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四十七年(1619)八月,熊廷弼着手重建辽东地区的情报体系,并重启“夜不收”的名录。】
【同时,熊廷弼对“夜不收”安排与定位,也不再局限于侦探情报上面。】
【当初熊廷弼,组建“夜不收”时,主要是用于监视努尔哈赤与女真人而创立的。】
【如今,努尔哈赤与女真人,已经背叛了大明王朝,已经举兵造反了,那就是真正的大明敌人了。】
【于是熊廷弼,开始加强对“夜不收”的训练与培养,并通过“身自带队侦探”的方式亲自巡视了此时的沈阳,抚顺等边境之地。】
【甚至不顾危险,亲自带人深入后金政权军事管控地区数十里。】
【熊廷弼这的这一行为,不仅在短时间内,稳定了辽东地区的军心与民心,也为“夜不收”树立了榜样。】
【这是自努尔哈赤与建州女真背叛与造反以来,大明王朝一方的高官,敢如此行事的头一人。】
【这也为熊廷弼,在辽东地区,积攒了不少的民望与声望。】
......
【而熊廷弼在训练“夜不收”的同时,也在对辽东地区的官场与军队,加大了整顿的力度。】
【很快,熊廷弼就发现,此时的辽东总兵李如桢,在面对铁岭城被围攻时,不仅“拥兵不救”,还纵兵割取后金死兵首级冒功,严重败坏了大明军纪。】
【此外,熊廷弼也发现了,李如桢的军事才能与统兵能力,远远达不到担任此时辽东总兵之职。】
【上一任辽东经略杨镐,主要看重了李成梁的李家一门,在辽东地区的威望,才让李如桢担任辽东总兵之职。】
【但是如今的局势,早已不同往昔。】
【熊廷弼认为,想要重振辽东的军事能力,已经到达了不破不立的程度。】
【于是,上奏痛斥李如桢十条不胜任的罪状,简称“十不堪”,并强调李如桢的军事与统兵才能,为“徒知拼死,而不能灭贼”。】
【同时熊廷弼还将贪污军官陈伦,当众论罪,斩首示众。】
【李如桢的辽东李家,作为辽东地区最显赫的将门世家,熊廷弼的起奏弹劾,就已经标示着熊廷弼要对传统的辽东军事地方势力,发起了挑战。】
【熊廷弼要针对的,并不仅仅是李如桢的李家,而是整个辽东已经腐朽,并且根深蒂固,盘踞多年世家贵族与门阀势力的挑战与清除。】
【此时的大明朝廷中,因担忧辽东局势,已成烂摊子,若是一败再败,国土失守沦陷事小,大明王朝的威名丢失事大。】
【若是辽东地区,再有重镇与国土失守沦陷,成为了叛贼努尔哈赤掌握的地方时,就算不清除这些地方门阀势力,又有什么不同?】
【最终,在大明朝廷之中,经过一番激烈的争斗之后,还是采纳了熊廷弼的建议,正式对李如桢进行了革职查办。】
......
【李如桢被革职后,在之后的时间里,仍然有言官,持续的对李如桢进行弹劾,欲要追究其罪责。】
【天启初年(1621),大明朝廷以“失陷封疆”罪名将李如桢下狱,判处死刑,但因李成梁与如李如松之功等原因,并没有执行处砍。】
【直至崇祯四年(1631),大明王朝的崇祯皇帝,明思宗朱由检。】
【再次念及李成梁镇守辽东的功勋,以显示大明皇帝,对李氏家族的余荫仍存,特赦了李如桢死罪,改为充军发配。】
......
【在李如桢被治罪召回京城之后,熊廷弼也开始了对辽东腐朽的门阀势力,进行全面的整肃。】
【熊廷弼先是清查辽东各地的军屯的账目,勒令辽东门阀豪强,退还非法占有的屯田,并恢复因战乱废弃的常平仓,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囤积粮食数十万石。】
【熊廷弼的这一举措,直接切断了辽东地方门阀势力,通过土地兼并获取的经济命脉。也激起了辽东门阀豪的强烈反对与抵抗。】
【但由于熊廷弼,此时手上有大明皇帝的尚方宝剑,又有李如桢被治罪的先例,那些在京城中与辽东门阀豪强,有利益勾连的官员,在这个时候,也只能忍着。】
【毕竟辽东这烂摊子,不是谁都敢去接的。】
【但这些,也成为了熊廷弼,在几个月后被二次被弹劾与调离辽东,所埋下的根源。】
【因为熊廷弼在接下的整治当中,不仅仅动了他们的利益,还想要毁了他们的根基。】
【他们此时的忍让,不过是全因辽东局势的动荡与不安所至。】
【只要辽东局势的局势能够稳定下来,即便没能收回之前丢失的地区,这个账,他们是迟早要找熊廷弼进行清算的。】
......
