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神话大秦:我高要,绝不太监! > 第925章 回城,吕雉的照料!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925章 回城,吕雉的照料!

高要赌上的,不仅是自己的性命和数万大军的安危,更是项羽和易小川在这种“惨胜”之后必然产生的思维盲区——他们认为高要已遭重创,缩回咸阳舔舐伤口,绝无可能再主动出击;他们认为楚军虽胜亦疲,急需休整,北归之路应是安全的。

就在楚军主力带着缴获的少量辎金和疲惫的身心,开始沿着来路北返之时,在他们必经之路上,一处并不算十分险峻、长度适中的山谷两侧,早已布下了一张死亡之网。

执行这次终极伏击任务的,是高要麾下以沉稳和执行力强着称的将领——李钊。他严格按照高要事先面授机宜的每一个步骤,精心准备了这场盛宴。

首先是最基础的踪迹掩藏。李钊率领的两万精锐,行军路线极为隐蔽,昼伏夜出,远离大道,专走山林小径。抵达预设伏击山谷后,立即派出大量人手,小心翼翼地清除部队进入山谷两侧林地时留下的痕迹,并用树枝、浮土进行复原。对于营地和生活痕迹,更是处理得滴水不漏,这是为将者的基本功,李钊做得一丝不苟。

其次,便是高要特别强调的“视觉欺骗”。李钊命令士兵们从山谷远处、非伏击区域的林地里,大量采集枯黄的树枝、落叶,均匀地铺撒在伏击士兵们潜伏的区域上方。这些天然的遮蔽物,与周围的环境完美融合,从山谷下方或者远处用肉眼观察,几乎无法分辨出茂密植被下竟然隐藏着数以万计的士兵。这种看似简单的方法,在这种特定环境下,效果出奇的好,极大地增强了潜伏的隐蔽性。

最后,也是高要计策中最画龙点睛的一笔——利用活物制造“安全假象”。李钊提前派出人手,在山谷中及其附近捕获了大量的山雀、野鸽等常见鸟类,将它们小心地圈养在特制的、暗藏活动机关的笼子里,分散放置在伏击圈内的不同位置。这些鸟儿保持安静,与平常无异。至关重要的时机选择:当楚军的先头斥候或者主力部队的前锋进入山谷,警惕地观察四周时,埋伏的士兵会根据统一指令,适时地、分批地打开笼子的小机关,放飞这些鸟儿。

刹那间,一群群鸟儿从山谷两侧的“安全”林地里扑棱棱飞起,鸣叫着飞向天空。这在任何有经验的军官看来,都是最正常的自然现象——如果林中有伏兵,鸟类早就被惊飞了,怎么可能等到大军快到眼前才飞走?这恰恰是“此地无伏兵”最强有力的证明。这一招,极大地麻痹了楚军可能存在的最后一丝警惕。

所有这些精心准备,都是为了契合楚军此刻的心态——一场大战刚刚结束,虽然损失惨重,但毕竟是胜利者,带着疲惫和急于返回根据地休整的松懈。他们绝不会想到,高要为了铺设这最后一道、也是最狠毒的陷阱,竟然不惜以自身和数万大军为诱饵,上演了如此一出壮烈而逼真的“败退”大戏。

李钊潜伏在灌木丛中,目光冰冷地望着山谷入口的方向。他能听到远处传来的、越来越清晰的马蹄声和脚步声。他紧了紧手中的弓,心中对高要的谋略佩服得五体投地。

赌上一切,只为这致命一击。而现在,收网的时刻,即将到来。山谷上空,天高云淡,几只被提前放出的鸟儿悠闲飞过,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平静而正常。而这平静之下,正涌动着滔天的杀机。

残阳如血,将咸阳城高耸的城墙染上了一层悲壮的金红。一支疲惫不堪、盔甲破损、旗帜耷拉的队伍,拖着沉重的步伐,缓缓靠近城门。

城楼上的守军早已远远望见,待看清那为首者虽然憔悴不堪、血污满身,却依旧能辨认出的熟悉面容和那身标志性的将领盔甲时,立刻发出了信号。沉重的城门在吱呀声中缓缓打开一条缝隙,足以让这支伤痕累累的队伍鱼贯而入。

没有欢呼,没有喧哗,只有一种劫后余生的沉默和守军们肃然起敬的目光。为首的高要,甚至没有力气对开门的士兵点头示意,他只是用尽最后的意志力控制着战马,穿过门洞,进入了这座他誓死守卫的城池。

几乎在高要踏入咸阳城的同时,一匹快马已疾驰入宫,将消息传到了咸阳宫深处。正在处理政务的吕雉,听闻高要生还入城的消息,手中的竹简“啪”地一声落在案几上。她猛地站起身,脸上瞬间掠过一丝难以抑制的激动与释然,但很快便被更深沉的忧虑和急切所取代。她甚至来不及更换更为正式的服饰,只对左右吩咐了一句“速备温水、伤药、干净衣物”,便提起裙摆,几乎是小跑着离开了宫殿,径直朝着高要入城的方向赶去。

然而,当吕雉带着侍从赶到城门口附近时,却并未见到高要的身影。一名留守的副将上前禀报:高将军入城后,只简单询问了城内布防无恙,得知楚军并未趁机进攻,那紧绷了数月的精神仿佛瞬间断裂。他随意指了附近一间看似空置的民房,说了句“无事莫扰”,便踉跄着走了进去,之后便再无动静。

吕雉闻言,心猛地一沉,立刻挥手让随从止步,自己则放轻脚步,悄然走向那间民房。推开虚掩的木门,一股混合着血腥、汗水和尘土的气息扑面而来。昏暗的光线下,她看到了那个让她牵挂数月的身影——高要甚至连靴子都未曾脱去,更别提卸下那身沾满血污和泥泞的沉重铠甲,就直接和衣倒在了铺着些许干草的土炕上,已然陷入了极深的沉睡之中。他的眉头即使在睡梦中依旧紧锁,脸上满是疲惫与风霜刻下的痕迹,嘴唇干裂起皮,双手紧握成拳,仿佛随时准备暴起战斗。

吕雉站在门口,静静地望着这一幕,鼻尖一酸,眼中瞬间盈满了复杂的水光。有心疼,有敬佩,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心安。她太了解高要这几个月承受了怎样的压力。他判断楚军不会即刻攻城是正确的,这份判断源于他对战场形势的精准把握,也源于他身心俱疲已达极限的现实——除非项羽和易小川疯了,否则不会在此时进攻一座有防备的主城,更不会轻易来招惹一个已经杀红了眼、退无可退的“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