陛下,快!大华军很快就会攻进来!”年轻公子的声音带着急促,手中的令牌不断敲击暗格,“密道直通城外的拉姆山,那里有我们的接应部队。”

巴尔图气喘吁吁地跟在后面,脸色惨白如纸:“那些近卫军……能挡住他们多久?”

“最多半个时辰。”年轻公子推开暗格的盖子,一股潮湿的气息扑面而来,“但足够我们逃走了。陛下放心,只要到了拉姆山,我们就能乘船前往海外,日后再卷土重来。”

两人钻进密道后,暗格自动关闭,龙椅恢复原位,丝毫看不出破绽。而此时的太和殿前,战斗已进入白热化阶段。近卫军士兵虽然顽强抵抗,却架不住大华军新式武器的压制——冲锋枪的火力密集,能在短时间内清扫一片区域;半自动步枪精准,能远距离点杀指挥官;手榴弹威力巨大,能轻松摧毁防御工事;烟雾弹则为冲锋提供掩护,让近卫军防不胜防。

一名近卫军将领挥舞着弯刀,率领数百名死士朝着林风冲来。“光明?净化!”林风暗中引动光明系龙珠的力量,一股无形的光明之力扩散开来,死士们身上的凶戾之气瞬间消散,动作也变得迟缓。“杀!”林风纵身跃起,龙啸剑泛着金光,将将领斩于马下,剩余的死士见状,纷纷扔下武器投降。

战斗持续了一个时辰,太和殿终于被大华军攻占。殿内一片狼藉,龙椅被打翻,匾额掉落在地上,地上满是近卫军士兵的尸体与散落的武器。林风走进殿内,目光扫过四周,心中满是感慨——这座象征着蒙国皇权的宫殿,如今已成为大华军的战利品,东方诸国的统一,终于近在眼前。

“将军,殿内没有发现巴尔图与年轻公子的踪迹!”杀影跑来汇报,语气中带着疑惑,“我们搜遍了整个宫殿,都没有找到他们。”

林风皱起眉头,走到龙椅旁,仔细观察着地面。他发现龙椅下方的地砖颜色与其他地砖略有不同,且缝隙中还残留着新鲜的泥土。“暗格!”林风心中一动,俯身敲了敲地砖,果然是空的。他引动土系龙珠的力量,地砖缓缓升起,露出下方的密道入口。

“派人沿着密道追击!”林风下令道,“但不要追太远,守住乌兰城才是关键。”

“是!”杀影领命而去,派出一支小队进入密道。林风则走上太和殿的高台,望着殿外欢呼的士兵们,心中满是欣慰。此时,风影跑来汇报:“将军,城内的残敌已全部肃清,百姓们都在街道上欢呼,迎接我们进城!”

林风点点头,走到殿外,朝着广场上的五万将士高声喊道:“蒙国皇宫已破,巴尔图逃亡!从今日起,蒙国灭亡,东方诸国,正式统一于大华!”

“大华万岁!华帝万岁!统一东方!”士兵们的吼声震彻云霄,回荡在乌兰城的上空。欢呼声传遍了大街小巷,百姓们纷纷走出家门,挥舞着手中的布料,迎接大华军的到来——他们早已受够了蒙国的压迫,如今终于迎来了和平。

林风站在太和殿的高台上,望着下方欢庆的人群,心中满是感慨。从攻占高山国到灭亡大夏国,从拿下胡月城到攻破乌兰皇宫,两年多的时间,无数将士牺牲,终于实现了统一东方诸国的目标。他抬手示意士兵们安静,声音透过扩音筒传遍全城:“大华军入城后,将废除蒙国的苛捐杂税,安抚百姓,恢复生产。凡愿意归顺大华者,一视同仁;凡负隅顽抗者,格杀勿论!”

