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贵的死给起义军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当他被赵均用杀死后,山东地区的起义军内部顿时陷入了巨大的动荡和分裂之中,毛贵的部下,此时正在辽阳征战的续继祖收到这个消息之后,立刻停止作战,直接走海路回到了山东,然后率领自己的部众和毛贵的余部对赵均用所部展开了进攻。】
【续继祖此人,和毛贵是同乡,也是当年和毛贵、赵均用、芝麻李等人一起发动起义攻下徐州的一员,毛贵归入韩宋政权,并且领兵北伐的时候,他也在军中,和毛贵一同前往山东。】
【混战中,续继祖成功过杀死了赵均用,但因为毛贵死亡,混战难以停止,所以没过多久,续继祖也死在了混战中,被他的部下就近埋葬。】
【顺带一提,等到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又下令重新安葬了一次续继祖。】
【续继祖和赵均用都死了,但混战并没有结束,山东境内大量地区的起义军直接陷入了各种番号不同的军队的互相攻伐之中。】
【此时此刻,唯一力量还算完整、并且没有太过深入陷进这种混战中的,只有从山东起兵、然后投奔了毛贵的田丰所部。】
【等到至正二十年的时候,田丰领兵向北,占领了保定路,四月,元朝派出使者前来劝降,田丰并未理会;同时,本来是韩宋政权中路军的王士诚领兵支援山东。】
【但以上这两个发展都不等于山东地区重新回到了起义军的控制之下,山东依旧是群龙无首,田丰自立为了花马王,王士诚则自称为来了扫地王,同时,这两人还互相不和,双方曾经互相攻伐,根本不是一条心。】
【因此,可以说,自从毛贵身死,山东地区的起义军就直接走向了四分五裂,再也没能拼起来——毛贵之死,影响极为深远。】
“人才难得啊!错过了一个,再来一个并不容易。”杨坚如此总结了这件事情的后续影响。
虽然总说什么“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但这话也要看怎么看了。
如果说是从千里马的角度来说,想要寻找一个能够让自己放心自如地施展才华,完成抱负,不用担心太多多余的事情的主君的话,那确实不是很容易,是要看运气的。
是的,不是看这匹千里马的眼力,而是看运气。
如果运气好,当世恰巧出了这么一个甚至几个明主,那千里马就不需要担心了,只要投奔过去,后面的事情就一切都好说;如果运气不好,当世就是没有这样的明主,那千里马就只能在剩下的一些不怎么地的主君之间衡量,然后选一个相对没那么差的……
而后面这种情况,需要担心和考虑的事情就很多了。
这真的只能看运气。
如果天下如今就是没有这样的优秀的主君,那不管千里马如何出色,如何慧眼识人,那都根本找不到这样的主君,也找不到这样施展抱负和才华的平台。
但如果运气好,要么就是天下有这样的主君,可以直接投奔;要么,说不定此时主君尚未成名,千里马和主君就那么在茫茫人海之中偶然相逢……
总之,相较起来,那确实是一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了。
可问题是,如果从其他人的角度来看,那这话简直就是在胡说八道。
伯乐不常有,这确实,有眼光又有容人之量还有能力的伯乐确实不多见,但是难道千里马就是什么非常多见、大街上满地跑的存在了吗?
根本不是这个样子的好吗!
伯乐不多见,可是千里马也分明是稀奇得很呢!
他们倒是不指望找到伯乐,但是他们也一直都找不到什么千里马——人才啊人才,你在哪里?我怎么就找不到呢?
杨坚其实有时候也有些这样的感觉。
他自认自己即便不是什么最优秀的主君,但也称得上一句合格了,只要是人才,对他有用、对天下有用,他就能够任用,为此还试图开辟科举制度——当然这里面也有其他考量,但是选拔更多人才也是关键目的。
可这么下来,他有时候也总感觉手里面的人才不太够用。
真的,不太够用。
而毛贵,其实就是这个样子。
且不说韩宋政权中到底有没有所谓的合格的伯乐吧,但毛贵算起来,也算是一匹千里马了,少见的人才——
能够领兵打仗,并且屡屡获胜;能够控制住军队,保证军纪,从而达到让山东地区的民心归顺的结果;能够统合手底下的那一堆来自不同地区的起义军,还能招揽山东地区的人马;能够认识到治理和秩序的重要性,并且还找到了正确的方法,进行了正确的应对……
以上种种,哪怕毛贵不是那种什么顶级人才,那也多多少少是个人才了。
这样的人才,即便是这种王朝末年,乱世降临,天下风起云涌的时候,也并不是什么路边的杂草一抓一大把的。
真的不是!
这样的人才,一样难得!
所以,自从毛贵死了之后,山东地区的局势就迅速糜烂,并且一路恶化下去,根本没有什么回转的样子——因为剩下的起义军中,确实没有那样的人才了。
当然,时局也是影响因素之一,可说到底,人才确实没有那么多。
可别看什么“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了,那只是相对而言,真正从人数上来说的话,千里马和伯乐,这两个哪个都不多,都不常有!
【不过顺带一提,虽然田丰和王士诚看起来不怎么样,但是这两人日后也做下了一个惊天大事:察罕帖木儿之死。】
【同样影响极为深远,可以说比毛贵之死影响还要深远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