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波碰撞在瞬间爆发。

仿佛是对其先前“绿色光雨”的回应,没有任何试探,数以百计由等离子能量团构成的暗紫色光弹,如同疾风骤雨般砸向了组成防御阵型的第一秩序战斗群。

密集的弹幕中,有不少光弹与先前偷袭的护卫舰所发射的规格一致,但其中还夹杂着许多能量纯度更高、密度更大的高浓缩能量团。

而现在,第一秩序舰队赖以横行这片陌生宇宙开疆拓土,并为之骄傲的护盾技术将要迎接自从穿越日以来最为严峻的一次考验。

凶猛的紫潮在距离第一秩序战舰舰体表面停滞继而散成一团团光晕,幽蓝色的能量屏障在外力施压下不时闪烁出模糊的轮廓。

“整体护盾功率...下降至79.8%,但发生器运作良好,持续充能中。”损管军官汇报的声音透着一丝惊讶。

指挥甲板上,背着手的多尔曼脸色凝重。

经过计算机测算,来自于对面阵中的那艘远远躲在后方、体型最大、被推定为敌阵旗舰的战舰舰艏所发射的高浓度等离子球所释放出的能量已经达到单发重型涡轮激光炮的10倍,而其余那些接近一公里长度的大船所发射的炮弹威力也已经达到了单发涡轮激光炮的3-5倍。

虽然威胁最高的“旗舰”只有1艘,但其他的公里级大船在剩余的二百多艘敌舰中仍占据了三分之一以上的数量。

也就是说对面单次投射的火力已经持平甚至超过一艘星战银河主力舰的水平了。

这样的火力哪怕是勇毅号本身的护盾,也坚持不了太久。

万幸,多尔曼的预判发挥了作用。

“堡垒”阵型,顾名思义,即为第一秩序在重组舰队计划后为了配合新式战舰与战斗群编制所开发的一种新式防御阵型。

尽管五年来第一秩序的扩军计划如火如荼的开展着,但不得不承认很长一段时间,军队,尤其是海军仍然要被迫适应兵力不足的问题。

在这样形式下,走“小而精”路线的新式战斗群编制因其灵活性与泛用性得到最高统帅部与海军司令部的青睐,而相应的,许多旨在提供战斗群战场生存率与战斗质量的实验性技术被相继投入使用,并围绕这些技术特点,一些新的战术也被开发出来。

“堡垒”阵型便是其中最代表性之一。

所有配套帝国III级歼星舰的舰船全部加装了新式的可扩散实验性护盾(注释1),在有必要的情况下,旗舰可以通过连通整个战斗群的作战数据链将各舰护盾扩散度与功率由中央计算机进行统一调配、彼此耦合,以此将整个战斗群的防护化为一个“整体”,以显着提高防御效率。

——但有得必有失。

受限于护盾发生器功率,即使是主力舰级别的战舰扩散度也是极其有限的。如果强行将覆盖于舰体表面的护盾“撑”得太开,那么将消耗太多能量从而导致护盾本身强度的下降。

因此,作战条例要求当一个编制内的舰船展开“堡垒”阵型时,所有舰船都需要拉近相互间的战术距离到一个“极近位置”,通常从数十公里乃至数公里不等。

而当这样一个如同“海洋生物集体抱团”般的密集球形阵构成时,受到射界影响,火力输出自然是比传统的炮击横\/纵队削弱不少。

而作为战斗群中体型最大、护盾功率最强的战舰,旗舰勇毅号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堡垒”的阵眼,吸收了绝大多数敌方命中的火力。

好在由中控计算机接管的护盾系统可以将那些紫色等离子能量“分流”出一部分逸散到其余战舰身上,加之敌群中那些大型舰每次攻击的间隔并不算短,在护盾发生器高回充率的保障下,战斗群顶住了敌群的反击。

只不过所谓的“火力输出减弱”,也是相对而言。

此刻的St-143战斗群就是为一头蜷缩起来、却亮出全部尖刺的钢铁巨兽。

以“勇毅”号为核心,骑枪级与维护者级这些一同处于阵型外圈的大型战舰炮口齐齐转向,校准目标,持续向敌阵投射着亮绿光雨;

tIE战机群高速穿梭外层战舰之外,组成一道动态监视防线;

内层的袭击者级护卫舰护卫舰虽然失去了大部分的直瞄射击窗口,但它们仍通过包括质子鱼雷与震荡导弹在内的制导武器向那些落单的、失去动力的敌舰集火;

而身处阵型最内、被重重保护起来的两艘IGV-65电子侦察船则如同警惕的哨兵,将扫描波束提升至最大功率,时刻提防敌人故技重施。

在这样近的距离,敌舰对于第一秩序亚光速弹雨的炮击可以说避无可避,但对方那种速度稍慢的等离子光弹第一秩序的战舰也难以机动规避,更何况也只有最愚蠢的指挥官会在这样的态势下令让舰队放弃阵型去规避敌军炮火。

就这样,敌阵中的战舰不断被战斗群火力一一集火点名。一时间,局势似乎在向好的方向转变。

但在指挥官多尔曼上校本人看来,当前的稳定局势只不过是暂时性的假象罢了。

局势好转?正确的;危机解除?错误的。

战斗群当然可以靠着自己的“船坚炮利”将敌人的数量优势一点一点地消磨殆尽,但前提是——它们也愿意当个傻瓜就这么和第一秩序舰队玩阵地战对轰致死。

多尔曼并非没有幻想过这个可能:也许对面的飞船里并非为生物驾驶,而是某种自动化兵器,遵循着最基本的呆板逻辑。

但还是那句话,他不会去赌。

在他看来,但凡对阵的这伙神秘敌人在拼单舰质量和火力均处下风的情况下还想赢,就应该避免陷入长时间的对射,而想办法破坏掉第一秩序的防御阵型,以乱打乱。

只有这样它们那数量优势才能充分发挥出作用。

因而真正的考验还在后头。

果然,在战局演变成为第一秩序舰队舒适区的“阵地战”不久,便再度发生了变化。

正在被挨个点名摧毁却无法进一步取得战果的敌军舰队,终于是无法忍受被动挨打的局面,有了进一步的动作。

————

注释1:可扩散实验性护盾。第一秩序科学部军事科学研究院与工程科学院通过拉杜斯号撞击至高无上号时计算机记录的数据试图“逆向”研究的产物。虽然之后多次实验中超光速撞击战术被证明难以复制,但实验失败的副产品意外诞生了这种可调节护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