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三进屋,看到李向东闭着眼睛躺在炕上。
“东哥,累着了?”
李向东睁开眼睛,“能不累吗?打睡醒开始就没闲着,我再躺会儿,阿哲过来咱们就去孙叔家。”
“嗯,你躺着吧,不用起来。”
侯三在椅子上坐下,扭头看到李小竹进屋,他招招手,“过来。”
“我不。”
李小竹眼睛看过去,脚下的方向没有改变。
她来到炕前踩着小板凳爬上炕,卖力脱下脚上的一双虎头鞋,整个人开始往李向东身边拱。
“你是真能祸祸你爹我,我累了想歇会儿,别再拱了行不行?”
“哦。”
李小竹停下动作,盘腿坐在李向东的身边,上半身压在李向东的肚子上。
赶也赶不走,李向东懒得再费口舌,他也休息不了多久,等会儿阿哲就会过来。
不过让他没想到的是,阿哲还没过来呢,周玉琴进屋说周大哥和周德兴两人来了。
两位舅哥过来,李向东当然不能继续躺着,他从炕上下来,同样帮李小竹穿好鞋子。
“大哥,兴哥。”
李向东拉着李小竹走进正房,“过去说舅舅好。”
打发李小竹上前,跟着一起过来的侯三见过周大哥和周德兴,他带着疑惑的语气问道:“今天礼拜天呀,为什么没回家?”
周大哥笑着解释道:“下雪了回村不方便,我们哥俩在场子里帮忙扫完雪,就寻思着过来看看,家里还有活没?”
“有活,下午还有个大活呢。”
李老头拿着茶叶从屋里出来,茶叶交给李向东去泡茶,他看向周家堂兄弟俩。
“来了就别走了,咱们中午凑合着吃点面条,等下午家里的活干完,再一起吃顿好的,今天还是你俩的小外甥女生日呢。”
“是嘛?”
甭说周德兴不知道,李小竹的亲舅舅周大哥同样不知道。
现在城里孩子过生日的都不多,更别提农村了,没有特意的去记,自然不清楚。
不过现在知道了,他俩当舅舅的便开始掏兜。
周玉琴见状赶忙上前把李小竹拉走,李向东到好茶,放下手里的暖壶,拦下要从兜里往外掏钱的周大哥和周德兴两人。
“大哥,兴哥,喝茶,尝尝我跟车从外面买的好茶。”
李向东把杯子递到两人面前,周大哥两人只好把手从兜里掏出来去接面前的杯子。
“东子,这是个什么茶叶?”
周大哥看到茶叶泡出来的颜色不对,疑惑开口询问。
他喝过有名有号的茶叶只有三种,茉莉花茶,铁观音和毛尖,还都是李向东一家回村走亲戚时带回去的茶叶。
周德兴同样如此,周父收到李向东孝敬的好茶会分给周大伯一些,他当儿子的跟着喝过。
“普洱,老班章普洱。”
“老班长?部队的茶叶?”
“不是老班长,章是印章的章。”
李向东为了解释的更清楚,直接把茶饼递到周大哥和周德兴两人面前。
“东子,我记得你说过毛尖是十大名茶,那这个普洱跟毛尖比起来那个好?”
周大哥的这个问题,李向东一不爱喝茶的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各有各的好。”
“这一块茶饼多少钱?”
还是周德兴问的更直接点,李向东笑道:“没多少钱,五块钱。”
他没说实话,买这块茶饼花了两张大团结。
茶饼是他孝敬给李老头的,所以没有显摆的心思,担心说出真实价格后李老头再舍不得喝,冬天喝点普洱还是挺好的。
茶叶的话题结束,周大哥想起刚才李老头的话。
“家里还有什么活没干完?现在到吃饭的点还早呢,咱们抓紧干呗。”
李向东又买了座三进院子的事情,周大哥和周德兴两人不知道。
等他们哥俩从李向东嘴里得知,霎时惊的目瞪口呆,现在这座两进的院子都已经让他们俩不敢想了,这又来一座三进的,这能住的过来吗?
“东子。”
阿哲撩开门帘进屋,看到一屋子人,笑着从李老头开始打招呼。
“东子,侯三,咱们走吧,三木和斌子在大门口等着呢。”
“东子,我俩也跟着一起过去吧,人多了干活也快。”
周大哥开口提议,他跟蛐蛐孙也见过,知道蛐蛐孙家里只剩下一个人,跟自家妹夫的关系极好,过去扫扫雪,搭把手出把子力气不算什么。
“不用了,大哥,我们人够了,你们在家歇着。”
李向东招呼阿哲和侯三出发,李小竹背着手跟在后面往屋外走。
“你跟着干嘛?在家老实待着。”
李小竹还没下台阶,人就被周玉琴给拉回屋里。
船板胡同到什刹海有点距离,骑自行车过去都得半个小时,下过雪后路不好走,还要照顾着蹬三轮车的张森,四十多分钟后他们才敲响蛐蛐孙家的大门。
什刹海这片的蛐蛐孙家和李向东家,张森和钱斌来过,房子买好后他俩帮着蛐蛐孙搬过家,也帮着李向东运过老家具。
向林没有来过,他是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没有礼拜天,他就指着工资养家糊口呢,李向东当然不会因为搬家和今天扫雪的事情,让向林请假过来帮忙,那纯属是难为朋友。
“你们五个来的正好。”
蛐蛐孙笑着开门,让李向东五人进院。
“房顶上的雪我都扫了,就差把院里的雪运出去了。”
侯三抬头看着房顶,确实都已经清扫过一遍,他就说刚远远的过来时总感觉哪里不对劲。
“孙叔,您自己扫的?您也不怕梯子滑倒再把您给摔喽!”
“我这不是没事吗?”
什么事情都自己干的蛐蛐孙,已经习惯了。
“下次您可甭在这样,有我们几个呢。”
李向东开口,侯三四人点头,蛐蛐孙心里瞬间有股热流涌动。
pS:三更送上,求催更和用爱发电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