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更重要的是陕西这块儿地方——陕北农民起义,一切的开端,一切的起源,一切的……

虽然到了那个时候,恐怕天下都少不了民变,但是最大最严重、直接勾连影响了整个天下的,就是陕北这块儿。这个地方的民风,确实有点彪悍,不是那等特别温顺听话的。

而这块儿地方,也正如这上面所讲,旱灾是真的不少,经常发生,是朝廷治理的一大难点和重点。

所以,必须加强对陕北地区的旱情的关注度,并且改进对旱灾的赈济预防措施。

不然的话,即便再如何防备,再如何有想法,只要等到来日,陕北渭北真的爆发了这样规模的旱灾……那一切都会依旧发生,或许不是王二,而是张二,李二,不是白水而是其他地方,但这并不影响大局。

但是到底还有什么比较好的赈济预防旱灾的方法?

大明,大明已经是总结了之前无数个朝代的无数经验,得出来的结果了,还能有什么改进的地方?

开源节流,节流这种事情,不需要官府处理,百姓们自己就会主动节流的,非要说的话,那就是减少官府和高门大户在这种灾情下的用水——但理论上,都到了这个地步,他们也会自动减少用水的;

而开源,这就太难了。如何开源?陕西那个地理位置,又并非东部或者中原地区,就是没多少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朝廷就是想,也没有办法啊!

非要说的话,打井……能行吗?

【随后,王二担心朝廷调动军队包围澄城县,这里又不是自己的根基所在,于是带着起义军退到了白水县、洛河以北的地方。而在此之后,地方官府和朝廷依旧没有赈济灾民、应对天灾的举措,因而,饥民每一日都以飞快的速度在增加,他们渐渐都加入了王二的队伍。】

【声势既然壮大,王二也不缩着什么都不做,他干脆带着起义军转战渭北各地,攻城夺寨,处斩恶吏,打富济贫,得到了越来越多百姓的拥护。】

【这个时候,明朝官府终于有些重视了,也有些惊恐,没有料到这样的起义竟然不是如他们所想的那样,只是暂时的流寇、等到时间一长就会自然散去,反而渐渐有了燎原之势,于是,急忙派兵镇压。】

【——顺带一提,这个时候,明朝朝廷其实还是不怎么清楚陕北这边的情况的,惊恐的是一部分地方官员,但是大家也没有上报的意思,只要我们把这边情况赶紧解决了,大家就可以当做没发生过这些事情嘛!】

【何必上报呢?上报了,谁都讨不了好啊,何苦为难自己,为难同僚?】

【况且,即便如此,也依旧有重要官员认为,“此饥氓,徐自定耳。”】

李世民面色复杂:“还真是如此。”

他猜对了,确实是下面的人主动捂了盖子,阻断了消息的传播,没有让消息传到朝廷那边去——至少,是没有以正经书面的形式给朝廷上奏折,表示这边出现了严重的灾荒和民变。

朝廷中肯定有人知道消息,但是既然下面没有上报,他们便也不好主动捅破这层窗户纸。

况且,这个时候,朱由校肯定已经没了,朱由检即位,帝位更替,新君登基,大家哪儿还有多余的心思放在一个没有被地方正经上报的、不知轻重的灾情和民变上头去?

怕不是都忙着摸索新君的心思和倾向,时刻准备站队,讨好新君,并且尝试巩固自己和自己党派的位置权力……

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或者心思去关注陕北啊!

反正地方上 也没有正经上报,那就是不重要,不严重,他们能够自行处置……就算日后发现情况不对,那也怪不到自己头上去啊!

相反,要是自己主动提出来,那一来要解释自己的消息来源,二来要和这些地方官员所代表的派系对上,三来,既然你提出来了这件事情,那这件事情就归你负责了!

他们绝对不想要这样。

至于说皇帝,朱由检是个什么样的皇帝,李世民也不知道。但是在目前这个时候,他肯定也没有多余的精力去主动关注陕北私下里的消息——他需要尽快坐稳皇位,保证自己的权力,不被朝臣们架空,不被宦官们控制,并且清理清理自己不喜欢的官员,然后安排上自己人……

如果说陕北的事情捅上来,他估计还是会处理的;但是问题是他不知道啊!

所以,这件事情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说实话,如果及时上报,虽然他不觉得明朝朝廷现在能够妥善处理好如此规模的饥荒和旱灾,他们的银钱不够,但至少,可以将规模控制控制,让这种灾荒不至于继续蔓延扩大,民变的范围也不至于飞速增长。

只可惜,情况已经变成了这样。

李世民正惋惜着,突然想起来一件事儿——之前说甘州兵变,也就是靠近陕北这一块儿,换言之,明朝在陕西这个地界上肯定是有重要的边军驻守的!

那问题来了,陕北的旱情如此严重,那边军的粮草呢?银钱都不说了,粮草呢?

……要是边军真的一直都没有粮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