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了,这个上海应该就是一个单独的市,和省是并列的。”朱棣摸了摸自己的胡须,道。
虽然这个上海崇明区、上海嘉定区之类的,在“上海”二字之后都没有带上一个“市”字,但是从之前的几个情况来看,这个“区”的级别,一般都是在“市”里面的,应该是对“市”的一种划分,就像是分为南城北城之类的。
因此,能够和崇明区、嘉定区连在一起的这个“上海”,一定是市!
上海市,上海市——一个单独的,能够和其他省份并列的,说不定还要比寻常的省份地位更高的市……
这就是这种特殊的市,果然有这种特殊的市。
但是话说回来,这个“上海”为什么能够成为一个单独的“市”呢?它有什么资格?
朱棣试图回想起关于这个地方的一些记载,但最终,他摇头,这地方原本——至少是现在和过去——都没有什么特别特殊的地方,普普通通,平平凡凡。
所以,这个地方为什么能够成为一个市?
他拿着手边的舆图,仔细地思量了起来。
任何行政区划的划分、确立,都不是随随便便的,都必然有其深意,有价值、有风俗、有长远考虑……
上海,这个在张士诚这边也有几分地位、但是又没有那么重要的地方,后来为什么能够成为一个市?而且看起来,还是把现如今的好几个州都合并到了一起……
他思考着。
为什么……
上海的一个特点……挨着海?难道真的是因此?
长江……虽然现在这个地方的长江和那上面的长江不太一样,但要是按照那上面的情况来说,上海应该就是长江的入海口。
——所以,靠海,长江入海口……这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因素?
长江入海口这种地方,确实是不一样的。而如果后世也还要进行海贸之类的活动,那么上海也确实有很多价值。
只不过,除了这些,还有什么原因呢?
-
“?嗯?”有人不可置信地眨了眨眼,又闭了闭眼,再揉了揉眼,然后定神一看——还是元朝朝廷!
怎么会这样?为什么会这样?
“这个张士德,他被朱元璋俘虏了,那他为什么要劝他兄长去投降元朝朝廷??”他不能理解,他真的不能理解,“他们又不是认识什么元朝朝廷里面的人,也不是和元朝朝廷关系不错,他怎么会想到让张士诚投靠元朝朝廷?!”
张士诚是个什么身份?他是起义军首领啊!他是实打实的起义军!是反抗元朝朝廷的!
而不是如李思齐之类的地主武装,在一开始都是支持元朝朝廷,还接受了元朝朝廷的任命和调动的。
张士诚他就是个完完全全和元朝朝廷敌对的家伙啊!
他一开始可是一直被镇压,甚至还引来了带着百万大军声势赫赫的脱脱……
这怎么看双方也不像是有什么良好关系、良好联系的样子啊,怎么就能想到要投降元朝?
就算要投降,那也应该是和在自己一个阵营的、或者关系不错的作为投降对象吧?
朱元璋,或者刘福通韩林儿,这几个都一样是起义军,也就是说,大家在大面上可以说是一个阵营的,都是要反抗元朝朝廷,和元朝朝廷作对;
而如果张士诚和朱元璋关系恶劣,觉得自己要是落到朱元璋的手里面绝对没有什么好果子吃,那他也可以找其他的人作为投降对象……比如刘福通韩林儿,或者,其他虽然是韩宋麾下但是并不完全听令于他们的人。
总之,除了元朝朝廷,他也有不少可以合作的对象的。
为什么就一定要奔着元朝朝廷去呢?
——如果说落到朱元璋的手里面,担心自己会没个好下场;那,难道落到元朝朝廷手里面,就一定能够有什么好结果了?
虽然元朝朝廷确实是承认并且支持地主武装,接受这些人掌握兵权、乃至于自己可以决断不少事情,不听朝廷命令……但是一来,张士诚你又不是这种情况;二来,元朝朝廷内部的政治斗争还是相当激烈的。
就算第一点不是问题,元朝朝廷不在乎,只要愿意投降一切都好说;但是第二点呢……
“而且,他在朱元璋的眼皮子底下,朱元璋是为了让他劝说张士诚投降自己才让他写信、留他一命的,他竟然直接劝说张士诚去投降元朝……”有人不可思议,“他不要命了吗?他难道不怕朱元璋知道这件事情之后、或者张士诚真的投奔了元朝之后,朱元璋把他杀了吗?!”
其他人都摇头。
不过说实话,如果张士德真的这么做了,那么或许,他确实已经做好了丢了性命的准备了。
连让张士诚投奔元朝的话都能说出来,还有什么他没准备的?
【这段时间中,虽然张士诚在对元朝的作战中总体上比较顺利,但是他也不是没有遇见过挫折失败。】
【而其中非常大的失败,就是方国珍带来的——不要忘了,方国珍虽然后来归降了明朝,成为了明朝初期的重要人物,但是他早年间还是接受过元朝朝廷的招降,担任过一段时间的官员的,刘基刘伯温最终决定离开元朝朝廷,也和他不支持元朝朝廷招揽方国珍这件事情有关。】
【而方国珍加入元朝之后,就有数次被派去镇压张士诚,而总体来说,方国珍是占据了上风,总是把张士诚打得落花流水,狼狈奔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