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重生后我娶了温润小公子 > 第441章 和公孙承对话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公孙璟被彭渊的话震愣住了,低头轻笑。

“国公爷这番说辞,倒也是新鲜。既然如此,我便去同祖父说道一番。只是阿渊,你要知道,此举可是在陛下的圣旨下作乱。”

彭渊满不在乎,“阿璟别怕,天塌下来,都有我。”

郑紫晟不知道,彭渊又任性了,即将成为京城的新谈资。

眼看着婚期就这几天了,彭渊越发的忙碌起来。

从悦来居出来时,天边正飘着几缕薄云,像被揉碎的棉絮般散在湛蓝的天幕上,将日头遮得有些朦胧,只漏下几缕柔和的光线,落在青石板路上。

帝师府这里也忙作一团,好在帝师府嫁女儿的经验的丰富,也算是忙中有序。公孙璟慢悠悠的走向帝师的书房,脑海中盘算着如何对祖父和盘托出这件事。

指尖还残留着昨日被彭渊握住时的温度,那人掌心的薄茧,却力道适中,握得又紧又稳。可彭渊眼底翻涌的急切与认真,像烙印般在脑海里挥之不去,公孙璟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扬,连带着耳边掠过的风都添了几分暖意。

公孙璟靠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袖口绣着的暗纹,思绪却早已飘到了即将与祖父公孙承的谈话上。

他太了解祖父的性子了,一个典型的老派文人,一辈子恪守礼法,表面上总是一副严肃刻板的模样。眉头常年微蹙,眼神锐利得像能穿透人心,对谁都带着几分挑剔,尤其是在关乎家族颜面和规矩的事情上,更是半分不肯让步。

这次主动提出婚后要和彭渊住在帝师府,祖父会是勃然大怒,还是耐着性子听他解释?公孙璟心里其实也没底,指尖不自觉地攥紧了衣料。

直到想起彭渊那句 “如果阿璟嫁进国公府,那我也可以入赘到帝师府当赘婿”,他才缓缓松了手。阿渊向来说到做到,从不会说空话,这份坦诚与在意,像一颗定心丸,让他有了面对祖父的底气。

不多时,公孙璟已经来到了书房外,早有守门的侍从迎了上来,那侍从穿着整齐的青布长衫,发髻梳得一丝不苟,是没见过的人。那人恭敬地躬身说道:“七公子回来了,老太爷今个儿一早就在书房等您了。”

公孙璟点点头,抬手整理了一下月白色的锦袍,摸到领口和袖口绣着浅青色的竹叶纹,心里更加的安定。整理妥当后,他迈步往里走,靴底踩在门前的石阶上,发出轻微的声响。

帝师府的庭院布局雅致,处处透着文人雅士的审美。

即便只是书房,也是精心装饰过的。

一条用鹅卵石铺成的小径,两旁种着修剪整齐的冬青,绿油油的叶片上还沾着晨露。

小径尽头是一座小巧的假山,假山下方有一汪清泉,泉水潺潺流淌,汇聚成一个小池塘,塘里种着几株荷花,虽已过了花期,却仍有几片碧绿的荷叶亭亭玉立,偶尔有几条红色的锦鲤从荷叶下游过,漾起一圈圈涟漪。

再往里走,便是错落有致的亭台楼阁,飞檐翘角,雕梁画栋,连走廊的栏杆上都刻着精致的花纹。庭院里的绿植郁郁葱葱,松、竹、梅 “岁寒三友” 错落分布,透着一股清幽宁静的气息。

公孙璟沿着熟悉的路径往书房走去,脚下的青石板被打扫得一尘不染,连一片落叶都没有,路边的花草也修剪得整整齐齐,每一片花瓣、每一片叶子都透着精心照料的痕迹。

这些都是祖父平日里极为在意的细节,若是哪里稍有不妥,他定会叫来管家仔细叮嘱。

走到书房门口,公孙璟停下脚步,轻轻敲了敲房门,门板是厚重的梨花木,敲上去发出 “笃笃笃” 的沉稳声响。“祖父,孙儿来看您了。”

房内先是传来翻书声,随后便是老帝师公孙承略带沙哑却依旧有力的声音,“进来吧。”

