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东吴……”孙权有点牙疼。

虽然他这边的名号当然不是什么东吴西吴,但是他也知道,放在天下,对他这边的一个通俗称呼,就是可以叫做“东吴”的。

这说起来撞名这种事情吧,一点也不罕见,但是孙权在看到这里的时候,还是觉得有点不舒坦。

——这朱元璋号称吴王,来一个西吴也就罢了,为什么要冒出来一个张士诚,搞出来个什么东吴呢?

东吴不东吴的都是次要的,关键是和张士诚这人放在一块儿讲……虽然张士诚确实也还是有那么点能力,但是他孙权是真的不想要和张士诚有什么方面的联系!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就是张士诚和朱元璋双方的你来我往,整体说来,是朱元璋占据上风。】

【等到至正二十五年的时候,双方的交锋进一步白热化。】

【当时,张士诚控制的地区大约是往南到达绍兴一带,挨着方国珍那边,往北则是通州、台州、高邮、淮安、徐州、泗州等多个地方;而朱元璋此时的计划则是从北面突破,先拿下来通州、泰州等地,把张士诚这些比较重要的羽翼一一剪除,然后,再往浙西进发,从而彻底解决张士诚。】

【于是,朱元璋派遣徐达担任主帅,带着大军进攻淮东地区的州郡,同行的还有常遇春等人。】

【十月二十一日,徐达领兵抵达了泰州附近,然后从这一天开始,到十月底,徐达先是击溃了张士诚驻扎在周边的水军,又击败了湖北而来的援军,还击败了淮安过来的援军,长期包围了泰州城。】

【闰十月,徐达、常遇春等人攻下了泰州城,俘虏了四十多将近五十名张士诚麾下的官员将领,以及五千多士卒,还有一百六十匹马、四千多艘船。】

“嗯?方国珍?方国珍现在在陆地上还有地盘?他不是到了海里面了吗?”在张士诚和朱元璋的交锋中,猛然看见了方国珍这个名字,不少人顿时错愕。

在他们的认知中,方国珍这个人,那是最开始就在海里面,然后出于种种原因,暂时归降了元朝朝廷,期间还经历过和元朝朝廷谈不拢于是中途又变卦、然后又谈拢于是并入麾下……的过程。

在双方谈拢了之后,方国珍还真的替元朝朝廷打过好些个仗,比如说镇压逼迫张士诚归降这件事情……

但是在此之后,方国珍和元朝朝廷就又没有谈拢,双方再度出现了巨大的矛盾,于是,方国珍就和元朝朝廷又撕破了脸,自己带着自己的人马又跑回了海上……

在此后,他倒是和元朝朝廷还有过交手,还确实是占据了上风,一不咋地大不了又躲到海里面去,元朝朝廷根本拿找不着。

但是——他现在这个时候,竟然在陆地上还有什么地盘?

他难道不是整体都在海上晃悠的吗?还是说,这个时候,他和元朝朝廷还没有再度发生大冲突,双方关系尚可,所以他才在陆地上有什么自己的地盘?

“不一定吧……也可能是咱们之前都想错了,搞错了……”也有人道,非常坦诚,“咱们之前为什么会觉得这方国珍就在陆地上没有什么地盘呢?这上面可完全没有说人家没有啊!完全是咱们自己就自觉地这么认为了……很可能,还是咱们队这些事情有点想当然了啊。”

这话说的,倒是实话。

之前虽然没有提过方国珍在陆地上的地盘大约是从哪里到哪里,大概在哪一片地方,但是人家也从来没有说过什么“方国珍完全是在海上来去,在陆地上根本就没有那种地盘”之类的话啊!

不仅没有明确说过,仔细想来,那是连任何的暗示都从未有过。

而他们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认知,那也完全是他们自己的个人理解——上面没说,他们就自行理解,然后又由于对那些海上的人缺少了解,所以自行理解就理解出了岔子,大岔子!

谁规定的,在海上的时间多一些,在海上的精力多一些,在海上的名声大一些,就不能在陆地上有自己的地盘了呢?

没有这个规定的。

所以,方国珍其实八成就是自己一直在陆地上多多少少的有些地盘的,与他和元朝朝廷的关系、双方是否谈得拢、是否撕破脸,都没有关系。

他就是有地盘,一直都有。

“这么说来,日后朱元璋能够对方国珍表示容忍,当然主要原因是他在水军之中的影响力,但……”有人发散思维,“说不定方国珍早年在这些地方的经营也有关系。”

水军的影响力一定是关键,这点毋庸置疑。

但是除此之外呢?那是不是可能还有方国珍多年经营这些地方,于是他在这些地方也多少有影响力……

这也一定是原因之一。可能没那么重要,但要是列举原因的话,这一定是其中之一,要被摆出来说的。

【十一月八日,徐达带兵前往了高邮,准备对高邮发动进攻。】

【但这一次进攻却被朱元璋叫停了——在得知徐达的动向之后,朱元璋一看当前局势,就担心徐达会发生孤军深入、与其他将领军队无法互相策应的问题,于是,让徐达退回到泰州,先不要打高邮,而是先把淮安、濠州、泗州等地拿下来再说。】

“孤军深入,这很严重的啊!”看了不少征战大致情况的百姓们,也能够理解朱元璋的反应。

孤军深入,虽然不一定就会出现什么大问题,但是显然,出现大问题的概率那是很高很高的。

这就够了。

不需要等到真的出了问题,发生了大事儿,只要这么做,出现问题发生大事儿的概率很高,那就已经是一个充分的理由,足够让朱元璋把徐达调回来,让他继续坐镇在泰州了。

有人就想起来了之前的情况:“当时韩宋三路北伐,别的不说,山东毛贵那边,不就是孤军深入了吗?毛贵推进的太快——当然,这是他本人能力出色的结果,但是周围的几路军根本跟不上他的节奏,结果最后就是,毛贵根本没有什么援军帮手来相互呼应……”

最后,毛贵不得不退回了山东地区,但是这已经是毛贵本人的能力足够出色,而当时的元朝朝廷又足够腐朽混乱——不然的话,这种孤军深入的情况,能不能退出来还是个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