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甭玩你那个木头枪了,回屋等着吃饭。”

“是大木头枪。”

“你吃不吃饭?”

“吃。”

李小竹识趣的不再犟,抱着木头枪跑进正房,脚步不停的朝屏风后面走去。

李老头已经出门回来,上前拦下对一把木头枪宝贝不行的小重孙女。

“枪给太爷爷看看。”

“看看就要还给我。”

“好,不要你的。”

木头手枪到手,李老头只是拿着翻看一眼,心里直接下评价,手艺粗糙。

他小时候日子过的艰难,为了能填饱肚子什么都干,木匠活多少会一些,因此对李向东做出来的东西有些看不上眼。

李晓波的手巧,遗传的就是李老头。

“太爷爷,我的大木头枪厉害吧?”

李小竹得意的很,李老头没说些什么扫兴的话。

“厉害,等吃完午饭,你再把枪给我,太爷爷能让你的这把枪更厉害。”

李老头这样说,李小竹自然不会拒绝,笑眯眯的连连点头。

“好呀,太爷爷真好。”

“枪不能抱着。”

李老头上手帮忙,木头枪背在李小竹的身上。

“嗯,这样好,看着比刚才威风。”

“跟老太太走,咱们去桌前坐着。”

李老太过来喊上李小竹,李老头出屋去厨房帮忙端饭。

中午吃的面条,鸡蛋卤,一家人刚坐到桌前,李向东还没动筷子,李晓涛端着碗,手拿馒头过来串门。

“呦,吃的饸饹面,瞧着不错呀。”

李向东瞄上了李晓涛的午饭,“涛子,咱俩换着吃?”

“行啊三叔。”

李晓涛一点意见没有,他甚至还巴不得呢。

李大嫂做的饸饹面,用的是玉米面和白面两掺,可李向东碗里的面条是纯白面,而且还是鸡蛋卤。

“三叔,我一口没吃,你直接用我的碗吧。”

“正好,我也没吃呢。”

叔侄俩把各自手里的碗送到对方面前,双方对于互换午饭都很满意。

“不错。”

李向东给出肯定,一旁抱着碗吃面的李小竹,瞧他吃的香,伸着脖子开始咂摸嘴。

“爹,给我尝尝。”

饸饹面和擀面条的口感不一样,李小竹尝过一口后猛点头表示好吃。

“我去拿个小碗给你拨一些?”

“不要。”

“你不是说好吃吗?”

“我要吃蛋蛋。”

饸饹面吃着口感不错归不错,只是卤子有些寡淡,仅带着一点点的荤油,李小竹还是更喜欢吃香喷喷的鸡蛋手擀面。

“娘,咱们明天也吃饸饹面吧行不行?让我爹去菜市场买点肥肉膘,肉卤的吃着香,妹妹绝对喜欢吃。”

听到李晓海冒头,正在专心吃饭的周玉琴抬眼朝他看去。

“你想吃就说想吃,又不是不给你吃,以后甭拿你妹妹来打幌子,没有肉人家照样吃的香着呢。”

周玉琴的话音落下,李小竹鼓着腮帮子附和。

“香着呢,好吃。”

“快吃你的吧,嘴里有东西不要说话。”

李向东说教完闺女,看着一口面条一口馒头的李晓涛。

“不在自家屋里吃,怎么想起来我这了?”

“我听晓波说你给妹妹做了个木头枪,我过来看看。”

“吃完饭再看吧,木头枪在你妹妹的屁股底下坐着呢。”

“我刚看见了。”

“今天礼拜六。“

“对呀三叔,下午我们不用去学校。”

“也别一心想着玩,记得先把作业写了,明天你们有福哥回来还得给你们辅导学习呢。”

“哦,好。”

李晓涛听到李向东的这番话,瞬间觉得面前的鸡蛋手擀面不香了。

他感觉自己的三叔有个能力,那就是总能在他开心的时候,精准无误的泼来一盆冷水,浇他个透心凉。

午饭吃完。

李晓涛已经回老宅,按照他的饭量,即便搭配这个馒头,面条还能再吃一碗,不过他没吃,木头枪也没看,等李向东吃完饸饹面,拿上自家的碗便离开。

跟着他一起走的还有李晓海和李小竹兄妹俩,哥哥姐姐们下午不用上学,他们去老宅玩。

“你以后别在吃饭的时候说些别人不爱听的。”

水房里,周玉琴手上洗刷着碗筷,张嘴吐槽。

“我又没坏心思。”

李向东还想接着往下说,见周玉琴的眼神盯过来。

“我记住了,以后不在饭桌上说学习的事。”

“剩下的你甭管了,我自己刷就行,你去把晾晒的被子翻个面。”

“好嘞。”

李向东擦干手从水房出来,今天的天气好,阳光充足,适合晒被子。

周玉琴上午就把葛有福和周玉琪的被子拿出来晒太阳,被子搭在竹架上,李向东走过去拍打几下,给被子翻面后搞定完活。

走进正房,他见李老头手里拿着刻刀,在对他上午做的那把木头枪进行二次雕刻。

“您这是精加工呢?”

“你弄的跟个烧火棍一样,我闲着也是闲着,做的细致点,孩子拿到手也喜欢玩。”

“咱们家的丫头不挑,我做的就挺好,您整的太好就是在给自己找活干。”

李向东这话不假,他做的木头枪只要李小竹满意就行,真弄的像模像样,订单就该接踵而至了。

李老头明白他的意思,“没事,想要我就给他们做,干点活晚上睡的踏实。”

“行吧,您悠着点,小心刀划手。”

李向东嘱咐一句,坐在桌旁随手拿起报纸。

本月3号,政务院发布《关于普及小学教育若干问题的决定》,要求在20世纪80年代全国基本实现普及小学教育,有条件的地方进而普及初中教育。

该政策一出,这段时间内的报纸上不间断出现相关新闻。

李向东作为过来人,他知道这项政策不简单,具有深远意义。

政策的推行,为后面的九年义务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不知不觉间桌上的报纸看完,李向东放下报纸,见李老头那里已经在用砂纸打磨倒刺。

“我来吧。”

接过由五分像变成七八分像的木头枪,李向东手拿砂纸用力的去蹭毛刺。

等他这里完活,李老头也已打扫干净屋里。

“东子,上午剩下的那些碎木头呢?”

“大块的放回倒座房了,没用的小碎块在厨房,爷爷您问这个干嘛?”

“没扔就好,你没闻到屋里的味道?香吧?黄花梨的木头烧起来味道挺好闻,刚我捡了个小碎块扔煤炉子里,屋里到现在还有香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