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是,托了嫦儿的福,咱们后辈子子孙孙都不用做睁眼瞎了。”
“快看快看,换图案了,换图案了。”
“诶呦,那是啥,看起来像只鸟啊。”
“哈哈,那是凤凰啊!”
“又变了又变了,欸,这是?”
“好像是字啊,字边上都是花,哎呦,老婆子这辈子都没看过这么好看的烟花。”
“哈哈,说的你之前看过似得。”
“嘿嘿,上回嫦儿那个大船试水的时候不是放过一次么,怎么,你们没来看呀?老婆子我可是从头看到尾的。”
“有这事儿呢?”
顾小鹿听到阿爷阿奶们说起上次试航的事,便解释说:“上回不是烟花秀,就是为了庆祝我们自己的大船下水的,我娘亲才让我们这些小孩放了点烟花。”
上回的重点也不是烟花,是那个水炮啊!
当然,娘亲说了,大水炮的事不能往外说的。
天空上的字适时又变了一变,顾小鹿念道:“共贺新春!”
然后转身抱住弟弟,“小满,新的一年开始了,你四岁了。”
顾小满开心的跳起来,“过新年喽,小满四岁喽。”
小宝在一旁举手“我我我,我也长大一岁了。”
顾小鹿点头,“对,小宝也长大了一岁,小宝就三岁了。”
小宝拍拍小手,“小宝三岁了!”
周围的人们听到孩子们的解释,也纷纷相互恭贺新春,气氛一时被推上高潮。
烟花又持续放了一刻钟,最后是在一片牡丹花海中结束的。
只是,这场烟花秀结束之后良久,人们还驻足不愿离开。
甚至有老人抬袖挥泪,“老头子这辈子都值了,从前哪里想过还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
身旁有人哽咽道:“会越来越好的,咱们只要跟着嫦儿走就对了。”
人群散去时,人们听到最多的就是这句。
镇北王在临水村待了三天,这个三天里,几乎都是要么陪着孩子,给孩子们讲北边的故事,到了晚上就陪夫人。
等到大年初三的晚上,林嫦儿亲自给小金鱼以及林宴清收拾好行囊,让他们跟着镇北王北山,同行的还有临水村挑选出来的几个汉子。
物资是早早就准备好了,存放在船坞的仓库里的。
登船前,林嫦儿像每一个送孩子去从军的父母,跟小金鱼和林宴清交待了许多。
镇北王妃也含泪陪在一旁,林嫦儿一向觉得自己感情淡漠,但看到孩子背着包袱上船的一刹,还是没忍住,抹了一把眼泪。
整个正月,林嫦儿都在应酬,等到三月里,北边的战乱进一步升级,北边百姓流离失所,大批难民逃往南地。
宁海府内亦涌入大批难民,陈知府在林嫦儿等大户的建议下开仓放粮。
又引导难民往临水村谋生,林嫦儿吴清丰分类安置,吸收了一批年轻人编入海防队伍,暗中送至海外岛上训练,经过一年累积,海防队伍已扩张至十万众。
等到次年春,北地蛮子再度大肆进犯,当今以筹措军费为由,横征暴敛,镇北军却不曾收到一粒米粮,军需皆来自民间捐赠。
镇北王忍无可忍,在北地宣布脱离天启朝。
南地以及前兵部尚书之子的胶州军同时响应。
同年六月,多地其他地区有志之士前来投奔,胶州军统帅前兵部尚书之子何朗率部南下与吴清丰林嫦儿会面,胶州军并入临水军。
九月,临水军乘船北上,沿路皆以热武器震慑,所到之处,无有抵抗,一路直达京城外。
双方对峙数月,城门军主动开城门,迎临水军入城,天启朝亡。
林嫦儿带着孩子们入京时已经是第二年九月,吴清丰花了小半年时间才将新政整顿清朗。
于十月底登基为帝,国号大夏,年号泰康,立继子裴惊蛰为太子,但并未立后。
论功行赏时,封林嫦儿为宁海王,镇北王封无可封,敕丹书铁券,爵位无论男女世袭罔替。
封白少安为白衣王,敕丹书铁券,世袭罔替。
何朗封胶州王,陈阔一跃封侯,其余众人尤其是临水村第一批跟谁者皆按功劳大小封赏。
旁的无可非议,只在林嫦儿封王一事上阻碍颇多。
吴清丰破罐子破摔,端坐大殿,摆的是一副不要你们觉得,朕要朕觉得的模样。
