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阶飞行法器之所以效率低,除了不具备灵性,很大程度是因为只注重借助灵气,却完全忽略了空气动力学。比如峨眉山剑来使用的飞剑,外形炫酷无比,还能够实现基本的载人飞行,却没有考虑如何减少空气阻力、提升推进效率。
赵明想起之前在图书馆看过的航空书籍,里面提到喷气式飞机的飞行原理:靠发动机向后喷射气流,产生反作用力推动机身前进,同时借助机翼的形状产生上升气流,实现高空飞行。既然飞机能靠反作用力和气流托举飞起来,那修真者的灵力能不能做到呢?
听完赵明的描述,唐工心情放松,不自觉地笑了起来。就这?他还以为赵明要搞什么大项目呢。
只听唐工说:“你的要求我明白了。外国人吹嘘的碳纤维技术,咱们国家的研究比他们还要精通,已经在航空航天、风电架设以及桥梁轨道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目前正在向民方面推广,比如咱们常见的高韧性钓竿,就是其中一种。至于你说的薄板,到时我给你设计几种不同规格,保证既轻薄又结实。”
“那太感谢你了,事成之后我请你喝酒。”赵明说着,欠身给陈工续上茶水。
“不敢当,我就是完成领导交代的任务。”唐工连忙起身相让,见拦不住赶紧举杯接着。
接下来,赵明请教了几个材料科学方面的问题,唐工一一耐心解答,见赵明听得认真并且貌似大部分理论知识都已掌握,陈工深感意外,现在的大一学生就可以做这么高深的研究了?
他不知道的是,赵明只要是不上课,大部分时间都泡在图书馆,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识,直接把书拿过来就是一顿看,将内容囫囵着记下,然后利用睡前早起的时间,偶尔冥想,加深理解的同时,往往也能对修行有些启发。这应该也算是科学修仙吧。
交谈中,见唐工抬起手腕看时间。赵明端起茶盏说:“你还有工作要忙吧?耽搁你这么多时间,真是不好意思。”
“没事,跟你说说话,也算是忙里偷闲,难得放松一下精神。”唐工嘴上客气,人却站了起来,显然他的时间安排得很紧。
“那今天先这样,我就安心等待你的好消息了。”赵明起身相送,边走边说。
唐工转头笑了笑:“不会让你等太久,一星期后的今天肯定就做好了。到时我电话联系你。”
实际上,定制碳纤维板材用不了这么长时间。只是刚刚闲谈中,赵明提起隐形涂料方面的技术,问国内目前能不能做。鉴于赵明是领导交代要无条件满足的人,唐工知无不言,给出了肯定的答复。于是赵明顺势提出给板材加上隐身功能。
自从在京城亲眼目睹排枪集火的威力,赵明就对热武器极为忌惮。他这样的修真者,想在天上自由飞行,肯定不会跟有关部门报备。他担心被军用雷达发现,如果再被判定为危险飞行物或是非法入侵者,搞不好就会被人用导弹招呼。那样可就太危险了。
两人先后走出茶楼包间,赵明应道:“好,咱们电话联系。”
“先生留步,我自己先走。”唐工停下脚步,朝走廊左右看了看没发现异常,才跟赵明道别。
等唐工行至走廊尽头,一位看似靠窗欣赏风景的西装男子,跟他点点头,接着护送他下楼而去。
赵明早就注意到这名男子,正是他开车送唐工来茶楼跟自己见面。看似不起眼的唐工,或许还是受到政府严密保护的高科技人才。
约莫时间过去三分钟,赵明在大厅结账,走出茶楼,居然见到了袁省长的大儿媳周凤琴。她刚把车停在路边,正迎面走来。
“赵老师,你怎么在上课时间跑来市区了?”周凤琴丝毫不顾及自己的院长形象,如同粉丝见到偶像一般,一下拉住赵明。
“我过来见一个朋友。你要跟人喝茶谈事是吧,我不打扰你了。”赵明一边笑着回应,一边准备把周凤琴的手拂开,大庭广众之下拉拉扯扯成何体统。没想到,周凤琴力气还不小,赵明试了一下没有甩开,他也不好强行用力,担心伤到她。
周凤琴对赵明的小动作视而不见,无所谓道:“谈事什么时候都可以,见你一面可不容易。既然你能来市区,我就当你上午没课,咱们上去聊聊怎么样?”
赵明知道,她还是想抓壮丁拉自己去讲课。
而赵明是知恩图报的人,上次麻烦周凤琴安排自己进急诊室观摩一天,人家二话没说,亲自到场安排。如果不是他走得快,晚上还要请他吃饭。现在周凤琴只是请他喝茶闲聊,赵明说不出拒绝的话,只好跟着她返回茶楼。
两人进入包间,周凤琴帮赵明倒上茶水,一阵嘘寒问暖,显出她健谈的本色。
喝下一碗茶水,周凤琴随即切入正题:“赵老师,你能不能再考虑一下,我真的非常希望,你能去中医药大学讲课。”
“周院长,讲课的事就算了吧,我自己还是学生呢。关键学院实行半军事化管理,我的时间不做主,想去上课也腾不出时间啊。”赵明准备找个理由搪塞过去。
谁知周凤琴似乎早有准备,接话道:“你说的这些都好解决。只要你同意,具体上课时间根据你的意愿来。至于你们学院的教官和领导那里,我去沟通,相信我这个院长的面子应该好用。”
周凤琴脸上满是自信,她可不仅仅是中医药大学里的一位院长,她还是常委副省长袁向成的大儿媳。后者这个身份,才是她大包大揽的底气来由。
当然,赵明这次没有斩钉截铁地回绝,也是有原因的。陇右之行,在街头见到求医无门的民众,面对醉关公下跪祈福的那一幕,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身为修士,他有能力救治中年妇女生病的孩子,却无法帮到更多人,这让他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医疗消费连年上涨,这不是哪几个人就能随便解决的问题。想要改善这种情况,需要完善制度和多部门进行改革,才能实现。这些方面,赵明插不上手。他想的是,提高医护人员的素质,培养出更多有能力有医德的好大夫,是不是就能减轻更多人的病痛和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