公孙璟推门而入,一股淡淡的墨香与茶香扑面而来,混合着旧书特有的纸张气息,让人瞬间静下心来。

书房内的陈设简洁却不失雅致,四面墙壁都立着高大的书架,从地面一直顶到房梁,上面摆满了各类书籍,从经史子集到兵法谋略,甚至还有一些罕见的孤本,每一本书都排列得整整齐齐,书脊上的字迹清晰可见。上次彭渊送的那些孤本,现在就在柜橱里静静的躺在那。

靠窗的位置放着一张宽大的书桌,桌上铺着洁白的宣纸,砚台里还残留着些许墨汁,旁边放着几支不同型号的毛笔。

老帝师正坐在书桌旁的太师椅上,手里捧着一本书,书页已经有些泛黄,眼神专注地落在书页上,连公孙璟进来都没立刻抬头。

阳光透过窗棂上精致的雕花,洒在他身上,给镀上了一层淡淡的金光,让他看起来多了几分温和,少了些许平日里的严厉。

“祖父。” 公孙璟走上前,在书桌前站定,规规矩矩地躬身行了一礼。

公孙承这才缓缓放下手中的书,手指轻轻按在书页上,拿了个书签,做了个标记。

伸手捏了捏鼻梁,抬眼看向公孙璟。他的目光依旧锐利,像审视朝堂上的奏折般,上下打量了公孙璟一番,才开口问道:“今日怎么有空过来了?莫不是和那彭国公又闹了什么新鲜事?” 语气里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嫌弃,却也藏着一丝关切。

公孙璟知道祖父对阿渊向来没什么好印象,在祖父眼里,彭渊是配不上公孙家的。

但他闻言也不恼,只是弯了弯嘴角,笑着说道:“祖父说笑了,孙儿今日来,不是闹了什么事,是有件正经事想和您商议。”

“哦?什么事能让你特意跑一趟?” 公孙承端起桌上的茶杯,杯身是素雅的青花瓷,上面绘着浅淡的兰草纹,他轻轻抿了一口温热的茶水,目光落在公孙璟身上,语气平淡,听不出太多情绪,却带着几分探究。

公孙璟在祖父对面的椅子上坐下,那椅子铺着厚厚的棉垫,坐上去很舒服。他双手放在膝盖上,定了定神,才缓缓开口,声音清晰而坚定:“祖父,我和阿渊打算在迎亲后,直接住在帝师府。”

话音刚落,书房内的气氛瞬间变得有些微妙。公孙承拿着茶杯的手顿在半空中,抬眸看向公孙璟。

“当真是笑话,住在帝师府?你可知自己在说什么?” 他的声音比刚才沉了几分,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严肃。

“孙儿知道。” 公孙璟迎上祖父的目光,没有丝毫闪躲,语气依旧坚定,“彭渊也同意了,他说,若是我嫁去国公府,他便入赘到帝师府。但我想着,帝师府是祖父您在的地方,也是孙儿从小长大的家,一草一木都熟悉,住在这里更自在些。而且,这样也能时常陪伴在祖父身边。”

公孙承听完,嘴角发出一声嗤笑,像是听到了什么荒唐的事情,他放下茶杯,杯底与桌面碰撞,发出 “咚” 的一声轻响。

他双手交叠放在腹部,靠在太师椅的椅背上,一脸嫌弃地说道:“哼!我看你是被那彭渊迷昏了头!他彭渊好歹也是堂堂国公,非要赖在我帝师府?这要是说出去,人家还以为我公孙家仗着是帝师,欺负他瑞国公呢!”

公孙璟早料到祖父会这么说,他没有急着反驳,只是耐心解释道:“祖父,他只是在意孙儿的想法,才主动提出要住过来。而且,住在这里,也能避免京中那些不必要的议论。您也记得,之前孙儿在文武百官面前自请嫁入国公府,已经引起了不少风波,朝堂上还有人私下议论。若是婚后再折腾,难免又会生出些事端,徒增麻烦。”

“议论?你现在倒怕议论了?” 公孙承哼了一声,语气中带着几分嘲讽,眼神也锐利了几分,“当初你在大殿上,当着陛下和满朝文武的面,说出要嫁入国公府的话时,怎么不怕议论了?那会儿你胆子不是挺大的吗?现在倒想起在乎这些闲言碎语了?我看你就是为了那彭渊,什么都愿意迁就,连自己的性子都改了!”

