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架空历史:从天道盘点意难平开始 > 第718章 努尔哈赤的“无谷人屠杀令”,汉民连太穷,都是死罪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18章 努尔哈赤的“无谷人屠杀令”,汉民连太穷,都是死罪

【当镇远楼烧起大火,当袁应泰自缢殉国后,辽阳城也彻底的混乱了,同时,大量不愿投降后金的辽阳城百姓,也开始纷纷出逃。】

【辽阳城之战后,在天道后世的史料书籍中,关于袁应泰历史评价,皆以“招降误国”而评之。】

【并且辽阳城的失陷,对辽东地区汉民百姓,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并非是城破了,汉民百姓低头臣服,以及愿意“易发剃服”,就能过上安稳的生活与日子。】

【大明王朝是朝廷,是腐败不堪,但是努尔哈赤的高压统治,也不遑多让。】

【同时,在努尔哈赤真正占领了辽阳城后,以前在辽阳城中,一直流传关于后金政权如何优势汉民的政策流言,也彻底的成为了不实之流言。】

【之前在辽阳民间,流传安于建州政策如何好,如何亲民的政策,似乎也只适用于建州地区,并不适用于辽东地区。】

【当后金政治,真实统治到辽阳地区时,称赞后金的流言,再也没有了流传,并彻底的消失不见了。】

【后世人有句名言,是这样说的:“当羊圈破了,羊以为获得了它们想要的自由时,却不知道,迎接它们的却是狼的盛宴”。】

【虽说辽阳城的失陷,以及辽中地区的失陷的主要原因,在于袁应泰,以及东林党的身上。】

【但最终遭受,更大的苦难,以及更血腥杀戮,以财产被抢掠的,还是大明的汉人贫民百姓。】

......

【在后世人通过考古发现,在辽阳西门遗址,所发现的万人坑中,就有大量的儿童骸骨群葬坑。】

【而在《满文老档》的记载中:“天命六年三月二十一日,汗(努尔哈赤)入城,驻跸经略衙门。”】

【“遂令八旗贝勒及诸将曰:“驱士民出城,恣行屠戮,斩首三千余级,获马牛万余。”】

【而在后金与大明之间的军事战争之间,后金政权推出的所有政策与政令,皆是由努尔哈赤下达颁布后,才会实现。】

【因为努尔哈赤,建立并执行的是“汗权独断”的制度。】

【努尔哈赤规定,所有涉及屠杀,掠夺,迁民等重大事务的命令,均需经过努尔哈赤批准之后,才可以颁布与执行。】

【因此,后金政权,在辽东地区,所执行的屠杀,掠夺,迁民等命令,皆由努尔哈赤下令所至。】

【毕竟,光是辽东地区的常居汉民人口,在两百万人以上,而建州地区的汉民,也有百万人以上。】

【而后金政权的女真人,仅有几十万之众。】

【在占据辽东地区,五成之三后的后金政权,万一哪一天,因女真人与汉民人口之间,出现失衡。】

【汉民人口在后金政权统治地区内,出现所有的民间起义与武装叛乱,那么后金政权,随时会在顷刻之间会被颠覆。】

【这也是努尔哈赤,在慢慢发展壮大之后,内心深处最担心的变故。】

【为了控制这种变故的发生,努尔哈赤在针对汉民统治的政权,已经于最开始的时候,出现翻天覆地的巨大转变。】

......

【而在努尔哈赤攻占辽阳之后,那么整个辽东地区,也仅剩下辽西地区(锦州,宁远一带),由大明朝廷直接管控。】

【辽北地区,(开原,地岭一带),辽中地区(沈阳,辽阳一带),辽东之东地区(宽甸一带),皆被后金政权所掌握。】

【而辽南地区,这种与本国领地出现断接之地,也被后世人称之为“飞地”。】

【由于辽南地区(金州大连,复州一带),是整个辽东最大的一块地区,并且沿海,有丰富的海产资源。】

【辽南地区居住的大明汉人百姓,也是最多的。】

【因此,辽南地区,也成为了努尔哈赤,下一个要攻取的军事战略目标。】

【由于,辽阳城失陷后,努尔哈赤在辽城中下达屠杀令后,辽阳城,以及辽中地区的大明汉人百姓,也纷纷的向辽西地区而逃。】

【努尔哈赤利用大量西逃的汉民,所制造出来的混乱,也顺势下令,对逃难的大明汉人百姓,进行追杀,屠杀与掠夺,并前去攻占海州城。】

......

