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王凌在明末 > 第447章 踏入罗刹之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队伍刚越过标志着克里米亚汗国与沙俄帝国边界的荒芜草原,便看到远方地平线上,一支规模不小的队伍已在等候。飘扬的双头鹰旗帜表明了他们的身份——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派来迎接大明使团的特使团。

为首一人,身材高大,面容刚毅,留着浓密的络腮胡,眼神锐利中带着历经战火的沧桑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敬畏,正是曾在奇吉林城下亲身体验过明军恐怖火力,并最终因大明武器支援而扭转战局的沙俄名将——格里戈里·格里戈里耶维奇·罗莫达诺夫斯基元帅!

罗莫达诺夫斯基策马迎上前,在距离使团卫队警戒线外勒住战马。他翻身下马,动作干净利落,右手抚胸,向着被严密护卫的、那辆尊贵的“游隼”指挥车方向,行了一个标准的沙俄军礼。

“尊贵的大明太子妃殿下!沙皇陛下全权特使、陆军元帅罗莫达诺夫斯基,奉陛下之命,在此恭迎殿下及大明使团莅临!” 他的俄语洪亮,经由通译传达。他的目光,却不由自主地被使团队伍中那些比在奇吉林所见更加庞大、涂装更加肃杀的重型坦克,以及天空中低空盘旋警戒的“云雀”直升机所吸引。即使已见识过明军的厉害,眼前这支装备更加精良、规模更加庞大的力量,依然让他内心震撼不已。尤其是那几辆从未见过的、造型更加狰狞的重型坦克,其炮管口径之大,装甲之厚,远超之前所见。

乌兰图雅并未下车,只是降下车窗。她精致的面容在车窗后显得平静而威严。“有劳元帅远迎。请带路。”

“是,殿下!” 罗莫达诺夫斯基再次行礼,翻身上马。沙俄的迎接队伍在前方引路,明军的钢铁洪流紧随其后,踏入了广袤而寒冷的俄罗斯腹地。

沿途的景象与奥斯曼、克里米亚截然不同。广袤的森林,泥泞的道路,稀落的村庄,以及空气中弥漫的、混合着松脂、泥土和一丝贫穷的气息。沙俄的农奴们远远地跪伏在道路两旁的田野或村口,惊恐而好奇地偷瞄着这支如同神话中走出的钢铁军团。沙俄的随行官员则努力维持着体面,但眼中对明军装备的惊叹与渴望,与奥斯曼人如出一辙。

**莫斯科的觐见与博弈**

漫长的旅途之后,莫斯科那标志性的、色彩斑斓的“洋葱头”教堂穹顶终于出现在天际线。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给予了最高规格的礼遇。当使团队伍抵达莫斯科城郊时,沙皇甚至派遣了自己的长子,年轻的皇储费奥多尔·阿列克谢耶维奇(未来的费奥多尔三世),率领大批贵族和禁卫军出城十里相迎。

入城仪式盛大而隆重。莫斯科的街道被清扫一空,两旁挤满了围观的市民。明军坦克、装甲车、吉普车组成的车队在古老的石板路上碾过,发出沉重的轰鸣,与克里姆林宫城墙的厚重历史感形成奇特的对比。天空中,“云雀”直升机编队低空通场,旋翼的呼啸声盖过了莫斯科教堂的钟鸣,在无数莫斯科市民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混杂着恐惧与敬畏的印记。

在克里姆林宫内富丽堂皇的多棱宫,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举行了盛大的国宴。阿列克谢本人年近五旬,身材高大微胖,面容威严,留着浓密的胡须,眼神深邃,透着一位统治庞大帝国多年的君主的精明与审慎。他并未如穆罕默德四世那般失态,但看到乌兰图雅步入大殿时,眼中依然闪过惊艳与凝重。而当他的目光扫过陪同乌兰图雅入殿、身着笔挺军装、佩戴自动武器的明军女侍卫时,那份凝重更甚。

国宴的奢华不逊于托普卡帕宫,但气氛却更加微妙和紧绷。沙俄的贵族们,尤其是那些参与了对奥斯曼和克里米亚作战的将领们,如罗莫达诺夫斯基、戈利岑公爵等,对乌兰图雅的态度既恭敬又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他们深知眼前这位太子妃背后所代表的恐怖力量,也亲身享受过购买大明武器带来的胜利果实(乌克兰的全面占领),更对大明向奥斯曼和克里米亚出售武器心怀警惕。

