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与汪来福相比,宋明理更加地烦恼。他不仅不开心,甚至可以说是极度郁闷。
宋明理现在实际上是外强中干,他并非技术出身,只是偶然间踏入了这个行业。最初,他的合伙人是他的老乡,一位在大公司担任技术主管的专业人士。
在合作的头两年里,一切都还算顺利。然而,两年过后,宋明理开始觉得那些技术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深莫测。于是,他逐渐对他的合伙人产生了排挤之意,最终导致两人分道扬镳,不欢而散。
尽管如此,宋明理还是凭借着前两年积累的业务经验,将生意经营得有声有色。他不仅扩大了公司规模,还购置了一批高端设备,准备大显身手,大展宏图。
然而,问题在于,他在技术方面终究是缺乏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虽然他后来也招聘了几位懂技术的人才,但由于他内心深处对技术人员缺乏真正的尊重,这些技术人才最终都未能留住,真正的技术大拿更是与他无缘。
这种情况在他接手了一家科技公司的大单之后,各种矛盾就如同火山喷发一般,一下子全部涌现了出来。
没有足够的技术储备,加工出来的样品,已经好几批次都被打回来。
当初为了拿下这个单子,请客送礼,他是花了大价钱的,为此还贷款更新了部分设备,但却遇到了技术瓶颈。
更糟糕的是,如果这单违约,他将会面临巨额索赔,有倾家荡产的可能。
在如此艰难的处境下,他苦思冥想,终于想到了一个人——黄晓敏。黄晓敏曾经在他这里工作过一段时间,知道黄晓敏是一个技术强人。
于是顺藤摸瓜,他发现了辉煌科技这家公司。这家公司虽然拥有核心技术,但实力却相对较弱,而且曾经一度处于倒闭的边缘。看到这里,他的心中不禁涌起了一股贪念,想要将辉煌科技纳入自己的版图。
恰好此时,他得知辉煌科技正计划建立自己的加工车间。于是,他心生一计,决定利用这个机会来实现自己的目的。他想到了一个在深市政府里的“朋友”,这个“朋友”曾经被他拉下水,现在正是他可以利用的对象。
他立马联系了这位“朋友”,并向他提出了一个要求:卡住辉煌科技的发展,让其无法顺利建立加工车间。这样一来,辉煌科技就会陷入困境,而他便可以趁机出手,将其吞并。
同时他多次尝试与汪来福取得联系,企图通过威逼和利诱的手段,迫使汪来福就范,从而成功拿下辉煌科技。
然而,如果时间倒退到尚未遇到汪东明之前,或许汪来福真的会在宋明理的压力下屈服。
但如今的情况已经截然不同,汪东明的资金注入使得汪来福如虎添翼,他正怀揣着雄心壮志,准备大干一场,对宋明理的威逼利诱完全不屑一顾,却被他的骚扰烦恼不已。
广交会盛大开幕,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萧克清和陈丽君作为重要人物,自然是忙得不可开交。而汪东明则被安排作为他们的助理,全程跟随。
这两天里,汪东明跟着萧克清和陈丽君四处奔走,结识了许多来自政界和商界的人士。虽然陈丽君没有像在杨国胜和罗伟面前那样高调地介绍汪东明,但她的言行举止都透露出与汪东明较为亲密的朋友关系,使得不少别有用心的人,心思不自觉地放到了汪东明身上。
而对于汪东明来说,这可是他第一次亲身感受这个享有盛誉的贸易盛会。他对这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和期待。然而,由于他目前还没有真正成熟的产品推向市场,所以他此次参会主要是抱着学习的态度。
在展会期间,汪东明像海绵吸水一样,尽情地汲取着各种知识。他仔细观察各个商家的布展方式,学习他们如何巧妙地展示自己的产品;他认真研究他们宣传产品的方法,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吸引顾客的注意力;他还留意他们接待参观者的手段,学习如何与客户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
通过这两天的学习,汪东明收获颇丰,不仅增长了见识,还对商业运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相信,这些宝贵的经验和知识将会对他未来的事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而同几位来自沙漠头巾的见面更让汪东明见识到了陈丽君的能量,这产品都没见到,只是见到了简单的资料,沙漠头巾就要下单订货,吓得汪东明连连拒绝。
而萧克清给汪东明带来的可不仅仅是一份普通的订单,而是一份对他来说意义非凡的、更为实际的订单。
就在商务部与欧洲成功达成框架商贸协议之后,汪东明作为随团企业代表,迅速抓住了这个难得的机遇。
他积极主动地与欧洲的两个客商建立了联系,并在贺嘉音担任临时翻译、萧克清的助理梁蕊提供政策指导的有力支持下,顺利地达成了一项关于环保用稀土催化剂的重要贸易合同。
这一成果的取得,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汪东明听取陈丽君的建议后,做了精心策划和充分准备。
他让贾菲菲等人对国内的稀土工厂做过大量的调研,并与国内相关工厂保持着密切而持续的联系,对产品的型号、性能等都有全面的资料,对报价也能快速反应,所以才能迅速签下这次的贸易合同。
这份贸易合同的达成,对于汪东明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成功。它不仅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更为汪东明打开了进入这个行业的大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这是一个需要准入门槛的行业,即使是国内的生产工厂,有的也不具备出口的资质,而对于这个行业来说,全世界都得从我们国家进口。
不仅仅是因为我们国家储量丰富,更重要的是很多国家即使有矿藏,但却不具备提炼技术,所以产出的东西达不到实际需求。
这就给了汪东明很广阔的机会,对他的企业来说也是一个重大突破。
就连事后得知此事的萧克清,也对汪东明赞不绝口。毕竟,此次广交会上随团的企业众多,但能够如此迅速地达成合同的却寥寥无几。
大多数企业仍处于联系试探的阶段,而汪东明却已经成功地签署了合同,这无疑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总的来说,这次广交会对于汪东明而言可谓是收获颇丰。尽管因为萧克清的存在,他与陈丽君未能再度缠绵,但有贺嘉音的陪伴,让他在情感上并未感到孤独。
同时,生意上的重大进展也让他倍感欣慰。因此,在这几天里,汪东明心情愉悦,满心欢喜。
然而,就在他准备离开第一期广交会、即将返程的前一晚,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这件事情令汪东明大为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