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他们能向谁求援?”也有人更加关注正事儿。
安丰的情况显然非常非常不好,就算目前还能守得住城,不然吕珍打进来,但是城里面已经没了粮食,甚至到了人相食的地步——没有粮食,那人心就是容易涣散;就算人心凝聚,那人的力量也就是不够,吃得饱和没得吃,这人能一样吗?
所以,这样下去的话,那安丰也迟早是要被攻破的。
因此刘福通想要求援,那非常正常,也几乎就是唯一的选择。
要是他们能够突围而出,那早就突围而出了,何至于到了人相食的地步?
但是,这个求援的人选……
“朱元璋,肯定是朱元璋!”有人斩钉截铁,毫不犹豫。
肯定是朱元璋,也只能是朱元璋!
这周围还有谁?什么天完陈汉明夏,那都在十万八千里之外,山东那边也已经没有余力过来支援了,所以,最近的,除了朱元璋,还能有谁?
之前和张士诚打来打去的就是朱元璋,俘虏了张士诚的弟弟的还是朱元璋,这一来能够证明,朱元璋就在附近,总体上还是能够赶过来的;二来,能证明朱元璋可以打得过张士诚,找他过来,不用担心援军不仅没能救援成功反而还陷进来了这种问题。
所以,必然是他,也只能是他。
“那……朱元璋乐意过来吗?”
“过来吧?毕竟张士诚是敌人,要是不管的话,张士诚变强了怎么办?”关键不在于朱元璋在乎不在乎韩林儿,关键在于他得在乎张士诚啊!
张士诚要是完蛋,那么朱元璋肯定乐意见到;但似乎现在,万一安丰打下来了,张士诚的力量稍微增强一点,腾挪的余地大一点,那都不会是朱元璋想要见到的。
【向谁求援呢?那就是当时在名义上还是韩宋政权麾下的江南行省丞相的朱元璋。】
【没错,朱元璋在这个时候,名义上依旧没有脱离韩宋政权,他还是韩林儿的臣子,虽然已经是吴国公了。】
【收到刘福通的求援消息后,朱元璋麾下也有不同意见,赞同前去支援的就不说了,不赞同支援的则包括了刘伯温,他提出了一个非常关键且严肃的问题:“我们不能轻易出动,假使真的就出来了,那又该把他们安置到什么地方?”】
【这个问题真的非常关键,非常重要。】
【说到底,韩林儿还是名义上的主君,朱元璋如果假装没有收到消息不去救援也就罢了;如果真的救出来了,他要如何对待韩林儿,如何安置韩林儿?】
【韩林儿可是小明王,是红巾军起义的一面关键旗帜!如今元朝末年的农民起义,基本上都脱离不了红巾军,大家也都承认这个小明王——所以,朱元璋要是把韩林儿弄回来了,那要如何安置?】
【现在,朱元璋及其部属都早已有了称帝、夺取天下的打算,那这样,就不可能绕开韩林儿这个小明王,只要他还活着。】
【相反,若是干脆假装没有收到消息,到时候再去干掉张士诚,那还能占据一点大义名声。】
李世民点头:“老实说,这确实是个关键问题。”
这也不是什么私人情感问题,而是韩林儿就是个棘手的存在。
他是小明王,作为在元朝末年的农民起义中的线条一样的存在——明王,白莲教,乃至于当年的韩山童,串起来了一群又一群人,串起来了无数对当前的情况非常不满乃至于怨恨的百姓,也串起来了对当前的局势不满、心里面多少有些其他想法的有资产有地位的地主商人们。
这样的存在,就是不一样的。
就像是昔年秦末,有一部分人的口号就是恢复六国,那么,作为六国国君的后人的一部分人,这些人的存在就是非常特殊,他们不一定有真正的权力,也不一定有多么想要复国,但是他们存在,他们或者,那就是不同。
同样的道理,也可以放在各种“前朝余孽”身上。
为什么每一个新建立的王朝,都要谨慎小心仔细地处理前朝皇族宗室的问题?
那就是因为这样!
大部分王朝,基本上都是要继承“正统”的名分的,而这个正统的名分,就包括了从前朝手中继承这个流程——所以,前朝的正统性就不能否认,而必须承认。
可既然承认了前朝的正统性,那么就不能太过残忍或者明目张胆地迫害前朝的皇族宗室,而需要提出来一个合适的处理方案。
不能残忍,但是也不能给他们什么聚拢人心东山再起煽风点火兴风作浪的机会。
前朝皇室尚且如此,更何况还算不上是前朝,还依旧在不少人心里面占据重要地位的小明王韩林儿?
况且,朱元璋现在也还不是新朝的皇帝,他还没有夺取天下,也还没有获得正统的名号,甚至,他还是韩宋的臣子!
这样一来,情况就会更加棘手。
当然,话说回来了,完全不管那边也不是什么最好的方法,这种做法的隐患也相当深的。
万一这种装聋作哑被人知道了呢?万一什么消息走漏出去,然后有人用这件事情来攻击呢?
名望上的事情,重要,也不重要,但是真的有什么事情发生了确实也不太好处理,所以,能够不出岔子的地方,还是不要出岔子,省的事后弥补麻烦。
【不过,最终朱元璋还是否决了刘伯温的提议,决定带兵、而且是亲自带兵前去支援,原因倒不是说韩林儿和刘福通多么多么重要,而是“如果安丰当真被攻破,那张士诚的势力就会更加强大。”】
【而张士诚变强了,当然不是好事儿。】
【于是,朱元璋亲自带兵前去支援,三月一日,抵达了安丰,并且成功击败了吕珍,吕珍跑了。】
【入城后的朱元璋,先是给城中的军士每人两斗白米,放在东门外,又准备粮食救助城中的饥民;随后,前去拜见韩林儿,邀请韩林儿和他的母亲、妹妹以及刘福通都前往庐州大营之中。朱元璋还亲自在滁州迎接韩林儿,建造宫殿让他居住。】
【不过,除了待遇极为优厚外,朱元璋还更换了韩林儿身边的左右宦官侍从。】
【也在这一年,韩林儿追赠了朱元璋三代先祖各种官职爵位,而在第二年,至正二十四年,朱元璋自称为吴王,依旧尊奉韩宋为正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