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他身亡的原因,在《明史》上没有那种斩钉截铁、确确切切的官方答案,换言之,并没有任何朝廷或者皇帝站出来表示“啊,其实韩林儿的死因是什么什么”“大家不要胡乱猜测了,我们官方宣布,韩林儿就是如何如何死掉的”。】
【但是,在《明史》上,也记载了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韩林儿是被人害死的。】
【而这个害死他的人是谁呢?这里面有两部分,一个是直接凶手,一个是间接凶手,也可以说是导致直接凶手动手的原因。】
【直接凶手,就是被朱元璋派去滁州,迎接韩林儿前往应天府的将领,廖永忠。】
【而这个杀人过程是这样的:廖永忠带上了韩林儿,从滁州前往应天府,交通工具是船只,也就是说他们走的是水路。然后,在船走到了瓜步的时候,突然,船就给翻了,于是,韩林儿就这么给死了,大约是溺水而亡。】
【至于说那个间接凶手,那当然就是朱元璋啦,反正他是廖永忠的主公,又是最大获利者,总而言之,有动机有能力……】
【这就是关于韩林儿之死的广为流传的说法。】
“……这都上了史书了,应该就是比较真的说法了吧?”有人不太确定道。
他们没读过什么史书,也不太清楚史书的各种情况,但是,史书啊——这可是史书,就算有些描补遮掩,那难道还能够全部都是假的吗?
肯定是比较可信的啊!
旁人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说的:“……你没必要胡想瞎想,平白给自己增添烦恼。”
这人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
仔细想想,也确实就是这样,这都上了史书了,哪怕只是市井传言,那估计也是有几分可信度的;而且,这还是广为流传的说法,既然能够广为流传,那理论上,这个说法也应该是有那么几分真的。
不敢说全都是真的,但多少应该可信一些。
也有人好奇这个廖永忠到底是怎么办的这件事儿:“那就算要翻船淹死韩林儿,也不太好做吧?那韩林儿又不是傻子,要是真的发现船有问题了,他难道不会想着离开这艘船吗?”
怎么可能明明发现了问题,却还要硬挺着不管?
所以,他还是觉得廖永忠应该没有干什么故意的事情。
“你们还记不记得,之前不是说,朱元璋把韩林儿身边的所有近臣侍从都给换掉了吗?”一个人联系前文,道,“这韩林儿,最近的身边人都已经不是他的自己人了,全都是朱元璋的人,那这样一来,想要简简单单轻轻松松地干他,又有何难?”
“说不定,就是整条船只有他韩林儿一个人给淹死了,其他被朱元璋换过来的近臣侍从们,还都好好地活着,只不过受了点轻伤而已啊!”听到前面的分析,有人当即醍醐灌顶,如同被拨开了一部分迷雾,接话道。
——是啊,韩林儿身边都已经没有他的自己人了,这些人说是他的侍从和近臣,实际上, 他们应该都是朱元璋的下属,效忠的也是朱元璋。
这样一来,身边没有什么可信可用之人,如果朱元璋那边,不论是朱元璋本人还是打着他的旗号的重要将领,表示要干掉韩林儿,那难道这些人还要反过来阻止吗?
他们估计就只会想要看看,是不是能帮上点忙,一起干掉韩林儿呢!
“这倒确实是这样……”有人喃喃。
要是自己面临这种情况,这种乱世大局,自己又是朱元璋的人,还只是普通的近臣侍从而非什么重要人物,那,要是朱元璋那边,甭管是他本人、使臣、还是什么重要官员将领,那他都不可能违逆那边的意思。
虽然韩林儿死了很不幸,但是他得先保住他自己的命啊!
【不过朱元璋到底有没有真的一定要韩林儿非死不可,那不好说,可能他跟这件事情根本没关系,只是廖永忠胡乱揣测,想要以此建功讨好朱元璋;可能他有过暗示,但是并没有下达任何明确的命令,目的也就是如果能搞死韩林儿最好,死不了也无妨……还有可能,韩林儿之死纯粹是意外,廖永忠也不是什么杀人凶手,一切的情况都是纯纯倒霉而已。】
【关于这件事情,还有另外的一部分,也就是廖永忠的情况。】
【在韩林儿死后,朱元璋将瓜步翻船这件事情归罪于了廖永忠,认为这是廖永忠的罪过。】
【等到大封功臣的时候,朱元璋又表示:“廖永忠确实能力出众,在鄱阳湖作战的时候,抗敌英勇,可谓是奇男子;可是,他私下偷偷派遣和他交好的儒生,跑来窥探圣意……所以,他只能封侯而不能封公。”】
【这就是两个内容。】
【一来,朱元璋认为,韩林儿之死罪责在于廖永忠,虽然没有表示这到底是故意还是意外,但总归是他的责任;二来,朱元璋承认,廖永忠曾经窥探圣意……那是不是说,这关于韩林儿之死的这件事情上,廖永忠也是“窥探圣意”,随后自作主张了呢?】
【推论有很多,但不管如何,韩林儿之死的情况大致就是如此。】
朱元璋点头:“廖永忠此人,确实勇武非凡,可他也确实有时候不懂得分寸二字究竟是怎么写的!”
关于韩林儿之死,他并未发表看法,只是对于廖永忠,朱元璋有些感慨万分的样子。
虽然廖永忠和他哥哥廖永安不是一开始就跟在朱元璋身边的人,而是后来投奔,但是这两人带着他们的部众投奔过来后,也确实是极大地加强了当时明军的实力,效果非凡;而后来,廖永安被张士诚抓住了,但在那样的境况下,他竟然果真是一点关于大明、关于他朱元璋的事情都没有吐露……
这样的忠臣义士,他怎么可能不感念?怎么可能不恩赏?
廖永安如此,廖永忠其实也差不太多——有能力,有才华,也没有表达过什么对你的嫉妒或者不满之类的情况,所以,客观来说,廖永忠,自己当年确实是任用许多。
但是廖永忠此人,确实存在一个窥探圣意的毛病。
他自己时不时想要从各个角度打探打探,他还交好一些儒生,又明里暗里地引导儒生跑到自己这边来,试图窥探自己的意思,套自己的话……
这种人,自己能够容忍了他,能够让他继续在朝堂中活动,并且身居高位,自己难道还不够宽容?
他已经足够宽容和优待功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