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带着义子们回大唐 > 第372章 还想不想借银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王仁表不愧是后世的理科强者,这故事编的跌宕起伏,险象环生,漏洞百出,却还是让所有人听得津津有味。

还是占了大伙不懂新武器的便宜呀。

李恪在一边听的都快忍不住笑出来了,但是有了前边的遭遇,李恪估计自己在笑出来肯定会被李二轰出殿外,所以一直强忍着。

又过了半刻钟,王仁表的汇报故事总算是讲完了。

李二感觉殿中那些大臣看自己的眼神都变了,那一脸的崇敬,真是完美,不行,以后得让王爱卿没事就多讲几句,瞧瞧这洗脑能力。

到目前为止都很和谐,若是不出意外接下来就是受封大典了,但是此刻戴胄却站了出来。

“启禀陛下,臣有疑问,还请王将军解惑”。

李二皱了皱眉,这户部尚书此刻站出来,除了要钱还能干啥,但是东线的钱后来都被自己和李恪分了,就连说好给户部的也分了,这....

但是此刻又不能让其闭嘴,只能轻咳一声,“戴爱卿有何疑惑细细道来”。

戴胄躬身一礼,“王将军,按照您刚刚所说的,大军东线作战,勇往无敌,就算遇到的险境也能一一化解”。

“当初陛下与殿下东征之时,亲口所说,缴获物资大部分收归国库,可至今为止,国库仅仅从东线入库白银一万五千两”。

粮食也仅有区区三千石,请问王将军,该划归户部的钱粮最后去了哪里?

王仁表看了一眼李恪,不是,你狗日这么黑,扣了钱粮这事咋不给我透个气,这他娘的都快被骑脸输出了。

李恪挠挠头,那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那炮弹箭矢跟不要钱的库库往外打,那我也得保证战士们的生活不是。

王仁表叹息一声,这坑爹的“戴大人莫急,出征前的事情,怎么能拿来在出征后说呢,就像人不可能踏入同一条河流两次一样”。

“当时我们做的计划,到了战时不一定适用的,战术,战法都会改变很多,所以后期国库的收入也会改变很多,这其实很正常的”。

李二点点头,这小王将军说起胡话来也是一把好手。

戴胄一听这话就有点生气了,“王将军,老臣用一句大唐新起的粗话来形容你刚刚的话,肯定恰到好处,你上坟烧报纸,你糊弄鬼呢”。

“若是没有什么收获,那便罢了,老臣也不会在这大殿之上跟你争辩,但是,那火车上的大木箱,一车一车的塞满了工坊几大仓库,您能告诉老臣那都是什么东西么”。

王仁表皱眉,这老头学坏了,都会盯梢了我去,“戴大人也说了,既然是工坊的仓库,自然是工坊里需要生产材料那些了,这有什么好解释的”。

“难不成,工坊的账目,科研进度,研发项目,戴大人也想看一看?”。

这可是一顶大帽子,里边的项目别说自己了,陛下都不定全部清楚,在涉及军事新武器,谁沾谁死。

但是戴胄丝毫不慌 ,“王将军这一顶大帽子真差点扣到老夫,若不是那日木箱倾倒,漏出白花花的银钱珠宝,老臣还就信了”。

李恪有点生气了,自己在前边打仗,你就盯着带回来那点银子了,“戴大人既然喜欢算,那本王就给你算一算”。

“此次出征,一应开支全部由本王承担的,首先派遣我南山军营的将士,南山军营的士兵,本王不必多说,个个一身腱子肉,出了名的能打”。

“那这样的一支部队怎么带出来,不吃好,有力气训练么?粗粮不记,这些士兵,每三天就要吃一顿肉,这三万士兵加两万还在训练的士兵,一天要吃多少?”。

“工坊新式铠甲,每人一身,这就是五万套,新式武器,每人一杆,一杆火枪,打个上百发就要换新的,这么多士兵,每天训练又要用多少火药,多少子弹”。

“再说这大炮,这东线战场你们刚刚也都知道有多凶险,这些胜利都是用炮弹和子弹堆积出来的”。

“再不用说复合弓和箭矢了,这箭头好做,这箭杆有多大难度,多大成本,戴大人不会不知道吧”。

“本王现在站在这,极其肯定的跟你戴大人讲,这场战争,若是算作生意,本王亏麻了”。

“大唐加了疆土,户部有了新增的征税地盘,本王就拉回来的那点珠宝首饰,都不够此次出征的一半军费”。

“戴大人既然看上了仓库里那些珠宝粮食,可以呀,本王可以全部交出来,但是,此次出征一切花销,国库是不是也应该给本王报了”。

戴胄一听都傻了,国库给你报销?,国库现在还拉着饥荒呢,若不是库里实在没钱,谁愿意在这大朝会找不痛快。

李二看大殿的气氛瞬间有点冷,看了一眼长孙无忌,后者立即站出来打圆场,“殿下莫要生气,戴大人也是国库空虚愁的,一着急没能理解到殿下和前线战士们的辛苦,也是情有可原的”。

“戴大人你也是,此次出征都未耗费国库的银两,你这会却斤斤计较,确实有点寒了将士们和蜀王的心了,快给蜀王认个错,这事就揭过去了”。

戴胄梗着脖子有些不想低头,长孙无忌凑到戴胄耳边,“你傻不傻,以后还想找蜀王借银子不”。

戴胄一愣,立即对着李恪躬身“是老臣唐突了,今日来未曾休息好,致使今日在大殿上发昏,还请殿下见谅,请陛下责罚”。

李二轻咳一声,“都是为了大唐社稷,位置不一样,自然考虑不到对方的感受,罢了,戴爱卿回去写个三千字的检查,提交上来,这事也就揭过了”。

接下来便是战后封赏了,这封赏可是要实打实的国库出钱,不过这次李二准备从自己内堂支援一点国库。

刚才李恪这么一算,李二心里也有点亏欠了,这次出征花销是真的大,怕是把李恪积攒的钱财都花的差不多了。

得在养一养了,不能薅的太光了,马上皇帝,自然知道养兵多费钱,三天一顿肉,娘嘞,朕当时都没这么豪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