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要说还有谁没有心生怨言的话,那就只有田间地头的老农而已——但这并不是因为他们从裁撤驿站驿卒这件事儿上获得了多大的好处,而是因为他们本来就没有从驿站驿卒身上获得过什么好处,所以,现在驿站驿卒裁撤,他们也没有什么感觉。】
【哦,你说裁撤驿站驿卒应该对百姓们稍微有点好处,不是说要把多余的钱还到百姓身上吗?】
【话是这么说的,朱由检也是这么打算的,但是实际执行就是另一回事儿了……不管是朱由检,还是刘懋,显然都不是那种能够在如今的环境下,真的把计划制定完善并且执行到位的人。】
【按照崇祯四年二月份上报上来的情况,裁撤驿站驿卒,总共节省出了六十八万五千余两银子,这些银子本来按照规划,那确实是要“以宽民力”,但是实际上,这部分钱已经全都被各级官府以修筑边防、建设工程等各种理由直接拿走了,一分多余的都没有。】
“治标治本,确实可以先从标入手,继而治本……但是不能一直都只停留在治标上面啊,如果不能逐步深入到治本,那就算这标表面上治理的不错,也不过是空中楼阁而已……”更何况这个标有没有治理的不错,还是个问题。
刘邦摇头。
这驿站驿卒的事情有没有必要处理?当然有,有问题了就要解决问题嘛,这是永恒的真理。但是解决问题也要讲究方式方法,如这上面反复强调的那样,这驿站驿卒的问题固然有其本身因素,但从根本上来说,这还是明朝整个官僚体系出现巨大问题的外显。
想要真的解决驿站驿卒的问题,其实还是要解决整个官僚体系的问题。
比如裁撤驿站驿卒,节省下来不少钱财,虽然对于军费而言不算什么,但如果真的能够全都用在百姓身上,那必然能够让无数百姓得以活下去,自然也能够让明朝朝廷获得一个比较安稳的内部环境。
指不定,那陕北的起义规模还能就此得到遏制。
但是结果呢?结果就是这些钱从这边省出来了,那边就吞干净了,连声响都听不见,一点水花都没有溅起,甚至这些钱都还没能被往上送到朝堂上、送到国库中,就已经没了……
直接就全都在底下解决了,根本和上面没关系。
由此可见,明朝朝廷官僚体系的问题这个坑有多么深、有多么大、有多么可怕,择人而噬,又有多少人还在孜孜不倦地把这个坑挖的更大更深。
驿站驿卒这个“标”,也只能稍微治一治,想要更进一步,指望从这里入手,那是根本不可能的,比如从官场朝堂上入手才行。
当然,以如今明朝的境况,想要解决官僚体系问题……那还是打碎了重建更方便、效果也更好一些。
“还是那句话,这就是到了时候啊,没有长生不死的人,也没有千年不灭的王朝……”他感慨了一句,突然又觉得自己的话好像说得有点满,他确实没有见过千年不灭的王朝,但是这也不能就此断言……
如明朝和其他许多王朝一样,这就是数十年数百年积攒下来的弊病,越积越深,但如果有一个王朝能够时时修正,时时改进呢?
那是不是就能够避免很多越积越深的问题,至少能够多延续上个许多年呢。
虽然这非常困难,但……从这个故事里面,他已经见识到了许多他从前也觉得不大可能的事情,谁能说这样的成就,日后就一定没有人能够做到?
【显然,不论是什么原因导致,总归裁撤驿站驿卒这件事情是搞砸了,于是,刘懋借口患病辞官而去。】
【不过裁撤驿站驿卒的事情却并没有就此停息,其相关影响也没有就此停止。】
【要说原本驿站滥用那确实是事实,比如,自万历年间以来,全国的驿站数量就达到了上千个,但是等到到了崇祯八年,这上千个驿站就裁撤的只剩下了八十个——从上千到不足百,这是何等剧烈的变化!】
【不说裁撤驿站本来就不能随意冒进,需要仔细斟酌,认真考量,就是那等比较适合一刀切的东西,在裁撤的时候,都不一定能够经得起这样剧烈的动荡。因此,这对于整个明朝的运输体系都是一场巨大的摧残。】
【而且,这裁撤驿站还并不平衡,不是全国各地全都裁撤多少、然后各地剩下一个这样,而是走极端——八十个仅存的驿站,其中有七十八个都在陕西境内。】
【陕西意外,竟然就只剩下了两个!】
【不说什么其他的事情了,就说这驿站的数量,真的能够满足其余地区的重要物资、文件等的运输传递需求吗?陕西这边确实属于九边重镇,而且还伴有起义;但是其他地方也不至于说就这么不需要驿站进行各方面的运输吧?】
朱元璋眼冒金星。
他的大脑中飞速运转起来,意识在神秘的空间中打转。
……有这样高速旋转的裁撤驿站驿卒的技术进入大明皇帝朱由检是亡国两个普普通通的官员决定了裁撤驿站驿卒上千个驿站在万历年间这人叫什么来着是老四的后人要遵循一刀切的规矩只剩下八十个让刘懋辞官冒进七十八个运输体系……
他恍惚了有一阵子,才猛地清醒过来。
——不对!他刚刚脑子里面都在想些什么!
这什么见鬼的裁撤驿站驿卒!裁撤就裁撤吧,有你这么裁撤的吗?上千个当然不行,但是不到百个也不行啊!!!
更何况,不到百个,还都是在陕西里面,其余的地方就都没有驿站了???
到底为什么会这样啊!到底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