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工布(林芝地区)方向的商队报告了他们遇到的困难,这个困难就集中在肉干的采购上。

开始时确实很好,高原的肉干质量高,数量也多,我们用海盐、蜀锦和茶饼换回很多的肉干,这才平抑了粮价高涨的势头,可惜好景不长,肉干的储备是有限的,而制作却需要很长的时间,通常这些肉干也是高原羌人用来自己食用的,在几次贸易后肉干就开始出现短缺,即使是更远的地方的羌民运来肉干交易,整体的交易规模也确实是变小了。羌人更愿意用他们手里的牛羊来交易我们手里的货品,但活牛活羊太难运输回来,死亡率很高,还掉膘,怎么算都不划算,后来没办法妥协的办法是羌人屠宰牛羊后用新鲜牛羊肉来交易他们需要的货品,这就带来了另外的问题,鲜牛羊肉没法长时间保存,商队开始的办法是用海盐给腌制了,再直接运输,但是他们发现腌肉不好装运,而且重量太大,运输不了太多,他们就用熏烤的办法,但又发现高原的柴火太贵(树木稀少的原因),用火烤也容易造成额外的损失(烤糊了),最后经过反复实验他们才得到一个办法,那就是先用盐腌制,再风干,最后用烟熏,这样就能得到风干的腌肉,运输上的问题就解决了,为此他们在贸易点修建了两处小工坊,一间用来风干,另一间用来烟熏。只是高原百姓也不愿意无限制屠宰自己的牛羊,牛羊是他们最重要的生活资料,他们的生活差不多都要依靠牛羊,所以总体上的肉干量还是不可避免的降下来了。

对高原民众来说他们也有困扰,拿不出牛羊肉来交易,他们就会少很多交易他们的必需品的交易,比如海盐和茶叶,比较富裕的还对蜀锦有很大的需求,他们为了交易出他们需要的商品,就拿出更多的皮毛、金银、玛瑙、玉石出来,除了玛瑙外其他的这些物品我们并不缺少,在别的商路也能换来,所以商队尽量压低这些的价格,最后羌人拿出了他们的马来交易。

高原马是一个特殊的种群,经过高原羌人无数代人的不断驯化,他们培养出独一无二的马种,后世统称为西藏马,西藏马中最最出名的是青海骢(读cong),青海骢不知道是西藏马不断优选的结果还是和外来马种杂交的结果,这个在后世是不可考察的项目,没有定论。但这些高原马的特性是固定的,它们个头是小点,不过耐力实足、不挑食、适应各种地形,特别是高原和高山地形,而且都很温顺,既能骑乘也能驮运重物,具备蒙古马所有的特质,还比蒙古马多出了一点特质,那就是适应高海拔、缺氧的环境。

不过高原羌人养马的数量很少,牛羊才是他们的根本,养马可能只是他们的本能习惯而已,别忘了他们可是古代羌人的后裔,羌人总是爱养马的。他们交易过来的马大多是阉马,少数是小公马,他们不出售母马,母马要用来繁殖种群,要用来产马奶,和后世的蒙古人一样,他们也喜欢喝马奶。

这就给我提供了一个好的机会,那就是扩大坐骑和扩大商队运力,肩高比较高的用来充实坐骑和训练部队的骑马技术,用来替代骡子和驴,它们比骡子和驴更适合训练骑术。肩高太低的都用来扩充工布线路的运力,它们小小的个子却比骡子和驴驼更重的物资,这就使得同样的路线,同样的时间里,商队可以运送更多的商品,我们和高原羌人的关系也更加融洽,他们把他们没用的阉马和公马拿出来换成了他们有用的海盐、蜀锦和茶饼。

因为肉干的减少,我不得不命令天竺商队交易一些肉干鱼干回来,那边的鱼干比较便宜,质量也不错,来作为工布方向商队肉干损失的补充。另外就是为了把粮价的上涨给控制住,我命令兴古郡加大对南方热带大平原的开发,开发更多的农田出来,不过这需要时间,把一块生地改良为一块熟地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成的,需要百姓开垦、施肥和打理,最主要的是需要更多的百姓,兴古郡需要把更多的原掸(读shan)国百姓迁移过去,还有兴古本郡的一些民众,兴古郡也是旱情严重,土地荒废了很多,可人口迁移也需要很多的时间。

兴古郡也有别的问题,兴古郡有一处地方叫做句町,是一个古国的遗传,是濮人的一支,也号称是濮人的正统!

可句町一直不听号令,不缴纳赋税,官府就去强行缴纳,但句町人就遁入大河湖泊,不见了踪迹,兴古郡已经多次上报,请求我的支援,但这个只能放放,汉中之战随时可能会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