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我字都不认识几个,看报纸太费劲,也没喝茶的习惯,还是想去牛棚多看看。”

高志强笑道。

林小花和几个妹妹也都笑了。

“那行,你逛逛吧,我们去办公室,找我二姐说事。”

“嗯嗯嗯,你们去忙。”

双方打了个照面,聊了几句,就各自去了。

虽说高志强,来养殖场也四年了。

厂里的人,知道他和董事长的不一般关系,对他都很尊重。

林家姐妹见了他,也都客客气气的。

但每次见到苏家的人,无论是林家姐妹,还是苏凌风那几个女人,包括兰兰娘家的爸妈。

高志强都有些紧张。

刚才只是打个招呼,高志强心跳都不由得加速。

他也说不清,为何会这样。

这会儿林家姐妹走后,他舒了口气,心情放松多了。

朝牛棚去了。

“强哥好。”

“强哥忙去?”

“强哥......”

养殖场的几个小伙,见到高志强,给他打着招呼。

高志强大小也算个“领导”,又都知道他跟董事长关系好。

厂里的人见到他,都很热情。

高志强人也随和,更不会摆什么架子。

给打招呼的几人微笑挥手示意。

往牛棚去了。

打招呼的这几人,看着他的背影,心里满是羡慕。

倒不是羡慕他“领导”的身份。

而是羡慕他,能跟董事长家族的人说上话。

苏家在集团里,那是“神话”一般的存在。

尤其是董事长的那些个女人们。

不仅各个长得漂亮,还都身居高位。

平时见了她们,大家争相踊跃打招呼。

一个是热情,还一个就是想跟她们说上一句话。

能得到她们的回应,这些人一天的心情都是好的。

但平日里见了苏家集团的这些高层,虽说打招呼她们也会回应,却没有像高志强这样的待遇。

她们还能跟高志强驻足聊上几句。

“刚才和强哥聊天的,是林家哪个姐妹啊?”

等高志强走后,这几个臭小子聚一起,难免会八卦几句。

林小花一直忙着大卖场的生意,很少在养殖场露面。

现在集团发展大了,早期进来的那批员工,大多都升了职位。

那一批员工,多数是红沟村以及周边几个村子的。

对于林家姐妹,还都认得清。

现在厂里的这帮小年轻,都是来自四面八方的。

有些甚至是别的市过来的。

对于林家姐妹,他们也就对林小叶经理熟悉些。

像林小花她们,面都很少见上。

但只要她们出现在集团里,厂里的员工,一眼就能瞧出来,这是公司的高管。

那从骨子里透露出的气质,可是藏不住的。

“不知道,看着好漂亮,是不是林小淑经理?”

这几个臭小子,只是嘴里提着林家姐妹的名字,心都“砰砰砰砰砰”的激动。

没办法,集团的这些高层,在他们的心中,那是高高在上的。

更何况,这些高层还都长得那么漂亮,他们做梦都不敢奢想的女人......

“我看,有些像林小欢经理。”

另一人说道。

“好像是分厂那边的,林小媛经理吧?”

他们谁也不认识,搁这瞎猜测。

“你们听说了没有,咱们董事长,在外国买了两处小岛,建了两个国家呢。”

一人不知从哪听来的小道消息。

一半准,一半胡诌。

买了两座小岛倒是真的,但这“建了两个国家”,显然是瞎胡闹。

“我怎么听人说,是买了四座小岛呢?”

另一人听来了不一样的版本。

“反正是买了小岛,我听说,咱董事长还买了军舰,搞了军队,谁不听话揍谁,那旁边的小国,都被咱董事长治得服服帖帖的。”

旁边一人,说起这些事来,脸上满是骄傲和自豪。

这可是他们的董事长。

“对对对对,好像旁边有一个国家,不听话,想挑衅咱董事长,咱董事长直接十万军队开过去了,他们那个国家的国王,带着整个王室去投降,把媳妇都给咱董事长睡了。”

“这我还是第一次听说,你细说说这事。”

“我知道的也不多。”

“最近咱们董事长又出国了,是不是哪个国家得罪了他,他出去修理人家去了?”

有一人问道。

“那估计是,咱董事长真厉害,可给咱们长脸了......”

这会儿身处花滩岛的苏凌风,怎么也没想到,他集团基层的这些员工,已经把他“神化”成了能一声令下调动十万军队的人......

也不怪这些员工。

1992年的信息还是比较闭塞的。

不像后来的网络时代,尤其是短视频盛行的年代。

在短视频上,大家不仅可以看到山区的贫困,也能看到亿万富翁的生活。

既能看到大街小巷的小吃,也能看到五星级酒店的奢华。

这就让那些,即便没什么钱的人,也能了解到亿万富翁的生活。

知道他们吃什么、穿什么、住什么、开什么车。

因此,就给好些人造成了一个错觉,仿佛这些富人的生活,唾手可得。

太多人连一万块钱存款都没有,却觉得几百万是小事。

尽管买辆2000块钱的小电驴都要计划几个月,却看不起五十万以下的车。

好些女生,更是把富人的生活,视为了“常态”。

给自己制定的“择偶标准”,动辄就月薪三万起步,个头超过一米八,长相和彭于晏差不多就行,买房买车......

这些标准要是全都集中在一个男人身上,一千万个人中都难选出一个。

比出门被车无缘无故撞死的概率都低。

但她们丝毫没意识到。

还口口声声说着:“我要求不高啊......”

要是对方的条件好,提这样的要求,门当户对的,或许还能靠点谱。

再瞧她们的条件。

个头没到一米六,月薪没超过三千,长相站大街上都是中等朝下......

说实话,但凡有一丁点的自知之明,到寺庙里许愿都不敢像她们这么许......

短视频时代,让人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

同时,也让人产生了“幻觉”。

那些明明一辈子都很难实现的生活,却觉得近在咫尺。

那些已经很优秀的人,却被他们贬得一文不值。

虽然他们比不上,但他们却没来由地“看不上”。

把“我有个朋友”、“我有个亲戚”、“我发小”、“我同学”、“我认识的一个人”、“我们那有一个”这些话术挂在嘴边......

而在90年代,信息的闭塞,让这年代公司的基层员工,完全没法想象,像董事长这样的富人,有钱人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

衣食住行权力,没有一样能想象的到。

也会产生另一种“不切实际”的“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