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这还是察罕帖木儿他们家的特点,不是蒙古人的。”有人猜测。
“怎么就不能是当时蒙古人的了?答失八都鲁他们也不能代表所有蒙古人啊,说不定他们这样不用汉姓汉名的才是少数呢!毕竟他们家之前都在四川云南那边,和中原汉地距离比较远……”另一个人立刻反驳。
“那我还说察罕帖木儿只能代表他们一家,最多代表他们那一块儿也就是河南还是河北那边的蒙古人呢,这也不能代表所有蒙古人就有这个习惯啊!”
“……”
“别吵了,我觉得这可能是部分蒙古人的习惯吧……毕竟在中原生活,不可能不受到咱们汉家文化的影响,但是估计也有不少蒙古人不打算起汉名汉姓……”有人试图平息争吵,但是这种和稀泥的方法受到了两方的一致拒绝。
【在韩宋政权走向鼎盛又由盛转衰的时候,南面的天完政权也经历了巨变。】
【原本,天完政权的实权落入了倪文俊手中,然后,至正十七年九月,倪文俊意图杀死徐寿辉未果后被自己的属下陈友谅杀死,天完政权的实权转移到了陈友谅的手中。】
【到了这个时候,天完政权的控制范围,基本上是在长江中游地区、鄱阳湖地区北部、洞庭湖周边,以及明玉珍所部控制的四川部分地区,和池州(安徽池州)的巢湖水师赵普胜所部,加上欧普祥所部控制的哀州周边地区。】
【而这个时候,北方的韩宋政权势头壮大,并且准备展开三路北伐,吸引了元朝的大部分注意力,因此,元朝放在天完政权这边的兵力有所减少,给了天完政权一个绝好的时机。】
“唉,徐寿辉也是惨,明明自己也是早早起义的一员,结果到头来却变成了傀儡……”有人对徐寿辉的遭遇颇有些唏嘘。
虽然韩宋那边的韩林儿也是个绝对的傀儡,但是韩林儿和徐寿辉的情况又不一样——韩林儿没有参与前半段的起兵和征战,他是后来刘福通打算建立政权的时候才找到的。
顺带一提,如果当年不是他的父亲韩山童在起义的组织过程中扮演了无可替代的关键角色,并且牢牢占据了一个“宋徽宗后人”的位置,那么估计刘福通根本不会想起来去找韩林儿……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韩林儿会变成一个傀儡,那完全是正常发展,太正常了。
他要是没有变成傀儡,而是反过来掌握了韩宋的实际权力,那才奇怪,才值得人深入思考探究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但是徐寿辉不一样。
虽然徐寿辉最开始起义这件事情,到底是他自己本来就有意,还是被彭莹玉等人说动这一点不确定,但是他是确确实实从一开始起义就参与其中了。
而且,他也不是那种就坐在后方等着大军征战的结果、自己并不上前线的人,他也亲自率军出去征战、攻打城池,立下了一定功劳的!
结果,当时彭莹玉等人活着,彭莹玉一系人马占据了大量关键位置掌握着许多军队的时候,徐寿辉没有变成傀儡;等到彭莹玉这一系按照大部分情况来看怎么看怎么像是权臣派系的人战死之后,徐寿辉反而变成傀儡了……
这当然很让人唏嘘了。
“而且,恐怕徐寿辉也没有太多的好日子了。”还有人更是叹道。
徐寿辉现在落入了一个怎么看怎么比倪文俊还要残暴危险的陈友谅手里面,那日后的情况如何,是真的难说了。
——什么,你说怎么就能断定陈友谅要比倪文俊还要残暴?
他也说不清楚,但反正看完陈友谅的情况和倪文俊的情况之后,他就是有这样的感觉。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确实是天完这边的机会。”除了对徐寿辉遭遇的唏嘘和担忧外,不少人也很期待天完政权能够抓住这个机会打下更多的地盘,给元朝一个重创。
哦,就算不是重创,那也能够趁着这个机会让元朝多多少少遭受点损失嘛。
【顺带一提,明玉珍所部进入四川这件事情,是他之前运粮食之后的事情。】
【至正十七年三月,明玉珍再次从巫峡经过,带着大量粮食准备回到湖北。】
【当时,在四川西西平寨,有一支起义军,首领叫做杨汉,在这一年他领兵前往了江北地区,和当时元朝的四川行省右丞完者都形成了对峙之势。】
【为了解决杨汉这一支起义军,完者都打算干掉杨汉、收编他的部众,于是,完者都以宴饮为名义,邀请杨汉赴宴,杨汉去了之后遭到了完者都的伏兵袭击,当场身死。】
【杨汉的部众有多少被完者都收编了不得而知,但是至少可以肯定,有相当一部分没有被完者都成功收编,这部分人深恨完者都,他们乘船顺江东下,来到了巫峡这边。】
【非常巧合,他们碰到了明玉珍。】
【基于明玉珍过往的声名、天完政权的声名,最终,这部分人转投到了明玉珍的麾下。】
【既然要投靠,那当然要把之前的事情讲个明白,最好还能给出一点有价值的消息来确保自己的地位;既然要接受投靠,那当然最好还是能够获取到一些信息比较好。】
【杨汉的部下和明玉珍对此一拍即合,于是,明玉珍从他们口中得知了杨汉被害的全部经过,以及如今重庆守军的兵力情况、元朝四川官府的内部矛盾情况……】
【简而言之,就是如今重庆兵力单薄,将领只有两人,其中一个就是完者都,同时,他们还和四川行省的左丞相不和。】
【这样算下来,以现在明玉珍的兵力,如果往重庆那边走,打一个措手不及,说不定还真的就能轻轻松松把重庆拿下来;而拿下了重庆,进入蜀地就会比较顺利。】
【明玉珍有些心动,但又有些犹豫——一来,万一失败;二来,他这一次是为了获取粮食,粮食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