正式的会谈在国宴后的第二天于克里姆林宫的觐见厅举行。乌兰图雅代表大明永昌皇帝,提出了此行的核心目标:

1. **深化军事技术合作:** 在现有武器贸易基础上,扩大合作范围,包括沙俄可继续按优惠价格购买全无敌2型步枪(明确低于奥斯曼购买价)、弹药、迫击炮及其炮弹。同时,大明愿意在沙俄建立若干武器维护中心,并接受部分沙俄军官赴大明短期受训。

2. **经济合作:** 签订贸易协议,大幅降低双方主要商品(如大明的丝绸、瓷器、茶叶;沙俄的毛皮、木材、矿产)的关税,鼓励商队往来,并探讨联合勘探开发西伯利亚矿产资源的可能性。

3. **核心使命:斡旋停战。** 乌兰图雅郑重提出,大明皇帝陛下对沙俄与奥斯曼帝国之间持续不断的战争深表关切,战火绵延,生灵涂炭,有违上天好生之德。大明愿居中调停,促使双方达成停火协议,结束黑海北岸及乌克兰地区的战事。

阿列克谢沙皇和以戈洛温公爵为首的重臣们仔细聆听着。对于前两点,沙俄方面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扩大武器进口和建立维护中心,能直接提升军队战斗力;经济合作则能带来巨大财富。但第三点停战提议,则让沙俄君臣陷入了沉默和犹豫。

沙俄刚刚在乌克兰取得决定性胜利,全面占领了这片富饶的土地,士气正盛。此时停战,等于放弃了乘胜追击、进一步打击奥斯曼、甚至获取黑海出海口的良机。罗莫达诺夫斯基等将领面露不甘。

乌兰图雅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她并未催促,而是话锋一转,语气依旧平和,却带着无形的压力:“沙皇陛下,诸位大人。吾皇陛下深知贵国将士之英勇,亦理解帝国开疆拓土之雄心。然,兵者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持续征战,耗尽国力民财,纵得一地,亦恐根基不稳。且…” 她微微停顿,目光扫过罗莫达诺夫斯基等将领,“奥斯曼帝国新近获得之装备,虽非大明最精良者,然其威力,想必罗莫达诺夫斯基元帅阁下在奇吉林城下已有深切体会。若战端重启,贵国勇士纵有勇武,面对倾泻如雨的枪弹与从天而降的炮火,又将付出何等惨痛之代价?”

这番话直击要害。奇吉林的噩梦瞬间浮现在沙俄将领们的脑海中。奥斯曼人现在也有了“不怕雨的火枪”和“会飞的炮”!乌兰图雅继续道:“况且,克里米亚汗国亦已获得自保之力。塞利姆大汗对贵国边境之态度,想必沙皇陛下自有明察。” 这是隐晦地提醒沙俄,他们的侧翼已经多了一个被大明武装起来的、充满敌意的邻居。

阿列克谢沙皇的眼神变得深邃。他看向自己的首席顾问戈洛温公爵,又看了看眉头紧锁的罗莫达诺夫斯基。权衡利弊,尤其是考虑到大明那深不可测的军事力量和对奥斯曼、克里米亚的军售事实,继续打下去的风险和代价确实巨大。获得一个体面的和平,巩固已占领的乌克兰,并确保与大明的良好关系以获得持续的武器供应和经济利益,似乎更为明智。

经过数日紧张而秘密的磋商,在乌兰图雅强大外交手腕和背后武力威慑的双重作用下,沙俄最终同意了大明的调停方案。

**停火协议与新的平衡**

在乌兰图雅的主持下,沙俄与奥斯曼帝国的代表(奥斯曼代表由法佐·艾哈迈德帕夏紧急派遣,乘坐快船赶至克里米亚,再飞驰至莫斯科)在多棱宫签署了停火协议,要点如下:

