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虫害与官药局风波如同投入湖面的两块巨石,虽激起了滔天波澜,但终究在叶明雷霆万钧的手段和李君泽坚定不移的支持下,被成功平息。
经此一役,朝野上下对新政的公开非议几乎绝迹,反对势力要么被清算,要么暂时蛰伏,转入更深的暗处。
改革的车轮,碾过这些荆棘,似乎驶入了一段相对平缓的道路。
借着这股势头,各项新政的推进速度进一步加快。
农业上,南北良种在更广阔的土地上扎下根须,新式农具的应用日益普及,粮食产量稳步提升,朝廷的仓廪日渐充实。
教育方面,各地格物学堂与蒙学数量倍增,一套相对统一的“实学”教材开始成型,技术举荐通道也为寒门和匠户子弟提供了新的希望。
医改虽步履维艰,但太医局与官药局的架子总算初步稳固,《药典》的编撰也在磕磕绊绊中前行。
而叶明目光所及,已然投向了更远的未来。
他深知,农业的增产、教育的普及、医疗的改善,是固本培元,但要真正让这个帝国脱胎换骨,还需要更强大的“筋骨”与“血脉”——那就是交通与能源。
安阳格物院,蒸汽机工坊。
巨大的轰鸣声充斥着整个厂房,一台经过无数次改进、体积和功率都远超从前的卧式蒸汽机,正稳定地输出着澎湃的动力。
与它连接的,不再是简单的机床或水泵,而是一组复杂的齿轮和传动杆,驱动着厂房外一段长约百米的环形铁轨!
铁轨上,一个造型简陋、如同大铁盒子般、下方装有轮子的“蒸汽机车头”,正喷吐着浓密的白色蒸汽,缓缓加速,沿着铁轨平稳地运行!
“成功了!大人!我们成功了!”负责此项目的老工匠激动得热泪盈眶,声音颤抖地向着前来视察的叶明和顾慎喊道。
顾慎瞪大了眼睛,看着那不用马拉、自己就能“哐哧哐哧”跑起来的铁家伙,嘴巴张得能塞进一个鸡蛋:“我的老天爷……这……这东西真能动?!还这么快?!”
叶明脸上也露出了难以抑制的喜悦。虽然这原型机速度还很慢,噪音巨大,效率低下,但它是从零到一的突破!是真正意义上的蒸汽机车!
“它现在能拉多重?跑多快?”叶明大声问道,压过机器的轰鸣。
“回大人!”工匠兴奋地汇报,“空车状态下,在这百米轨道上,最高时速可达二十五里!若加载十石货物,仍能保持十五里以上的时速!而且运行平稳,远超马车!”
“二十五里!十五里!”顾慎勐地一拍大腿,“这要是从安阳拉到京城,岂不是一天就能到?!这……这以后运兵、运粮……”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千军万马、无数粮草凭借这铁马飞驰,朝发夕至的景象!
叶明点点头,目光炽热:“没错,慎兄。这‘铁路’,将是未来帝国的动脉!它不仅能极大提升物资和人员的流动速度,更能将各地紧密联系起来,打破地域的隔阂。”
“不过,现在它还只是个雏形,需要改进的地方太多,铁轨的铺设更是耗资巨大的工程,非一日之功。”
他转身对工匠们说道:“集中力量,解决锅炉效率、传动损耗和刹车安全问题!同时,开始设计适用于货运和客运的车厢!我们要先在安阳到晋阳之间,修建一条真正的、可供实用的试验铁路!”
“是!大人!”工匠们齐声应诺,干劲冲天。
就在叶明沉浸于铁路蓝图的兴奋中时,一封来自靖北王顾长青的加急军报,被快马送至他的案头。
叶明拆开一看,眉头瞬间紧锁。
军报上说,北方的狄人部落,在经过数年的蛰伏和内部整合后,似乎有再次南下的迹象。
边境哨探发现,狄人几个大部落的王庭正在向南方水草丰美之地移动,并且出现了大规模集结的征兆。
更令人不安的是,有零星的情报显示,狄人可能从西方某些渠道,获得了一些“新奇的火器”,虽远不如安阳所产精良,但已非昔日全靠弓箭马刀的敌人。
顾长青在信中提醒叶明,边军换装新式火器的工作虽在进行,但进度并不理想,尤其是基层部队,仍大量使用旧式装备。
若狄人真的大举来犯,北疆恐面临一场硬仗。他希望叶明能加快军械的生产和输送,并密切关注狄人可能获得的外部技术支持。
“狄人……新火器……”叶明放下军报,走到巨大的北疆地图前。安阳的崛起,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技术代差带来的军事优势。如果这个代差被缩小,哪怕只是一点点,都可能导致战局的天平发生倾斜。
“看来,有些人,不只在内部给我们使绊子。”叶明的声音冷了下来,“外面的狼,也闻着味,想趁机咬一口了。”
他将顾慎唤来,将北疆军报给他看了。
顾慎一看,顿时炸了毛:“他娘的!那群蛮子还敢来?正好!老子新练的火枪营正缺实战检验!明子,把你那新式的‘景和一式’野战炮多给我拨几十门,我保证让他们有来无回!”
叶明摇了摇头:“慎兄,不可轻敌。狄人既然敢来,必有倚仗。那‘新奇火器’来源不明,需小心应对。当务之急,是加快北疆边军的换装速度,尤其是炮兵和精锐火枪手的训练。另外……”
他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决断:“格物院那边,关于‘安阳猛炸药’的稳定性测试已经基本完成。是时候,将它投入实战应用了。我们可以尝试制造一批基于猛炸药的新式炮弹和地雷,给狄人一个‘惊喜’。”
“猛炸药?”顾慎眼睛一亮,“就是那个你说威力比黑火药大好几倍的东西?”
“对。”叶明点头,“但此物极其危险,运输、储存、使用都必须制定严格的规程。此事需绝对保密,由你亲自挑选最可靠的人手负责。”
“明白!”顾慎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内政的改革尚在深化,外部的威胁已悄然逼近。叶明感到肩上的担子又沉重了几分。但他并没有慌乱,反而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兴奋。
铁路的轰鸣与北疆的烽烟,仿佛是这个时代变革与冲突的交响。他既要推动代表着未来的铁轨向前延伸,也要握紧守护现在的利剑,斩断一切来犯之敌。
安阳的灯火,彻夜不熄。格物院的工匠们在改进蒸汽机车和铁路技术,军械司的工坊在加班加点生产新式步枪和火炮,而一间高度戒备的实验室内,关于猛炸药的最终应用测试,也在紧张地进行。
一场关乎国运的考验,即将在北疆的寒风中,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