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所知不多,但是知道的能有这样的名声的将领,也就是类似于韩信卫青霍去病他们吧……
这样的将领,要是存在,怎么着也应该之前就已经出头了啊!现在要是还没有出头,那估计就是没有——明朝都走到了这个地步,恐怕也就真的没有这样的天才人物。
当然,也可能确实有这样的天才,但是在军中就是出不了头……那就没办法了,朝廷只能祈祷这种人才还依旧停留在朝廷的军队中,没有因为缺乏军饷和才能无法施展被人压制于是干脆起义了……
“但是很难说诶,现在已经有多少个边军在逃跑之后先选择加入起义军的队伍了?”还有人道,对此抱有极高的信心。
确实,现在他们获得的消息是,起义军半系边军——这样多的边军数量,真的很难说里面是不是有那么一个两个天赋绝伦的人物……
【再有,另一个重要人物,和高迎祥一起投到了王嘉胤麾下,此人名叫张献忠。】
【张献忠起义的时间比较晚,是在崇祯三年,换言之,他起义没多久,就径直选择了带队投奔王嘉胤——此人的决断力也算是可见一斑。】
【按照现在的记载,张献忠有字,字秉吾,还有号,号敬轩,但是他却并非是什么有资财人家出身,相反,他就是贫苦出身。不过,他也确实读过书,以及,同样有着参军的经历。】
【万历三十四年九月十八,张献忠出生于陕西定边县柳树涧村,在读书参军之后,他在延安府当了一名捕快,后来被革职,转而又去了延绥从军——也有说法是他读书→当捕快→革职→参军,总之,在延绥参军后,他又犯了法,依律当斩,结果主将看他状貌奇异,似是有什么不凡之处,于是向总兵求情,最终,张献忠被重打一百军棍并且除名,随后,就返回了家乡。】
【崇祯三年,在王二、王嘉胤、王自用等人起事三年后,张献忠在家乡聚集起来了十八寨农民组成了一支起义军,响应王嘉胤,而他自己则自号为“八大王”,又因为他的外貌特征,军中也有人称呼他为“黄虎”。】
【而因为他小时候读过书,后来又参军接受过比较正规的军事训练,性情上又多智谋、果敢勇猛,还在很短时间内展示出了自己过人的指挥才能,因此,他和他的队伍都迅速成为了聚集起来的起义军中最有力的一支。】
朱棣无力捂脸。
读过书,参过军……具有这两项人生经历的人,跑过去组织了起义军……这完全就是灾难!彻头彻尾的灾难!
这简直比什么高迎祥一个人生阅历丰富、走南闯北且善骑射的人选择起义并且成为起义首领,还要灾难!
高迎祥再如何阅历丰富,再如何走南闯北,再如何善骑射,那也没有正经读过书,也没有正经参过军,这就不一样,很不一样——读书,参军,那是真的不一样的,足以把一个人改造成一副全新的样子。
特别是当这个人本身脑子也很聪明灵活,不是死读书,也不是浑浑噩噩参军的时候。
聪明灵活的人,读书,就真的能够从中学到东西,虽然未必是朝廷和科举需要的东西……在参军的时候,他们也能够学到东西,虽然未必是朝廷和将领们希望他学到的东西……
但是只要他们学会了,学到了,哪怕只有一种,当这种人决意和朝廷作对的时候,杀伤力也已经非常大。
更不要说,张献忠他是真的二者兼备!
这太可怕了……
书生造反十年不成,但是读过书的人真的成功造反,那么杀伤力就一定不容小觑,比如西年的黄巢;士卒造反虽然容易有些声势,但是因为他们见识不足脑子不灵光,所以容易很快被镇压下去……
但是当这二者结合,朱棣觉得,自己已经能够确定这个张献忠的日后了——他的成就……或者说,对大明的摧残,一定会别高迎祥还要大。
高迎祥只要运气不要太差,莫名其妙早早死了的话,就一定能够成为那个大明的心腹大患;而张献忠,他会成为更大的心腹大患。
这种人,这种人——那个将领看人确实挺准的,这个张献忠状貌奇异,日后确实是有一番成就,但是问题是,他不是朝廷喜欢的那种成就啊!他的成就,是踩在大明身上获得的!不是帮助大明变得更好!
当时怎么就求情了,没有直接把他弄死呢?都已经依律当斩了啊!
——朱棣咬牙切齿,突然觉得,军中的纪律建设有必要加强一下,不能日后再出现这种情况了,一个该处斩之人,被求情就被放过了……
这就是缺乏纪律!
要是这个主将遵守纪律没有求情,或者,主将求情了,但是总兵恪守军纪,没有听从这个求情,按照纪律处理,那怎么还会有这个张献忠在大明的江山上搅风搅雨?
加强纪律,必须加强!不用等到日后,现在——等到故事结束之后,他就让人去专门加强纪律!
【是的,明末的农民起义还有一个特点,即在一定时间段内,不同的起义军还聚集到了一起,共推盟主——不是类似于绝对首领的那种,而是盟主——带领所有队伍一起转战四方,这种做法有效增强了起义军的力量和互相配合。】
“啊……”刘彻有点同情明朝了。
这明朝末年的起义军,还真的和之前朝代的起义军有点不一样,有了很重要的一个进步之处……
这对于起义军本身来说自然是好事儿,有所进步啊;但是对于朝廷和皇帝来说,就是噩耗了——进步什么呢?为什么要进步呢?维持原状不好吗?
但是没办法,人家就是进步了,虽然也未必是读史所以进步,但这更加可怕——不需要读史,只需要根据当前情况,就能自动自发觉得,应该聚集到一处,把力量放在一起,达成配合……
这样的人,那就是绝对的人才,至少在对于战局态势上是人才。这样的人才,手下有了人手,其他人愿意听命,那他能够做到的事情,就会非常非常多。说不得,能直接让明朝人仰马翻,甚至效仿黄巢或者超越黄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