公孙璟无奈地笑了笑,眼底带着几分温和:“祖父,孙儿知道您是为了我好,怕我受委屈。但彭渊待我是真心的,您要是和他多接触几次就知道了,他看着大大咧咧,其实心思细腻,对我也处处体贴。他愿意为了我放下国公的身段,主动提出入赘帝师府,这份心意,孙儿不能辜负。”

公孙承脸上依旧是那副不赞同的神情,眉头还是皱着,但眼神却柔和了些许,不再像刚才那般锐利。

他沉默了片刻,目光落在书房窗外的庭院里,那里有一株他亲手栽种的松树,如今已经长得高大挺拔,枝叶繁茂。他缓缓说道:“他自己提出来的?”

公孙璟从祖父的语气中听出了一丝松动,祖父的声音不再像刚才那般严厉,甚至带上了几分不易察觉的温和。他知道祖父嘴上厉害,心里其实比谁都在意家人,只是碍于面子,不愿意轻易表露出来。于是他继续说道:“祖父,您难道还不信孙儿的话吗?”

公孙承转过头,深深地看了公孙璟一眼,眼神复杂,有欣慰,有不舍,还有几分纠结。

他何尝不希望孙儿能在身边陪伴?只是他一辈子好面子,又看重规矩,实在拉不下脸来主动说希望孙儿留下。

沉默了许久,公孙承手指在太师椅的扶手上轻轻敲击着,才缓缓开口:“那彭渊…… 他真的愿意入赘到帝师府?他就不怕京中的那些王公贵族笑话他?“

“祖父,阿渊他不是在乎这些虚名的人。” 公孙璟语气诚恳,眼神坚定,“他说过只要能和我在一起,住在哪里都无所谓,更不在乎别人怎么说。而且,他也很敬重您……”

“这话你自己信吗?”公孙承嗤笑一声,公孙璟安静的闭嘴。

说到学问和谋略,公孙承一生钻研学问,辅佐过两任帝王,对朝堂之事有着独到的见解,也向来欣赏有才华且好学的人。

可彭渊打眼一看,也不是肚子里有墨水的家伙,别说他对彭渊还有些偏见,实在是这个家伙他本身就不靠谱。

不过,他脸上依旧没什么好表情,依旧带着几分嫌弃地说道:“哼,他那点本事,在战场上或许还行。不过,既然他有这份心,那我也不拦着。只是有一点你要记清楚,入赘到帝师府,就得守我们帝师府的规矩,言行举止也要符合礼法,不能再像在外头那样随心所欲、大大咧咧的,连圣上都不放在眼里!想什么样子!!”

公孙璟见祖父松口,眼底都染上了笑意:“孙儿明白!一定会好好叮嘱阿渊。”

“但愿如此吧。” 公孙承叹了口气,语气缓和了不少,不再像刚才那般紧绷,“你们年轻人的事情,我本不该过多干涉,毕竟日子是你们自己过的。只是,我公孙家世代书香,家风严谨,脸面不能丢。既然你们决定住在帝师府,那就得好好筹备,不能让人看了笑话。该有的仪式不能少,宴请的宾客也要仔细斟酌,不能出半分差错。”

“祖父放心,孙儿和彭渊已经有了一些想法,婚礼的流程按照咱们京城的传统来,阿渊已经在写喜帖了,明日就把帖子拿过来给您过目,听听您的意见。” 公孙璟笑着说道,语气里满是期待。

公孙承点了点头,拿起桌上的书,却没有立刻翻开,只是用手指摩挲着书脊,这次的语气明显温和了许多:“行了,知道了。你也别在这里杵着了,去歇会儿吧。回头让厨房他们多做几道,中午就在这里吃饭。”

公孙璟心中一暖,这份隐藏在严厉下的疼爱。他起身再次向祖父行了一礼:“多谢祖父,孙儿告退。”

走出书房,公孙璟只觉得浑身轻松,之前的担忧和紧张一扫而空,连脚步都变得轻快了许多。他抬头看了看天空,日头已经渐渐升高,驱散了薄云,阳光变得明媚起来,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庭院里的花草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生机勃勃,花瓣上的露珠折射出七彩的光芒,空气中弥漫着青草与花香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