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少熙吧。”
卓沅语出惊人。
陈少熙啊了一声,立马摆手拒绝,“不不不不,你还是跟二哥你俩住一屋。”
被推来推去的二人佯装伤心,“怎么了?兄弟几年了?!”
“就是,这三年白处了?”
导演在多功能厅外好奇地往里看,“他们又开始吵架了?”
工作人员点点头。
导演觉得脑壳疼,“这日子真是轰轰烈烈。”
经过抽盲盒和一番自由调整后,最终的分房结果终于揭晓。
蒋敦豪、鹭卓、卓沅以及王一珩一号房,李耕耘、李昊、赵一博和赵小童住进二号房,陈少熙和何浩楠在三号房。
陈少熙迫不及待地拖着自己的行李箱,从一号房跑到二号房门口:“小何,快来!咱俩赶紧去霸占三号房!”
听到陈少熙的呼喊,何浩楠把衣服塞进行李箱里,然后一脸惋惜地对其他三个人说道:“再见了我的室友们,我会想你们的!”
赵一博拒绝煽情,“快走吧!”
李耕耘坐在床上,紧紧地拉着蒋敦豪的手,满脸不舍地叮嘱道:“大哥,要是有人欺负你,一定要跟我说。”
蒋敦豪无奈笑笑,“行,我一定说。”
站在门口的鹭卓指着李耕耘:“你小子,在这挑拨离间呢!谁能欺负得了大哥啊?有我大狗在呢!”
李耕耘反驳道:“有你在我才更不放心,你们都是一身反骨!”
王一珩过来帮忙把蒋敦豪的行李搬进一号房,“哥,你就放心吧,我会保护好大哥的!”
李昊和赵小童推着行李进到二号房,躺在床上的赵一博爬了起来,热情地欢迎道:“哎呀哎呀,欢迎新室友!李昊,快过来我这边!”
李昊占了原来蒋敦豪的位置,赵小童则占了何浩楠的位置。
“这屋宽敞。”
“我住你旁边啊?”
卓沅从一号房走到二号房,再到三号房,“你俩一块儿,这天花板不得掀翻了啊?”
陈少熙把东西放床上,“哇,每天早上起来再也看不见你了,想想都开心。”
何浩楠套好四件套,问道,“中午吃啥啊?”
新塘村聘请的厨师因为距离问题没能跟着来后陡门,所以厨师得重新找,这段时间还需要几个人轮流做饭。
卓沅想了想,“一会儿我出去买菜,你们想吃什么?”
“就简单点,吃面吧。”
“行,那就西红柿鸡蛋拌面。”
收拾好行李的大家不约而同的上到一号房上面的阳光房。
袁莱正在给盆栽浇花。
“分好房了?”
蒋敦豪点头,“分好了。这阳光房里面竟然是这样的,有点超出预期。”
“你们不是一直想要一间阳光房吗?所以我找设计师专门设计的。”
整个阳光房采取全透明设计,周围种了一圈攀缘花卉,刚好和篱笆花坛,荷花水塘相映成趣。
窗边柜上养了一些好养的绿植,屋内铺了地毯,放置了长椅和方桌,可休闲可商务。
入口有一个高高鞋柜,放置了很多拖鞋。
鞋柜对面临近窗户是一个简易书柜,放了一些杂七杂八的书籍。
还有一本粉丝精心制作的手帐,被放在最上面一层。
其他的东西都被工作人员收走,统一放到了后陡门博物馆。
“这里面都是一些基础软装,你们要想添置别的东西也可以。”
兄弟们坐在长椅上,对阳光房很是满意。赵小童坐在阳光最盛的地方,看着远处的土地,“还是家里好。”
虽然花种和化肥还没有运过来,但是搭大棚的准备工作要提前做好。
基建组去地里测量尺寸数据,养殖组负责智能温控系统的搭建,有经验的种植组三个人负责联系大棚厂家和师傅。
从中午一直忙到半夜,笔记上密密麻麻记满了知识点。
来不及做饭,盒饭重新返场。
袁莱回家,和妈妈要了钥匙,打算常住顾家塘。
反正是自家的房子,随便住。
屋里的布局和记忆中的一模一样,她和妈妈的审美真的出奇的一致。
戚戎给她买的猫窝还在角落里放着。
凑合住了一晚,第二天袁莱就开始大扫除。
袁声作为免费劳动力,任劳任怨,把窗户擦的锃亮。
圆宝在屋里跑上跑下,兴奋的嗅来嗅去。
袁声站在二楼阳台上,手里拿着抹布,头伸出去,仔细听,“姐,你有没有听到吵架声?”
外面吵起来了?