百姓们爆发出更热烈的欢呼,有的甚至跪地磕头,感谢大华军带来的和平。林风走下高台,来到宫门前的空地上,望着东方的朝阳,手中的龙啸剑泛着冷光。

他知道,巴尔图的逃亡只是小插曲,东方诸国的统一才是真正的大事。接下来,他要做的,是整顿吏治,安抚百姓,发展生产,让这片饱经战火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

三日后,乌兰城的秩序已基本恢复。街道上,百姓们开始摆摊设点,贩卖货物;军营里,投降的近卫军士兵正在接受整编;皇宫内,士兵们正在清理战场,修复被战火毁坏的宫殿。

林风坐在太和殿的龙椅上,手中拿着东方诸国的地图,上面用红笔标注着已攻占的领土,如今大国已归入大华的版图。

“将军,各地的捷报都已传来!”风影走进殿内,手中捧着一叠文书,“蒙国的残余势力已被肃清,巴朗将军率领骑兵正在安抚百姓;罗斯国与西方诸国也派人前来祝贺,表达了建交的意愿。”

“拟旨,从此东方诸国内陆和东南诸海及岛国分为九州,分别为楚州、东丽州、大乾州、夏州、川州、蒙州、疆州、东海州、南海州。每个州最高统领为藩王……”

林风的指尖在地图上缓缓划过,红笔勾勒的疆域从大兴岭的林海延伸至南海的碧波,从河西走廊的戈壁覆盖到东丽岛的渔村。听到“藩王”二字,风影手中的文书微微一顿——他知晓前朝分封藩王导致割据的教训,却见林风抬眼时目光清明,显然早已深思熟虑。

“藩王不掌兵权、不辖财税。”林风的声音沉稳有力,“拟第二道旨意,颁行军政三制。”

“其一,兵权归一制。”林风的声音透过殿宇回荡,“全国设五大战区:北境战区防罗斯国,南境战区守南海,西境战区控西域,东境战区护海东,中京战区卫西京及周边。战区都督由军部直接任命,每三年轮岗一次;各州边军员额由中央核定,严禁私募兵马,违者以谋逆论处。”

他顿了顿,补充道:“即刻组建军工总署,由雪影牵头,整合原各国兵工厂,批量生产冲锋枪、火弹筒与迫击炮。军工图纸由内卫省封存,工匠需登记造册,严禁技术外流——凡改良武器者,奖励千金并赐爵位,泄密者诛三族。”

“其二,财税均平制。”林风转向民生,“废除原各国苛捐杂税,全国统一征收‘田亩税’‘商税’‘人头税’:田亩税分三等,上等田每亩缴粮三斗,中等二斗,下等一斗;商税按营业额抽成,绸缎、瓷器等奢侈品抽十成三,米面油盐等必需品抽十成一;人头税以户为单位,每户年缴铜钱五十文,孤儿寡母免征。”

“设户部审计司,每半年巡查各州财税,发现贪墨者,藩王连坐。”林风加重语气,“另在各州设常平仓,由中央拨款购粮,遇灾年开仓放粮,粮价由户部定价,严禁商人囤积居奇。”

谈及民生教化,林风的语气柔和了些:“其三,教化融合制。全国推行大华律法与通用语,各州设府学、县学,教授《大华律》《农桑辑要》与算学,凡入学者免缴人头税;鼓励各州异族与汉人通婚,通婚家庭可获田三亩,子女入太学者优先录用为官。”

他走到案前,拿起一本《异域风物志》:“令翰林院编纂《九州通志》,收录各民族习俗与历史,严禁书籍中出现‘异族’等字句。各州需建‘会同馆’,专司处理民族纠纷,凡因族群矛盾引发械斗者,双方首领一并惩处。”

墨染奋笔疾书,额角已渗出细汗,却见林风又道:“拟第三道旨意,兴修三大工程。其一,开凿南北运河,以楚州邗沟为起点,经东州至南海州,贯通横江、青河、珠江水系,由川州藩王千叶总领,征调各州民夫三十万,由户部按人头发放口粮与工钱,严禁克扣。”

“其二,铺设西京至各州的官道,宽三丈,每隔五十里设驿站,驿站备快马与医官,供公文传递与商旅歇息。官道两侧种植杨柳,由各州藩王负责管护,枯损者限期补种。”

