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玄幻魔法 > 圣使流年 > 第140章 排名前十的展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顾若水通过打分选出了上百件展品,这里透露其中前十的部分。

第十名,《硝烟》,在单独的小展厅里释放战火的焦土味、血腥味,配合断壁残垣的投影,使人体会到战火的无情。

第九名,《消融的武器》,用冰、盐、可降解塑料复刻的武器阵列(AK47\/地雷等),在恒温展厅中持续融化,滴落液体滋养下方麦苗。材料溶解本身即反战宣言,物理消解过程强调反战的时效性。

第八名,《面包弹壳》,这是一个食物的体验馆,3d打印的子弹、地雷造型面包,原料来自战乱地区救济粮配方,观众可掰碎蘸取象征土壤的巧克力粉食用。展览以食物作为和平媒介,展现了“摧毁武器→转化为营养”的精巧设计。

第七名,《记忆的残骸》,画作原稿描绘了战机轰炸一天之内的变化,凌晨人们在菜市悠闲买菜,天亮建筑渐渐被轰炸,变为废墟,晚上重新天黑,幸存者相拥而泣。全画周而复始,用一种运转的机关,经历实时间变化不断改变画面,将战火的来临描绘得栩栩如生,整幅画面围绕观者,使身临其境。此画长达一百米,首位相接,画高三米,熊奇壮丽,将战争的惨烈与其带来的深重苦难直接显现在观者面前。

第六名,《止戈》,一个机械手臂,拿着毛笔,就着长卷,从左往右用血不断书写“战”字,字体融化形成一块块深浅不一的痕迹,像是战火洗礼后的尸山血海,他们在介绍牌上写:化开的墨水象征伤害的不可逆,按钮按下的战场配音控制机械臂更疯狂的抖动,象征战争一发不可收拾。

第五名,《数据之殇》,三屏联动动画,将历年战争伤亡数据转化为粒子流。左屏按年代顺序的战争次数,规模,形成大小不一的粒子流;中屏粒子流组成一个个战争人物,战争地名,显示在亮度分化的地图上;右屏播放历代战后的焦土景观,还模拟了人们努力重建的场景。

第四名,《共生伤疤》,半透明树脂制造的树桩内部嵌满了LEd脉络,表面都是弹孔和爆炸产生的划痕。当观众将手放在“伤口”时,内部灯光随温度略微上升,而从血红色变为象征新生的嫩绿,暗喻人温暖的体温修复生态,战争伤痕与生命复苏的视觉化共生。

第三名,《失落回忆》,墙上投影了在战火中消失的数个文明,模拟了这些失落文明曾经的兴衰,现场还给观众免费发放那些消失的文明的资料汇总的书籍。旧文明的令人神往之处,让人痛恨战争的残酷。

第二名,《穹顶之下》,用真实难民帐篷改造的球形放映厅,内壁投影360°纪录片,记录多个冲突地区平民的日常:教师在残垣中授课,医生在停电中手术……物理空间与影像空间的叠加,观众坐于草垫上观影,帐篷外实时投影观众剪影形成“共同避难”意象。

第一名,《他者的童年》,多个触摸屏陈列根据战地记者拍摄素材生成的儿童经历,更是有个人体验仓,还提供了战时各方行动的选择,每按一下更新一则,选择会影响故事走向。观众改写结局后,系统自动匹配真实世界各地的和平志愿项目,让观众选择是否加入项目。

《他者的童年》之所以占据第一名,是因为它联动了历史与未来,根据历史上的战争情况,推荐打出各结局的观众加入战事情形相似的地区促和平项目,有利于和平的放大发展。

除了顾若水安排的上百个主展厅,还留了两个活动展厅。

主活动展厅放置了一排排反战主题的游戏器械,副活动展厅是一个筹集会,筹集和平基金会的创始会员。

展会办在李千秋联系的巨大场馆,这是燕国最大的展厅——有意空间,展览由燕国文化部前辈特批,这位前辈德高望重,很欣赏李千秋这样的外交人才,对于李千秋和顾若水的反战思想极为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