【在清查完被强占的军屯后,熊廷弼立即推行“以屯养军”政策。】
【将部分屯田分配给普通士兵耕种,既缓解了粮饷短缺,又减少了军队对门阀的经济依赖,因此熊廷弼,得到了大量辽东军户与底层军官的拥戴。】
【在财政管理上,熊廷弼打破门阀对辽东贸易的垄断,重新整顿盐铁专卖,将利润收归官府。】
【并限制边境豪商与女真人进行所有私下交易,谁若走私,违令者,均以重罪处置。】
【熊廷弼的这些措施,在不断的削弱了辽东地方门阀,通过走私和贸易积累的财富,也动摇了他们长期掌控辽东地区的经济的根基。】
【这种仇恨,他们是看着的。】
【至于国家存亡之事,在他们眼里看来,不过是换了另一个人在当皇帝而已,但他们失去的利益,就是从他们口里扒下来的肥肉,他们能不记恨?】
......
【在辽东行政体系的问题上,熊廷弼通过巡按御史的职权,以奏书的形式,弹劾了大量与门阀勾结的腐败官员。】
【如,彻查了辽阳韩氏等家族通过贿赂官员的方式,操纵地方司法,横行霸道的案件,给许多辽阳百姓,进行了伸张。】
【熊廷弼的行为,直接冲击了辽东地区门阀豪强与官僚集团的利益同盟,导致了他们,在地方治理中的影响力大幅下降。】
【这一账,他们又记下了。】
诸天万界大明时代。
民间:
有百姓愤怒的吼道:“他娘的,这群祸害,老子就想活刮了他们。”
......
【为了对抗门阀的反扑,熊廷弼依托巡按御史与辽东经略之职的权力,左手持尚方宝剑,右手持巡按御史的监察权,以高压的方式,进一步强化对地方官场的掌控。】
【严格考察各级官员的政绩与品行。】
【将那些与门阀牵连过深,办事不力者坚决罢黜,提拔一批清廉正直的官员,充实到关键岗位,确保政令能够有效推行。】
【为了争取到大明朝廷与明神宗朱翊均的支持,熊廷弼会及时的将辽东门阀的不法行为,反扑手段,以及自己整顿地方的成效详细的上奏给朝廷。】
【熊廷弼在奏书中,揭露辽东地方门阀豪强与部分官僚勾结,危害辽东地区的种种事实。】
【熊廷弼也因此,得到了明神宗朱翊均的支持,但也使大明朝堂上的斗争,变得超强的激烈,而熊廷弼的政治敌人,也越来越多。】
【随着熊廷弼对辽东的整顿的不断深入,而熊廷弼得罪的人,也只会越来越多。】
【但是熊廷弼的整肃,在辽东官场上的成效,是显着的。】
【熊廷弼的整肃,打破了辽东地区长期存在的“将门,豪商,官僚”三位一体的统治结构。】
【接着,熊廷弼重用出身低微的将领如李怀信等人,并提拔普通士兵中的佼佼者,晋升为底层军官。】
【为辽东地区军事体系,打开了一道,可以从底层士卒,通过战功,能上升社会地位的军事通道。】
【而熊廷弼此时在辽东地区,所做的一切措施,也成为之后,孙承宗,袁崇焕等辽东主事接替者,奠定了一个非常不错的基础。】
......