【在《国榷》中记载:辽阳既陷,自辽阳至海州,大小七十余城,七日内皆望风而降。】

【唯辽西地区的广宁,宁远军民拒守,其余州县百姓尽弃家园,渡河西奔。】

【在《明经世文编》中记载:自塔山至闾阳二百余里,烟火断绝,僵尸盈路。辽民西徙者十余万,扶老携幼,号哭震天。】

【《三朝辽事实录》记载:“辽民素惮奴兵,闻城破皆胆裂。有举家自焚者,有投河自尽者,哭声震野。】

【在努尔哈赤仅用七天,就将辽中地区,以及海州城,全都被占据之后,辽南地区,已经与大明断绝陆地连接,也就成为了“飞地”。】

【由于海运路线,早就被大明文官集结给否决的因素。】

【在后金大军南下时,辽南地区的重城,如金州,复州,海州,盖州等,仅三个月的时间,全都被后金骑兵以“闪电战”的突袭战术所攻占。】

【也由于,努尔哈赤在攻占辽阳城后,就立即颁布了“易发剃服令”,以及烧杀抢掠的政策下。】

【辽南地区的大明汉人百姓,也纷纷逃至旅顺,并与辽南地区,最后的明军一起坚守旅顺城。】

【由于,后金政权的强硬的统治政策,后金政权与大明王朝,在辽南地区的反复争夺的时间,长达12年之久。】

【直至崇祯六年(1633),后金政权在攻破旅顺城后,才完全掌握辽南地区。】

【而在这期间,努尔哈赤以及后金政权,在辽东地区执行的政策,除了“易发剃服”之外。】

【还有“无谷人屠杀令”,“抗金者死令”,“计丁授田令”,“按丁编庄令”(奴隶制)等政策。】

【此外,还有“焦土政策”,“诛绅衿令”,“禁祭令”,“附丁政策”,“保甲连坐法令”,“禁书令”(文字狱雏形)等。】

【所谓的“无谷人屠杀令”,是努尔哈赤为了筹措与节省,后金军队的战事粮食储备,以及优待女真人,而制定政策。】

【后世人有通过考古发现,在努尔哈赤攻占沈阳,辽阳,以及海州粮仓时。】

【努尔哈赤已经从大明朝廷的手上,夺走了超过八十万石的粮食。】

【但努尔哈赤,还是以“清查粮食”为名,规定“每人不足五斗粮者为无谷人”,将数十万汉民定性为“欲叛逃之贼”。】

【《满文老档》记录:汗(努尔哈赤)攻战阳辽阳城后,连下九次汗谕,遣派大批八旗官兵,在后金占据的辽东地区,查量汉民粮谷。】

【并谕令八旗官兵“应将无谷之人视为仇敌”(草,个人吐槽,这政策,就是穷到没粮,都是死罪!)】

【天命九年(1624)正月二十七日,也就是努尔哈赤下达的第九次汗令时,便是“无谷人屠杀令”,杀了从各处查出送来之无谷之汉民。】

【《满文老档》记载:汗(努尔哈赤)令,八旗“杀无谷人于各堡”,而这便是“无谷人屠杀令”正式执行的时间。】

【在“无谷人屠杀令”之下,仅辽阳周边就有七万余汉民百姓,遭到处决屠杀,与被埋于万人坑内。】

【努尔哈赤这一政策,本质是通过消灭贫困人口,缓解被大明朝廷对后金政权执行下的封锁走私与贸易的禁令(制裁),而产生的粮食危机的政策。】

【由于大明朝廷,对后金政权执行严厉的走私与贸易的封锁,这也促使了大明晋商与后金政权之间的走私贸易。】

【这也是大明晋商集团,在大清王朝入主中原后,成为大清皇商的主要原因。】

【后世有人称,若是没有大明晋商与后金政权的暗中勾结与走私。】

【或许,努尔哈赤的后金政权,自己就会因为大明王朝对他们的贸易封锁(制裁),走向混乱与覆灭。】

【最大的可能,也只是可能成为华夏千古历史进程上的,一个地方叛乱政权而已。】

【因此,在后世也有人称,是大明晋商扶持了后金地方政权,并帮助了后金政权,走向大清割据政权,最后走向大清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