1. **即时停火:** 双方在乌克兰及黑海北岸地区所有军事行动立即停止。

2. **领土现状:** 沙俄保留目前已占领的全部乌克兰领土(以第聂伯河为界,左岸乌克兰归沙俄)。

3. **奇吉林归属:** 沙俄军队撤出奇吉林城及其周边争议地区,该地区归还奥斯曼帝国及其藩属(指附庸奥斯曼的哥萨克势力)。

4. **战争赔款:** 奥斯曼帝国及其乌克兰附庸(多罗申科残余势力)需向沙俄帝国支付战争赔款,总计一百万两白银,分两年付清。

5. **俘虏交换:** 双方尽快交换所有战俘。

这份协议,沙俄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广袤乌克兰领土,体面地结束了战争;奥斯曼虽然失去了对左岸乌克兰的控制并支付了赔款,但保住了关键的奇吉林据点,避免了战争进一步升级和更大损失,并且获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和来自大明的武器;而大明,则成功地在黑海地区两大强权之间建立了以自己意志为主导的和平框架,并确保了自身的军火贸易利益和战略影响力。克里米亚汗国则作为大明扶持的棋子,地位得到了巩固。

协议签署后,阿列克谢沙皇再次举行宴会。气氛明显轻松了许多。沙皇亲自向乌兰图雅敬酒,盛赞她的智慧与大明皇帝陛下的仁慈。罗莫达诺夫斯基等将领虽然对未能彻底打垮奥斯曼感到些许遗憾,但也对获得的庞大领土和与大明的持续合作感到满意。

在莫斯科期间,乌兰图雅与沙俄方面敲定了详细的军购合同(补充采购大量步枪、迫击炮及弹药)和贸易协定。沙俄支付了巨额定金,其中一部分正是奥斯曼即将支付的赔款。同时,第一批沙俄军官赴明学习的名单也确定下来。

**归程的余韵**

当使团庞大的车队再次启动,离开莫斯科时,已是初夏时节。黑土地上的积雪早已融化,道路依然泥泞,但空气中已有了草木生长的蓬勃气息。沙俄皇储费奥多尔率众送至城外。

乌兰图雅坐在“游隼”指挥车内,回望渐渐远去的、沐浴在朝阳下的莫斯科城廓和克里姆林宫那闪闪发光的金顶。此行,她以绝对的力量为后盾,以高超的外交手腕为锋刃,不仅为大明攫取了巨额财富,更是在欧亚大陆的腹地,深深楔入了自己的意志,重塑了黑海周边的战略平衡。奥斯曼的敬畏、沙俄的妥协、克里米亚的依附…都标志着大明的影响力,伴随着钢铁的轰鸣与天空的鹰啸,已无可阻挡地延伸到了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钢铁巨龙再次开动,载着胜利的使者和无形的帝国威权,碾过俄罗斯的原野,踏上了归国的漫长旅程。天空中的“云雀”直升机如同忠诚的哨兵,盘旋护卫,引擎的轰鸣声,仿佛是新时代的号角,在这片广袤的欧亚大地上,久久回荡。

大明京师,乌兰图雅率使团胜利归来,正好这一段时间太子王锦繁回京述职,永昌帝便让太子率群臣到永定门前去迎接乌兰图雅一行。

太子与乌兰图雅也是一年多未曾谋面,小夫妻自然甚是想念对方,常言道: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似海深。

太子把他们的两个孩子王玄谟和王玄汀一起带来过来。

乌兰图雅为太子生了一子一女,儿子王玄谟今年六岁,女儿王玄汀今年四岁。

太子及群臣站在永定门外的凉棚内翘首以盼,没多时,便见远处烟尘滚滚,使团的大队人马轰隆隆的开了过来。

远远的,乌兰图雅便看到凉棚里太子一手牵一个孩子在那里等待。

离凉棚还有百十米,乌兰图雅便令停车,打开车间,一身戎装的乌兰图雅便疯狂的向凉棚飞奔而来。

太子一手牵一个孩子也是急步迎向乌兰图雅,四个人紧紧的拥抱在一起。

乌兰图雅搂着太子紧紧拥抱,脸上淌下激动的泪水,又弯腰将两个小家伙抱了起来,在两个小家伙脸上连连亲吻。

久别胜新婚,一家子陶醉在团聚的幸福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