【在针对,努尔哈赤与后金政权方面,熊廷弼选择了从战术与战略,双管齐下。】
【在战略布局上,熊廷弼将辽东重新划分了叆阳,清河,抚顺等四路防御重点,每路设兵3万。】
【并在镇江,海州等地部署灵活多变的机动部队,而这些机动部队,就是熊廷弼的战术安排。】
【四路军事路防御重点,都必须设立一支灵活多变的机动部队,以及一支“夜不收”的情报部队。】
【这两支在独立于正常军队的部队(特殊部队)的成员,要在精,而不在多,并且要有密切的联系与军事联动。】
【如熊廷弼派出间谍,混入后金部落后,就将情报传递给机动部队。】
【再让这些机动部队,通过“游击战”的方式,前去突袭或是以扰乱的方式,对后金政权的普通民众在耕种和放牧时,进行突袭。】
【而这种以突袭与袭扰为主的战术,就是熊廷弼从蒙古人与女真人身上学来的。】
【其目的,就是为了大大的增加了后金政权底层民众百姓的生活与生存压力。】
【熊廷弼认为,在过去,大明长期以来,都受到蒙古人与女真人的各种反复横跳式的背叛与入侵。】
【让许多大明百姓,被这种无法预料的袭扰下,大大的增加了大明百姓的生存压力,也大大的增大了大明王朝对边关地区的统治力度。】
【熊廷弼认为,如今大明与建州女真反贼,已经是生死敌人,对敌方百姓的怜悯,就是对大明百姓的残忍,更是虚伪至极的表现。】
【同时熊廷弼也让“夜不收”在后金政权的底层民间,制造出各种不真实的舆论流言,制造后金民间的各种恐慌。】
【熊廷弼这种“以其人之道,还施彼身”的策略,让努尔哈赤极其的愤怒。】
【因为熊廷弼不管是在战略还是战术上,都让努尔哈赤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与威胁,并且将熊廷弼视为自己有生以来,最大的“心腹大患”与敌人之一。】
......
【但是,熊廷弼所做的一切,都是需要巨大的军费进行支持的。】
【并且熊廷弼已经认清了现实,知道短时间之内,大明朝廷已经无法通过出兵的方式,前去剿灭努尔哈赤与他的后金政权的。】
【于是,熊廷弼提出军事主张是“坚守渐逼”策略,用以应对努尔哈赤与他的后金政权的崛起。】
【熊廷弼主张以防御为主,伺机反攻。】
【其核心内容,更是通过收缩防线,加固城防,屯田备粮等构建一道,努尔哈赤与他的后金大军,无法短时间突破的防线。】
【然后,再由机动部队与“夜不收”进行多重合作,袭扰后金政权势力的后方,制造后金大军后方的恐慌。】
【甚至可以借道从朝鲜,突入后金势力的后方进行破坏。】
【而这也是努尔哈赤,一直以人质与军事,威胁朝鲜脱离大明王朝藩贡体系的原因之一。】
【熊廷弼的战略目的,也是非常的明确,就是以这种方式,逐步压缩后金底层民众的活动与生存空间。】
【只要将后金的势力,以及生活在被后金侵占的地区,那些已经投了后金的民众,不断的往北逼迫,让他们在这些地区上不得安生。】
【熊廷弼宁愿这些地区,形成军事无人地带,也不能让其后金叛民,能够安居乐业的生活与生产。】
【当“夜不收”与机动部队不断联劫与针对之下,就会不断的,逐步的,压缩后金底层民众的生存空间。】
【那么,熊廷弼相信,大明朝廷迟早是可以实现,对努尔哈赤的军事大反攻,直至彻底的消灭掉努尔哈赤与他的后金政权。】
【而这一策略,在天道历史进程中的在《明史》《熊襄愍公集》等史料中均有明确记载,并在熊廷弼奏疏《敬陈战守大略疏》中,也有详细的阐述。】
【但是,熊廷弼的这一军事主张,有一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需要大量的军费进行支撑,因为这一军事主张,是一个长期战略的主张。】
.......
【当熊廷弼将这一军事主张,以奏书的方式呈交给大明朝廷与明神宗朱翊均时,在熊廷弼认为不太可能会通过之时。】
【甚至认为,就算能通过,也会少不了一波周折的时候,明神宗朱翊均同意了熊廷弼的这一军事主张。】
【而大明朝廷中,那些贪婪的文官集团,从熊廷弼呈上来的这一军事主张中,看到了巨大的利益。】
【因此,大明朝廷开始了,对大明百姓,进行了第二次“田赋加派”的加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