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不是欺负人吗?

伊国哪里还有那么多的士卒去攻打唐国,我为了唐国的一州之地再招募新兵,恐怕伊国就得崩。

十月十一,钟尚书进宫给我汇报了一件事。

“陛下,这两个月屯田兵不断离开,恐怕伊国境内就要有很多乞丐流落街头了。”

屯田兵,也就是乞丐兵,“屯田”只是为了好听一点,事实上他们是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

去年八九月实行的“化丐为民”很成功,让无数的乞丐变相坐牢,大大的减少了乞丐犯事——也有可能是地方官员实在找不到四肢健全的乞丐顶罪。

他们咬着牙坐了一年的牢,获得了最终的一两银子,付出与收入并不成比例,他们没有再继续成为屯田士卒的理由。

不过……

我好像知道怎么“变”出更多的士卒了,屯田兵不就是吗?

我问道:“现在屯田兵全国有多少?”

钟尚书说:“就半个月前的统计,应该有四万。”

他或许察觉出我的意图,然后继续说道:

“不过这些人都是分散在各地,一般以镇、县、郡、州城为主。

镇的屯田兵人数在十几到几十,基本不会超过一百。

县的屯田兵人数在一百到三百,郡和州都是在五百到一千之间,不会超过一千五百人。

总之,一个州的屯田兵在三千到七千。”

我问:“如果让这些屯田兵去唐国,你觉得怎么样?”

谭自在不是让我使劲的搞地吗?老实说,这样的机会,哪怕我知道是鱼饵,我也要咬上几口,实在是太诱人了。

“不可,陛下,真的无法再动用军队了。

他们平时累死累活,勉强度日,但不用担心被饿死,现在就是变相的让他们去死,肯定会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再说,这军队的后勤也是一个大问题,真的没有多余的粮草。

最后,这些人的前身是乞丐,那是各种问题,恐怕不会服从管教,如果进了唐国的城池,一定行鸡鸣狗盗、强奸杀人。”

我轻轻点头,这确实是一个问题,从民变匪只需要一念之间,可从匪变成民,哪怕花一年都有点悬。

不过我也没打算让他们就这样前往唐国。

“如果我下令让这些士卒自己选择要不要去唐国,你觉得大概有多少人?”

钟尚书低头思索:

“如果是按照士卒的正常军饷和伙食,可能会有一半的人,不过要去唐国那就意味着有风险,再减一半,最多就是一万人。

而且,这些人良莠不齐,想要选出可战之卒,恐怕不足三成。”

我缓缓说道:“如此说来,最多也就只有三千人而已。那么问题来了,这三千名士兵前往唐国,所需的粮食是否能够从我们这里挤出来呢?”

钟尚书闻言,眉头微皱,追问道:

“那后续的粮食又该如何解决呢?陛下难道不打算给他们提供在唐国的口粮吗?”

我嘴角微扬,反问:

“只需保证他们能够抵达唐国即可,到了唐国之后,难道还需要我们继续供应粮食吗?”

其实,我压根就没打算让这些士兵去冲锋陷阵,毕竟他们并非精锐之师。我的打算是,让他们驻守在后方,守住一些关键的城池便可。

而且这些人肯定不会扎堆,肯定一个城池安排几百到一千多人,难道攻下唐国的城池都不能提供几千人的粮食?

既然主意已定,我当机立断,立刻与钟尚书商议起具体的细节来。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我们最终敲定了方案。

然而,这还只是个开始。

接下来,我又马不停蹄地找来程千余,共同商讨如何从众多屯田兵中筛选出那些相对忠心、品行也还不错的士兵。

毕竟,这派遣出去的军队,代表的可是伊国的形象,容不得有丝毫马虎。

……

我又从禁军中挑选出一百名士卒,我会以这一百人和屯田兵建立起一支新的军队。

全是屯田兵,我不放心。他们的思想过于“开放”,或者说“激进”。

如果安排一些将门之后,恐怕要会激起士卒和将领们的矛盾,简单来说就是“仇富”、“仇贵”。

这支军队的将领必须是屯田军里面出来的人,而一百人,则是任命一些中低层的职位,确保里面没有什么“一言堂”。

这军队需要至少一个月的筹划,可能需要半个月的时间前往唐国。

为此,我让在唐国进攻的两军减缓进军的速度。

一来后方不稳,二来,可以迷惑谭自在和苏毅。

……

十月二十日。

我心中的疑虑愈发加深,对谭自在的真实意图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他故意激怒我派兵进攻唐国,实际上是一种别出心裁的求援方式,我越想越觉得这个推断合情合理。

当我率领军队攻打唐国时,唐军竟然毫不犹豫地迅速收缩战线,将唐国与悯、宁两州接壤的地区全部拱手相让。

在此之前,悯、宁两州虽然与唐国相邻,但与苏毅的势力范围却完全没有交集。

然而,随着谭自在主动放弃这些地盘,伊军的势力范围得以扩张,与苏毅的地盘直接接壤。

唐国局势可谓是一片混乱,呈现出三足鼎立的态势。

唐国显然并不想与伊军开战,而苏毅同样也不希望平白无故地增添敌人。

毕竟,苏毅的后方还有北陵国虎视眈眈。如果唐、伊、北陵这三个国家同时对他发难,恐怕苏毅会应接不暇,难以招架。

三军似乎达成了某种默契,苏毅和谭自在继续往死里打,同时不对伊军出手。

可不出手归不出手,他们两个人的安排还是有很大的区别。

谭自在直接不防守与伊国的交接之地,而苏毅不得不派重兵在与伊国接壤的地方上。

这就导致一个问题,唐军领土变小,边界变短,而势力变强了。

而苏毅的领土不变,边界不变,可势力却被迫被伊军牵制,相当于变弱了。

想想我就郁闷,我是不是太小看天下英雄了?

当然,唐国那边也有好消息,苏毅放了史进,并且把第二幕僚,第二心腹——丕子远砍了。

我就喜欢苏毅这样的聪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