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历史直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第1009章 任命·避之唯恐不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009章 任命·避之唯恐不及

“干得好,就应该这样!”和官员们或者心有戚戚或者心生同情不同,百姓们中,大多数人都是对此高兴不已的。

“这什么官员,就应该这样,要不是他们不作为,陕西那边也不至于变成那样,他们要是早处理,说不定还有很多人能够活下来呢!”还有人高声道。

对此,众人纷纷出言表示赞同。

但是大家都没有提到什么“对不起朝廷”“早早上报朝廷处理”之类的话,实在是经过这么多背景讲解,他们对现如今的明朝朝廷也是真的不抱什么指望了,也觉得这个朝廷完蛋了比较好——何必指望朝廷呢?

那要说朝廷能不能做什么,再往早不说,就是那个万历年间,那张居正推行改革,虽然这个改革也不完善和全面,但是可以继续一步步做下去啊!但是张居正死了以后呢?

要是那个时候真的能够把改革贯彻下去,那么说不定这些藩王勋贵文武百官们占领的田地就没有那么多,各种苛捐杂税也没有那么多,百姓们的生活就能够好过一点……这样一来,哪怕遇到如此天灾,也未必不能想方设法活下去。

根本不需要走上起义这条路。

可以说,这样朝廷和他们这些普通百姓都能获得好处,是好结果。

可是明朝朝廷这么做了吗?他们没有,他们很快就废弃了改革,甚至侵占土地更为猖狂,皇帝带头兼并——皇帝带头啊!

这样的皇帝,能指望他什么?这样的皇帝治下的朝廷,又能指望什么?

还是完蛋了算了。

但朝廷完蛋归完蛋,惩处这些不干事儿的官员还是理所应当的。

“我觉得最好的就是那什么追责,凭什么你做完事儿了拍拍屁股就走了,后续发生什么都不能让你负责?这明明根子上就是你搞出来的破事儿,结果就这么一走了之?!”还有人对让官员们瑟瑟发抖的追责做法大力肯定。

这一点,其他人也是同样的观点。

那些官老爷们在任上干了一堆糟心事儿,当时没问题,遮掩住了,于是他们拍拍屁股走人了,甚至可能是升迁,然后过了几年十几年,这之前被遮掩的烂事儿终于压不住了,爆发了……现在在任的官员如何就不提了,当地百姓们那是凄惨悲凉……

但是那真正做下祸事的官老爷呢?人家干干净净的,啥事儿没有!

凭什么呢?凭什么你之前干了这样的事情,还能够好好地,甚至是平步青云?你就应该同样承担责任,接受惩处才对!况且,你就算是接受了再多惩处,也不能让死了的人活过来。

当然,不是没有被追查到根源然后被惩处的走人的官员,但是那也不是多数。

他们这些百姓们想要的,当然是所有官员都能有这一柄利剑悬在头上,别以为当时遮掩住了日后就高枕无忧,万事大吉,所以,少胡作非为!

【接下来,就是任命新的官员走马上任,而这样的局势,那必然需要一些足够有能力的官员,朱由检也希望能够通过换人来达到把局面稳定住的目的。】

【但情况显然和他所期望的背道而驰。】

【从这个时候开始,陕西那边的官场就开始了持续动荡,官员们人人惶恐不安,因为——没两天,延绥继任巡抚张梦鲸就病死在任上,而他的死,其实还是与“剿寇”压力过大有关;三边总督那边,杨鹤任三边总督二年就被下了大狱;后来的延绥巡抚张福臻呢,则是因属下兵变而逃走;陕西继任巡抚刘广生没过多久,宣布告病;而王慎行代职不到一年由练国事接任,而练国事呢,后来虽然没有被免职,却因“剿寇”不力,被降三级。】

【顺带一提,在当时武之望死后,朱由检选择三边总督的继任人选的时候,朝堂百官人人避之唯恐不及,杨鹤是被赶鸭子上架的。】

【总之,陕西这边,低微的官员是性命可能会被起义军夺走;而高官们呢,虽然不至于被起义军抓住杀了,但是却需要面对朝廷和皇帝的压力……谁都日日担心大难临头。】

皇帝们对此毫不意外。

陕西现在的状况那就是一个深坑,目测是爬不出来的那种,所以这个地方想要任命新的官员,那就是难上加难,少有人愿意去。

“不过这岂不就是更加证明,现在明朝情况着实不好么……”杨坚感慨。

官员们也是看情况的,并不是说一个地方当时情况不对就一定没有人愿意主动前去——这还要综合考量这个地方日后的前景、自身的能力和背景、朝廷的现状等多方面因素。

如果综合考虑下来,发现有利可图,譬如,如果自己现在过去,很可能在日后立下大功,平复此地,安定一方,那就一定会有人愿意主动前往!

虽然这个过程必定不容易,但是那又如何?

想要升官,想要立下大功,那不就是要做到别的官员做不到的事情吗?

只要自己的能力足够,背景足够,朝廷的情况也能够在自己的预估范围内,那么,一些别人不敢轻易处理的难事儿,那就是自己绝好的晋身之阶。

这样做的人一定有,而且绝对不算是什么少数。

但是现在,整个明朝朝廷,竟然真的是没有一个人愿意前去陕西那边,哪怕是担任三边总督这样绝对的位高权重的官职……

这说明,他们既对于陕西的现状非常为难,又对自己的能力没有信心——侧面证明了当前陕西现状的严峻程度,哪怕是搞党争,但是能够混到一二三品朝中大员的官员,那也绝对没有等闲之辈;同时,他们还对朝廷的情况没有信心——他们觉得除了自己难以应对外,朝廷也难以应对现在的局面……

至于说什么背景靠山之类,都到了三边总督这个地位了,他们本人就是靠山,无需多提。

所以,从这些官员们的反应就能够清除看出来,当时明朝朝廷——不是单指陕西,而是整个明朝朝廷的情况有多严峻!官员们本身,又对朝廷的未来持有一种差不多保守悲观的态度。

这样的朝廷,那就是真的要完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