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架空历史:从天道盘点意难平开始 > 第727章 难道他魏忠贤,是注定要成为祸害大明江山之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27章 难道他魏忠贤,是注定要成为祸害大明江山之人?

【在孙府内,魏忠贤会做事,又机灵,且任劳任怨,这些都被孙暹看在眼里,最重要的一点,便是魏忠贤不识字。】

【这样一来的话,那么有很多事情,都是可以交由给魏忠贤去做与传递的。】

【因为不识字,也就不担心会有泄漏等风险。】

【此时的孙暹,不仅是司礼监秉笔太监,还是兼掌东厂锦衣卫的厂公大太监,是后宫中掌握实权的太监之一。】

【当孙暹想要启用为魏忠贤,成为自己的手下太监时,以孙暹的权势,很快就知道了魏忠贤的过往。】

【虽说魏忠贤,有市井与赌徒的经历,但对孙暹来说,这算不了什么。】

【在宫中,太监与宫女有私赌之事,那真的是太常见了。】

【主要是魏忠贤经历了一回死生与乞讨的生活后,也变得与之前不太一样了。】

【因此,两个月之后,在孙暹的安排下,魏忠贤的实际年龄,从22岁改小至18岁,符合了入宫当太监年龄的最高上限。】

【并且孙暹还将魏忠贤的籍贯从“肃宁(河北沧州肃宁县)无赖”改为“清白农户”,这样一来,魏忠贤在进宫时的档案就没有任何问题了。】

诸天万界民间。

有人喃道:“果然,不管在什么时候,也不管在什么世道,有靠山,就是不一样。”

也有人说道:“有靠山是一回事,懂得找靠山才是本事,能让靠山看上自己,才是真正的真本事。”

......

【在孙暹的安排下,魏忠贤担任了孙暹名下,甲字库的管事太监(从九品)。】

【在大明王朝时代下,宫中宦官太监体系实行的是九级官阶制,并且等级壁垒,极为森严,是存在不可逾越性的。】

【最低一阶的太监,称为“火者”或者是“未入流”,是属于无品阶的小太监,人数也是最多的。】

【在大明宫中宦官体系下,最高为品阶,官职,以及权力的,则是司礼监的掌印太监为正四品。】

【而秉笔太监,则是正六品,孙暹便是正六品的秉笔太监。其权力,在宦官体制中,仅次于正四品的掌印太监。】

【在大明后宫的宫庭中,除了司礼监之外,还有其它职能与职责的太监部门,如御马监,内官监,司设监,御用监等十个监门。】

【但权力与职责,最大的还是司礼监,然后才是御马监,而其它监部的权力,在品级上面或许是一样,但在实权方面,却是天差地别。】

【虽说大明后宫的太监,最高的官职与品阶,只有正四品,但也会因各种情况之下,出现不同的荣誉头衔。】

【如上公,太师等,算是在天道历史进程中较为常见的荣誉头衔,而魏忠贤的“九千岁”却是唯一的。】

【此外,在魏忠贤权势顶峰之时,各地为魏忠贤立的生祠牌匾的“普德”之名,几乎与孔庙“至圣”并列。】

【可谓是天道历史进程之中,唯一的一例存在,这也是大明礼制上,被僭越程度,达到顶峰的时候。】

诸天万界民间:

有文人愤怒道:“这魏忠贤真是好大的胆子,大识都不一个的宦官太监,居然敢将自己的形象,与孔夫子,并列。”

“他魏忠贤,真是太无法无天,太狂妄了,他魏忠贤,可得可能,敢如此提高自己的形象?”

也有文人亦怒道:“这不,在天道历史进程中,他魏忠贤,还不是遭到清算了,只不是天道历史进程中的一个文盲小丑罢了。”

......