“其三,在西京及九州中枢城十地设文机阁,招收各州子弟,学制四年,结业后按成绩分配至中央或地方任职——凡异族子弟结业者,优先任命为本族聚居地官员。”

殿外传来晨钟声响,林风望着案上堆积的旨意草稿,指尖轻抚过“九州一统”的印章:“再加一条,凡在统一战争中牺牲将士的家属,由户部终身发放抚恤金,子女入官学免学费,成年后优先补入军籍或吏籍。”

墨染终于录完最后一字,抬头时见林风正凝视着殿内悬挂的“天下大同”匾额。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他身上,玄甲上的血痕已被擦拭干净,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稳的威严。

“将军,这些新政若能推行,大华必能长治久安。”墨染由衷赞叹。

林风却轻轻摇头:“新政初行,必然阻力重重。令内卫省选派千名密探潜入各州,监察藩王与地方官动向;再令青衣牵头组建‘新政宣讲团’,带律法与农书深入乡野,让百姓知晓新政利弊——民心向背,才是江山根基。”

此时,内侍官匆匆入殿,递上一封来自西京的密报:“皇后娘娘奏报,雨妃和梅妃已在西京设立女学,招收各族女子研习医术与纺织,且军工总署第一批改良冲锋枪已试产成功,射程较此前提升三成。”

林风眼中闪过笑意,将密报递给风影:“传旨嘉奖莫诗雨与梅凝雪,赐‘护国夫人’衔。另令西京太学即刻开设算学与格致科,招揽天下奇才,为大华开疆拓土储备人才。”

风影领命退下时,太和殿外已响起禁军换岗的脚步声。林风走到地图前,指尖在南海州与东丽州之间划过——那里,南洋的波涛与东方的炊烟正在交融,一个统一的帝国,正沿着新政的轨迹,缓缓开启盛世的篇章。

三日后,西京城门外张贴出九州划分与新政告示,百姓们围聚观看,议论声中满是期待。曾被蒙军压迫的牧民放下了手中的弯刀;巴蜀的农夫听闻“水利工程”,眼中泛起希望的光芒;海东的渔民得知“南洋水师”组建,纷纷回家收拾渔具,愿投军护海。

而在乌兰城的军工作坊里,工匠们正按照新图纸打磨火弹筒;西京太学的课堂上,各族子弟捧着《大华律》认真研读;南海州的码头边,周泰正指挥工匠建造新式战船。九州大地上,硝烟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耕织的声响、读书的琅琅与造船的号子。

林风站在太和殿的高台上,望着远方的天际线。掌心的六颗龙珠微微发烫,不仅是征战的利器,更是守护的象征。他知道,统一只是开端,唯有以律法安邦、以教化融族、以实业兴邦,才能让大华的光芒真正照亮东方,绵延万代。

他知道,东方诸国的统一只是开始,未来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抵御西方诸国的威胁,发展海上贸易,探索海外大陆……但他有信心,有大华军的将士们在,有百姓们的支持在,他一定能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让大华帝国的光芒,照亮整个世界。

西京城的夜空,星星渐渐亮起,点缀在深蓝色的天幕上。城内的灯火与星光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和平而宁静的画卷。这场历时两年多的统一战争,终于以大华的胜利告终,东方诸国的百姓,也终于迎来了期盼已久的和平。

三日后,林风再次孤身去往蒙国边境。监国之重任暂时交给了皇后楚潇潇。

因为据属下来报蒙国的巴尔图逃亡的方向是蒙国北部边境的拉姆山,这让林风非常好奇,这家伙为何往山上逃呢。

林风一听到有山有水的地方就兴奋,因为他的奇遇几乎都是在这种地方。

这座拉姆山,大秦宝藏的那张地图和尘卢的地图上都没有关于这座山的标记,说明此山可能并没有什么研究。

不过因为是巴尔图和那个年轻公子逃往的目的地,林风还是要探究一番,巴尔图不说,那年轻公子很可能就是圣岛的人,就是媚娘所说的四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