并直言老子打江山的银子都是夫人出的,不让封王是吧,那老子就要放大招了,老子禅位,让夫人君临天下做女帝。
为堵住众人的嘴,还让太子当众念了起事至今的相关账本,不是宁海王一人所出的部分,也是宁海王筹措的,宁海王就是国本。
至此,无人敢再有异议,毕竟,在女帝跟女王之间,他们还是更愿意选后者。
林嫦儿在受封之后,就一整个死道友不死贫道的态度,领着一大家子回宁海封地去了,是的,宁海府现在是她宁海王的封地了。
这可就苦了吴清丰,以至于,他在登基半年后,就以身体欠佳为由,调镇北王回京执掌京城守卫,启用陈山长及几位大儒为太子太傅,辅佐太子理政,开始转移实权。
奈何惊蛰的年纪实在太小。
不过有太子监国之后,他总算有时间,偷偷南下幽会佳人。
终于在两年后,泰康三年,弱冠之年的泰康帝身体每况日下,南下养病前,禅位太子,年号景和。
景和二年,太上皇身体大有起色,入赘宁海王府做赘婿,朝野一时震荡。
弹劾宁海王的折子堆积如山,以陈山长为首的儒生集团一力降十会,在大殿上舌战群儒,端是一副为伯乐辨经的架势,没错,当初林嫦儿在云海书院对众学子的投资也终于得到了回报。
白衣王以及临水军团的新贵成员,则在夜里偷偷套麻袋给她出气,一时间,又许多弹劾镇北王玩忽职守的折子纷至沓来。
景和帝一甩折子,如法炮制,不答应是吧,不答应朕就要放大招了,当即下旨迎宁海王回京登基。
这一招百试不爽,朝臣们再次妥协。
据传宁海王跟太上皇大婚当日,流水席摆了近十里,成千上万的百姓前往庆贺。
朝中亦有半数官员前往。
这一年,还发生了另外一件趣事,丧生泥石流的景和帝前养父顾行止带着妻女回乡了。
原来当年,他在被抓壮丁的途中将自己的外衣借给同行之人,所以在泥石流中丧生的并非他本人。
但他本人在逃出生天后,又遭遇劫匪,摔下山崖,撞上脑子失忆,与救他的女子结为夫妇,直到今年记忆才恢复。
如此,也算皆大欢喜,景和帝也依制对其封赏。
景和十年,政通人和,海晏河清,经过两代帝王的不懈努力,国库日益丰盈。
原本穷乡僻壤的临水村俨然已是大夏朝第一港,林北山夫妇设计的战舰已经更新到第三代,康泰初年成立的海上护航舰队,在景和六年时,曾和大举进犯的海寇一战,直接将海寇堵截在海岸线外全歼,
至此,海上一派清明,海上贸易日趋繁荣。
这一年,已过而立之年的太上皇也终于迎来一双儿女。
孩子满月的时候,林北山跟白禾夫妇亲自操刀给外孙外孙女办满月宴,其中就包含烟花秀。
是夜,漫天烟火将临水城照的如同白昼,城中不论男女老少都走出屋舍参与这场盛会。
席间,有老者感慨,“上一次看这样的烟花啊,还是旧朝末年,老头子还以为这辈子再看不见了,没成想……”
“哈哈哈,我当初就说了,只要跟着嫦儿走,准没错。”
“谁说不是呢,谁能想,当初那个白白净净的奶娃娃能做皇帝呢!还是嫦儿会养孩子。”
林嫦儿虽然出了月子,但家里长辈多,看的紧,依旧不让她出门受累。
吴清丰便陪着她坐在窗边看外头的烟火,两人依偎在窗前,窗外人声鼎沸,是他们花了十多年时间,注入无数心血建设的不夜港,身后是一双儿女。
吴清丰握着妻子的手,“那年你说要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建设一个不夜港,我根本不敢想竟是如今这般盛况。”
林嫦儿摊手,“梦想有多大,现实就能有多丰满。”
吴清丰轻笑,“如此,余生还请宁海王再多指教。”
林嫦儿勾唇,“好说,好说,什么味儿,是弟弟还是囡囡拉了?”
吴清丰斩钉截铁,“那肯定是弟弟!他是直肠子。”
林嫦儿挑眉,“所以,不去换尿布,太上皇还在等什么?”
吴清丰起身作揖,“遵王命!”
林嫦儿推推他手臂,“快去快去,一会儿哭的不认爹了……”
吴清丰温和一笑,“好,这就去……”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