【甲字库是明朝内府十库之一,隶属于户部,主要负责储存布匹,颜料,药材等物资。】

【以及各地上贡的特产,如浙江等地每年输送的银朱,乌梅靛,紫草,黑铅等,是一个油水非常充足的地方之一。】

【魏忠贤担任甲字库的管事太监(从九品),虽然只是一个从九品的低品小太监,但也是有品阶太监,比宫中数万无品阶的小太监,那可就强太多了。】

【虽说魏忠贤不识字,但依然可以对各地上交上来的物资,进行验收与登记等,因此孙暹交待给魏忠贤很多事情,都能完成的很好。】

【也同样由于魏忠贤不识字,因此在孙暹主要负责职能与体制下,魏忠贤也没有了太大的晋升空间。】

【因为孙暹是司礼监秉笔太监,兼东厂的厂公,一个是文书部门,一个是情报部门。】

【这两个部门,都需要懂得文书,因此与魏忠贤一同被孙暹带进宫的邱乘云,因识字懂文书,被带孙暹带在身边担任随堂太监。】

【而邱乘云的晋升之路,以及能认识与结交到的人脉与人缘等,也不是魏忠贤能相比的。】

【因此,魏忠贤在甲字库担任管事太监,为孙暹做事,这一做便是八九年。】

【在《酌中志》中记载:孙暹在万历二十六年(1598)因病去世,葬西山碧云寺。】

【由于魏忠贤在甲字库为孙暹做事,是尽忠尽责的,因此孙暹在临终前,便将魏忠贤托付给司礼监同僚刘吉祥“照管”。】

【但刘吉祥,也不是拥有太大实际权力的司礼监太监,因此刘吉祥仅能为魏忠贤提供基本生存保障,无法为魏忠贤,提供更多的帮助。】

【而与魏忠贤一同入官当太监的邱乘云,因为是孙暹一脉的嫡系,在孙暹死后,也就成为了孙暹一脉宫中势力主要的继承者了。】

【在万历二十四年(1596),邱乘云就已经被万历帝明神宗朱翊均,派遣到四川担任矿税太监。】

【可谓邱乘云,在太监一途上,是拥有着前程光明之景的。】

【在孙暹去世后,甲字库管事太监这一肥差,自然也轮不到魏忠贤延续担任了。】

【但因有刘吉祥的“照管”,魏忠贤虽然没有性命之忧,但也让魏忠贤体会到了在大明宫中,没有了靠山后的太监,是怎么样的一种活法。】

【于是,魏忠贤便想到了邱乘云,魏忠贤认为,自己与邱乘云有同门之谊,定然会对自己有所照料与庇护。】

【因此,魏忠贤在花了一笔银子之后,得到了可以出宫投奔邱乘云的机会。】

【孙暹在世之前,邱乘云并没有被派去四川担任矿税太监之前,邱乘云就一直被孙暹带在身边,并由邱乘云担任孙暹在宫中势力的“掌家”。】

【这也是邱乘云主要成长的经历过程,在这个过程之中,邱乘云在心里就一直看不上,大字不识一个的魏忠贤。】

【因此有不少人认为,若是魏忠贤能识字,并有处理文书的能力,那么邱乘云的位置,就是魏忠贤的。】

【只是这段时间里的魏忠贤,虽也很想晋升的念头与想法,但也知道自己的不足,因此也不敢与人争斗,更不要说与邱乘云去争了。】

【孙暹活着的时候,魏忠贤与邱乘云之间的关系,在表面上,还是相当融洽的。】

【加上魏忠贤从一开始,就不敢想与邱乘云相争,因此在魏忠贤前去投奔邱乘云之前,魏忠贤并没有想过,邱乘云早在心里,将自己视为一个威胁。】

【当魏忠贤花了一大笔从甲字库里捞来的积蓄,换来能去四川协助矿税太监的美差时,邱乘云留在京城宫中亲信徐贵,得知道情况后。】

【徐贵也将魏忠贤视为自己的威胁,于是,徐贵提前向邱乘云密报魏忠贤“前往四川打抽丰”的计划,导致魏忠贤抵达四川后即被囚禁三日,几近饿死。】

【而在《酌中志》中的记载是,徐贵是因为魏忠贤的“呼卢饮博”与“市井无赖”的行径,而向邱乘云告发魏忠贤的恶劣行为,才被邱乘云囚禁的。】

【魏忠贤在四川快要被邱乘云囚禁,将要饿死之时,刚好遇到云游四川的秋月和尚,向邱乘云求情,称“杀之不祥”】

【在秋月和尚的求情下,邱乘云才勉强释放魏忠贤,并给予十两路费打发回京。】

【在魏忠贤初入宫中为太监时,因地位卑微,一有空便常到北京武门外柳巷的文殊院礼佛。】

【在这里,魏忠贤结识了寺内高僧秋月和尚与大谦禅师,因多次聆听佛法,并施舍财物,以及态度极为虔诚等情况下,得到了高僧秋月和尚的信任与结交。】

【只是让魏忠贤没有想到,自己在文殊院礼佛的举动,会在数年后的四川,遇到秋月和尚,并救了自己一命。】

诸天万界大明时代。

民间:

有人喃道:“这看上去,这魏忠贤是不是在冥冥之中,有上天在庇佑啊!?”

也有人附和道:“确实如此,京城与四川,都相差了远了。他魏忠贤一遇危情,立即就能遇上贵人相救,这也巧了吧?”

有人亦道:“他魏忠贤,何得何能?明明就是一个大字不识的太监,怎么会有如此运气?”

“一次在破庙中自宫,差点就死,结果被一名路过的道士给救了。”

“在四川,快要被人囚禁饿死时,又被一名和尚给救了。”

“难道在天道历史进程中,他魏忠贤是注定要成为祸害大明江山之人?

......

【《酌中志》是太监刘若愚,效仿司马迁“发愤着书”,而撰写的自救笔记。】

【因此,在《酌中志》中,并没有关于邱乘云在四川担任矿税太监,所做过的事迹。】

【邱乘云,做为万历帝明神宗朱翊均,做一批派遣到各地的矿税太监,其横征暴敛,迫害百姓之事,与其它矿税太监没有多大差别。】

【然而,让邱乘云在天道历史进程中留名后世的,并不是因为他邱乘云与魏忠贤之间的恩怨。】

【而是邱乘云在万历四十一年(1613),残害秦良玉丈夫马千乘一事,而被后世人所知晓。】

【邱乘云在历史结局,在天启年间,被召回京城时,魏忠贤刻意派下属李茂春到京郊迎接,邱乘云便随手赏赐了李茂春三十两银子。】

【此时的魏忠贤已今非昔比,在很多人以为魏忠贤,想要报当年被囚禁之仇时。】

【魏忠贤却是落泪相迎称:“我当年被徐贵陷害,只给十两路费,今赏尔如此,便三倍我了。”】

【魏忠贤在得势之后,并没有对邱乘云进行报复,仅清算当年直接构陷自己的徐贵既报了私怨,又未牵连邱乘云。】

【而是在魏忠贤的庇护下,在天启五年(1625)得以善终,其葬礼规格远超普通宦官。】

【魏忠贤的这一举动,也获得了宫中更多太监的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