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没有血缘上的情份,但已经认了亲戚,之后往来断不了。
加上她跟陈昭原本也有来往,忙有让他帮,钱也没带他少赚。
陈家一顿饭,应该还是能吃。
林嫦儿没拒绝,大方答应,“如此,便叨扰大哥了。”
陈知府忙摆手,“小妹这么说,就实在跟大哥见外了,你那地方离府城远了些,平日里大哥便是有心想让你来家里吃饭,也不得机会。”
“要你撇下那村里的产业来城里定居也不现实,难得你进城一趟,又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在大哥家里若是连顿热乎饭都吃不上,回头大哥哪里还有脸面去见小叔?”
“名儿跟你是旧相识,别的不能行,使银子还不会?你方子上那些药,确实有几味不常见,但只要价钱到位,不怕买不到,你跟这位小兄弟且在府里安心吃个饭,时辰晚了,我让名儿带两个护卫亲自送你们回临水村。”
话说到这个份上,林嫦儿若要拒绝,多少有些不知好歹。
“恭敬不如从命,那我便一切都听大哥安排。”
陈知府闻言,哈哈大笑,“且当是在自家便是。”
大户人家规矩多,陈知府唤来小丫鬟带着林嫦儿先去沐浴换了身衣服,这才又引她去花厅用膳。
陈知府当然是亲自作陪,连着陈家几个在家的子女,都一道出来见她。
之前认亲宴,陈知府只身带了贺礼去的,陈名是以朋友的身份去的,所以除了陈名之外,林嫦儿第一次见陈家这些儿女。
有一双年纪跟她相仿的嫡出孪生姐妹,据说嫡出一脉还有一个大哥,如今在书院苦读,只等来年下场,正是关键时期,没有在家。
陈名是庶出一脉,庶出的还有两个男孩,三个女孩,最小的还是个三头身的小不点。
人有些多,几乎是排着队喊她姑姑,跟她见礼。
大一些的已经把规矩学的极好,叫她没想到的是小的几个,也有模有样。
她来的及,也没想她这个便宜堂兄,会这么郑重其事,肯定没准备见面礼。
好在她手上银子多,都是藏空间的,四舍五入,约等于随身。
也没找麻烦要红纸,只将一千两一张的银票对折,不论嫡庶,男女,各是一千两见面礼。
没在家的陈家大郎,跟去给她办事的陈名的份,便让陈知府保管。
陈知府哪里肯收,“大哥让这些孩子来,是让孩子们来认认人,别是将来见面不相识,怎还能让小妹你破费?”
林嫦儿强行将银票塞给陈知府,“大哥这么想,那是大哥疼我,我给小辈们的见面礼,那是我自个儿的心意,女孩子拿着添副头面,男孩子买些书籍纸笔什么的,大哥若是推辞,可就是嫌妹妹给的少了……”
陈知府:“……”一千两对于他来说自然不多,可这是给孩子们的,还是每个孩子一千两。
自己在子嗣一事上颇有成就,这加在一起也不是一笔小数目。
主要是,对方是自家小妹,听小叔跟堂弟说,他们家小妹在经商一途上颇有心得,但好一部分所得都是用于民生,尤其是赈灾一事,总能见到她的身影。
且今年宁海府水灾跟瘟疫,多亏了她提前示警,全府百姓才能安全度过,当然这些事件,只要处理得当,就能在他的政绩上增添笔墨。
这才是对他最大的助力。
陈知府暗暗下决心,往来一定要跟这个堂妹多多往来,忽然又想,堂妹不是在村里办了个学堂吗?
陈昭那浑小子之前都是在那的,如今算是脱胎换骨。
陈知府扫视几个儿女,最后朝最小的三头身小娃娃招手,“瑜哥儿,来父亲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