袁莱透过窗户,看到地里忙碌的人影。
因为十个勤天回归后陡门录制节目,所以村里采取了封控措施,只留下了一条路作为出入口,这让一些从外地赶来的粉丝被拦在了外面。
有些粉丝失望离去,有些滞留原地,还有一些粉丝对这种情况非常不满,与工作人员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场面一度十分混乱。
袁莱赶到现场时,局面已经被暂时控制住了。男男女女站了一堆,看起来年龄都不大,其中有几张面孔让袁莱觉得有些眼熟。
“各位,我们提前三天就发布了闭园公告,目前节目正在录制当中,实在不方便放你们进去。”工作人员耐心地解释。
然而,这并没有平息对方的怒火,反而变得急躁起来,“我们大老远跑来,你们就这样对待粉丝啊?!”
“就是就是,赔钱!”
“还真把自己当成什么顶流了啊?”
“说得好像谁稀罕拍你们似的,除了我们,谁知道你们啊?”
“我们就是要进去!”
吵的人耳朵嗡嗡作响。
袁莱做了一个停止的手势,拉开工作人员,走到铁栅栏前,对着其中一个人问道:“我问一下,放你们进去要干嘛呢?”
被问到的人愣了一下,显然没有准备答案,有些不耐烦地回答:“那你别管,反正我都已经来了,必须进去。”
可能也是知道自己的行为不光彩,支支吾吾半天也没能说出个一二三。
上回就是这伙人从新塘村后山潜进村里,引起骚乱,没想到得了教训之后这次又缠了上来。
油盐不进,阴魂不散。
袁莱看了一圈,没看到小雨,让她松了一口气,迷途羔羊知返,这悬崖就没有白跳。
最后导演被逼的没办法,只能报了警。
对于未成年,但警察也只能做口头教育。
袁莱也是无能为力。
而且这不是个例,林听听给她打电话时,说居允年被人堵在机场寸步难行,连红毯都迟到了,她被主办方好一顿抱怨。
回公司后还被人划了一刀,所以请假在家休息。
“我可从来没受过这种委屈。想当年,我还能杀出重围,现在年纪上去了,跑不过了。”
袁莱一阵无语,“你才二十多岁。”
“当初我为啥要开个公司,脑子被驴踢了吗?我周末也没去过河北啊!”
袁莱笑着说,“你少上点网吧。你开公司不是为了有朝一日把十个人签到公司里吗?”
林听听叹口气,“哎,还是太年轻,谁能想到,听娱还没在娱乐圈站稳脚跟,十个勤天农业公司已经有好几家子公司了。做大做强,我是任重道远啊。”
“行了,你在家好好休息,我得去地里了。”
搭棚之前必须先将地面平整好,这是种植组吃过大亏之后牢记于心的至理名言。
经过五天的晒地处理,旋耕机在地里转上一圈,土壤变得松散,不再是以前的泥泞不堪。
“咱们什么时候有过这么好的土啊!”卓沅蹲在田埂上,抓了一把土在手里,搓了搓,发出一句感慨。
李耕耘说,“老天爷赏饭吃,这几天没下雨。”
运送种子的货车如期而至,为了方便日后种植,兄弟们打算直接在路边搭建折叠棚,直接在路边浸泡种子。
而且为了省时间,大棚搭建工作和种子浸泡工作同时开展,边搭边种。
钢管被运到地里,师傅们配合默契,拉线插管,固定覆膜,一气呵成。
种植组作为搭棚主力,自然而然成为小组长,鹭卓蒋敦豪李耕耘一组,李昊赵一博卓沅一组,赵小童何浩楠陈少熙一组,王一珩机动。
一天过去,师傅的棚依旧板板正正,而兄弟们还停留在插管的步骤。
“好熟悉的场景,咱们是穿越回去了吗?当时我还记得我和少熙在这块浪费了好多时间,一直切切切。”
蒋敦豪和李耕耘把钢管接好,交给鹭卓,三个人再一起配合着把杆子竖起来,插进土地。
晚上,导演召集大家开会,多功能厅灯光明亮,大家围坐在桌前,神情都有些严肃。
导演开口说道:“节目的后期制作已经基本完成了,我想和大家商量一下定档的事情。”
拿出日历查看,大家不约而同地选择了 18 号。
“周四正片首播,周五加更,周六正好是小童的生日,周日又是冬至,到时候开直播也有话题可以聊。”
“时间过得可真快”
“我还记得咱们是六月底来的,这一晃眼,半年时间就这么过去了。”
“那时候咱还穿短袖呢,现在棉服都穿上了。
导演对日期没什么异议,第二天春分影业公司的宣发部门立即开始着手综艺宣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