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ah用下巴蹭了蹭她的发,语气温和却不失理性:“不想去就不去,我们礼数到了就行。”
他顿了顿,帮她理清思路:“你和他,本质上是商业合作关系。他当年帮你,是情谊,也是投资。但这并非决定性因素。没有他,你的才华和能力,也会带你走到今天,只是来漂亮国的路径可能不同。但你认识我大表哥,你和谢校长关系也很好,顾熙熙的人脉也不错,还有顾西西的老板也愿意帮你。”
Noah的手指轻轻敲着桌面,像是在权衡利弊:“从商业伦理和风险管理的角度看,他的行为确实会引发合作伙伴的负面预期。一个连与自己共患难的伴侣都能背弃的人,其契约精神和长期承诺的可靠性,自然会被打上问号。
他这种行为是丑闻,虽然上流社会偶有发生,但他处理的方式是最差的。”
他看着李娜,语气笃定:“作为一个成熟的商人就不应该犯这种原则性的错误。
情感上的不稳定会直接转化为商业上的不确定性。无法平衡好婚姻与家庭,本身就是一种管理上的失败。”
实在是喜欢外面的女人就养着好了,但为了外面的女人,把家庭和事业搞得一团糟…实在是很不明智的行为。
李娜静静地听着,心中的纠结渐渐消散。Noah总能用他的理智和远见,为她拨开迷雾,找到最清晰的路径。
“所以就像我说的那样礼到即可。”Noah的回答干脆利落,“我们需要的是一种能体现体面和距离感的方式。”
他拿出一张支票,填上一个既不失礼又不张扬的金额,然后将支票放进一张设计简约的卡片里。
李娜在卡片上写下祝福:“谨祝新婚快乐,前程似锦。”
没有“百年好合”,也没有“早生贵子”,只是最基本、最客套的祝愿。
Noah看着卡片,满意地点点头:“这就足够了。既表达了我们的礼数,也明确了我们的边界。”
他叫来司机,吩咐道:“把这个送到郁先生的公司前台,请他们转交。”
一切安排妥当,Noah转身抱住李娜,在她额头上印下一个吻:“好了,这件事就到此为止。我们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他牵起她的手,走向书房:“皇后区的项目,已经差不多了,你进行了5年,那关于计算机的项目,咱们再好好研究研究。虽然也有另一拨人在研究这个项目…”
李娜回头看了一眼那张卡片,心中最后一丝郁结也消散了。
也庆幸当年,没有被郁从文的所谓温柔,和他所谓的善良给骗到,和他在一起。
不然今天…
真是应了那句话,这男人能背叛妻子一回就能背叛,第2回第3回…
咱说句那什么的话,他哪怕就是把那小姑娘当成情人秘密的养着呢!
也比这样伤害他的两任妻子强
当然如果他两任妻子够坚强,内心够通透的话,还应该感谢他。
用这种方式让那两任妻子及时醒悟,脱离他这个苦海,寻找幸福。
李娜觉着这女人只要醒悟,什么时候都不晚…
但有一点不能放弃求生的本事,这翅膀不能由着男人给你剪掉了。
女人最大的悲剧就是奢望爱情
其实爱情那是什么玩意儿?
男人的世界根本就没有爱情
所谓为了男人连命都可以不要的爱情,什么最后能感动男人让男人浪子回头金不换的爱情。
还有那什么虐文,追妻火葬场的。终究只是弱者用来逃避现实的幻觉。
但人活在现实的世界就必须打破幻觉,根本就没有的东西,一次次的被人利用被伤害。才是最愚蠢的行为。
郁从文之所以这么做,也不过是第二任妻子已经对他没有利用价值。就像他当年让第2任妻子,做大房,让他第1任妻子作为他家里名义上的表姐。
李娜见过他这两任妻子,他第一任妻子是真正的大家闺秀。
被教养的非常好,非常有气质唯一的短板就是没有接受现代教育不会外语。
第2任妻子,接受了新式教育会外语,打扮新潮思想也新潮。但所谓思想的新潮还是落入了男人三妻四妾的陷阱里。
什么二太太,那不就是把你当成小老婆来养吗?
不知道旧社会的小老婆是通买卖的吗?出身良好的受过良好教育的千金大小姐把自己糟蹋成这样!
估计她的父母都得被这闺女给气吐血。
现在第2任,无论是在商业上还是在所谓家庭上,都没有所谓的利用价值了。甚至因为年老色衰,这男人带出去也会觉得没面子了。
第三任可不就来了吗?18岁年轻貌美的女大学生,本就是能让许多不自信的中年男人炫耀的资本。
…………
是的,李娜那计算机的项目已经研究了5年了,在1940年的时候就着手了,主要是她没有冒进。
知道得一步一步来,虽然有厚实的知识,但不能一下子都扔出来。
得偶尔的就给找来的这些研究员们提供点小方向。
李娜要的是稳………
现在已经差不多了,虽然有人在研究这个项目,但谁说计算机这个项目因为有人研究李娜就不能研究了呢?
当然关于研究计算机其中的产业链和种种资源,乃至人脉大多都是Noah (诺亚)找来的还有就是一些官方的支持。
如今,项目已至关键节点。她深知,这片海域上并非只有她一艘船。
“有人在研究,不代表我们就该放弃。” Noah (诺亚)也是这么说的,并且他非常自信。
他认为竞争是常态,关键在于能否坚持自己的航道与节奏。
不过李娜在研发过程中用了水银,继电器,电子管三种存储不同技术路径
夜色深沉,实验室里却热闹非凡,充满了三种截然不同的声音:
- “啪、啪、啪”——继电器像精密的钟表,沉稳而有节律。
- “滋——”——水银在管道里低语,仿佛古老的河流在黑暗中流淌。
- “嗡——”——电子管散发出的热量和光晕,像一颗跳动的心脏,充满力量。
李娜闭上眼,静静地聆听着这三种“心跳”。五年了,自1940年项目启动以来,她一直稳扎稳打,像一位耐心的指挥家,将这些迥异的声音,逐步引导向同一个方向。
“它们各有利弊。”她在心里默念。
- 电子管,快得惊人,是冲锋陷阵的先锋,但脾气暴躁,需要海量的电力和精心的维护。
- 水银延迟线,开创了程序存储的可能,是连接未来的桥梁,但技术复杂,对环境要求苛刻。
- 继电器,可靠得像一块磐石,是稳定运行的基石,但速度是它无法逾越的天花板。
“如果只选一个,我们注定只能看到未来的一个侧面。”李娜睁开眼,目光变得无比坚定,“那就让它们协同工作吧!”
她的构想大胆而清晰:
- 用电子管处理最紧急的计算,作为高速的“大脑皮层”。
- 用水银延迟线存放正在运行的程序,作为灵活的“工作记忆”。
- 用继电器构建一个巨大的“档案柜”,可靠地保存海量数据和程序。
这不是简单的堆砌,而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分层存储系统。
“娜娜别急,饭要一口一口吃,用这三种办法做出计算机,都可以融合慢慢再来。
咱们可以把消息放出去了。”门口传来熟悉的声音。诺亚倚在门框上,眼神中充满了自信
“以后的关键在于能否坚持自己的航道与节奏。”
李娜点了点头:“我们以后的航道,就是让这三种技术和谐共存。整合本身就是一种更高级的创新。但任重而道远啊!”
她转向墙上的蓝图,拿起粉笔,在三种技术路径的末端,画出了一个汇聚的箭头。
“明天,我们开始系统联调。”她的声音不大,却让整个实验室都安静了下来,“让它们,第一次,作为一个整体,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