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历史直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第1028章 三十六营·马守应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王自用带着余部逃出后,被推举为领袖,他还成功召集了当时在山西境内的其他起义军,结成了一个联盟,编为了三十六营——虽然这只是一个非常松散的联盟,但是最起码,起义军已经在名义上形成了联盟,和之前彻底各自为战的情况已经有所不同了。】

【这三十六营,就是指各个起义军都以“营”为单位,每个“营”都有自己的首领,各个“营”之间相对独立,各自为战,有时会合在一起一同作战,而各个“营”的首领之间属于平级关系,并不互相节制。】

【比如,高迎祥所部就是一个“营”,高迎祥就是这个“营”的首领,而他并不会听从另一个“营”的首领张献忠的命令。】

【而三十六营的兵力,差不多是在二十万上下。】

【但是关于三十六营到底是哪三十六营,具体都是谁,则记载并不明确——因为不论是官方史书还是各种野史杂谈的作者,都不是什么起义军的参与人员,对于起义军的内部组织情况并不十分了解。】

【同时,起义军当时属于高度流动作战,几乎所有队伍在很长一段时间中,都是一会儿在山西,一会儿就在陕西,且流动时间、情况并不明确,所以更加难以让外人摸清情况。】

【总体来说,三十六营中比较有名的人物还是大体上能够确定的,其中包括:紫金梁王自用,八大王张献忠,闯王高迎祥,闯将李自成,曹操罗汝才,闯塌天刘国能,老回回马守应,革里眼贺一龙,左金王贺锦。】

【另外,还有诸如点灯子赵胜、不沾泥张存孟、七郎、大天王、九条龙、八金刚、混天王映山红等多个小规模的起义军队伍。】

朱元璋点头又摇头。

“这情况确实是下一阶段了……”他有几分感慨。

没错,这确实是进入下一阶段了。

虽然曹文昭成功杀死了王嘉胤,还重创了王嘉胤所部,但是这却并不是大明走向胜利的一个节点,反而是这一系列民变走向下一个高潮的节点。

自古以来,起义军在最开始基本上都是一盘散沙,各自为战;而后来,有的能够联合到一起去,组成一支队伍,,最终能否获胜不好说,但是在这个阶段上,合兵之后的起义军的力量确实就会壮大许多,不少朝廷从这个时候开始,就渐渐地拿起义军没办法了。

而大明末年的这些起义军,民变,他们最开始的时候同样是一盘散沙,各自为战,虽然说是“响应起义”,但这也就是名头上而已,实际上他朱元璋还不明白?

但是这个时候,起义军达成了初步的联合——这个时候,才是崇祯四年,距离起义最开始的天启末年,满打满算也不过五年时间。

按照历史上的例子来算,这个达成初步联合的时间其实是比较早的了……不乏有起义军能够各自为战上个十年左右,才会愿意、才能达成初步联合。

而同时,大明末年这些起义军的联合情况还有所不同,不是直接并入到某个人的麾下,对这个人称臣,成为这个人的臣属——实际上到底是不是指哪儿打哪儿,还是说只是看情况看心情决定要不要听令那是另一回事儿。

但是以王自用为首的这些人,他们虽然确实是推举了王自用作为首领,但是这却并非是寻常的那种称臣合兵,而是有点类似于周天子的那种“共主”的状态,王嘉胤是名义上的首领,是所有人的上级,但是他也并不能够随意指挥这些底下的部众……

这和那种称臣合兵的关键差别,就是名分问题。

那种虽然也可能根本不能随便指挥下面的人,但是名分却已经确立,就像是自己当年那样,虽然未必听从韩林儿的命令,但是名义上,自己就是韩林儿的臣子,因此在有些方面确实有点顾虑。

可是王自用他们不同。

他们从名份上就没有这种臣属关系!

这可能有不足之处,但是也必然是有其优点。

况且,王自用不能随意指挥下面的各路队伍,不等于他不能指挥啊!他们还是可以共同作战的。

【而在这里,我们再顺带介绍一下这三十六营中的“老回回马守应,革里眼贺一龙,左金王贺锦”。】

【老回回马守应,革里眼贺一龙,左金王贺锦三人的队伍,后来又加上了刘希尧、蔺养成两人的队伍,组成了“回革五营”,或者叫做“革左五营”,其中,又以马守应为首。】

【马守应,号“老回回”,看到这个号,大家就应该能够看出来不同了——顾名思义,老回回,马守应确实并非汉族人,而是回族人。】

“回族?!”不少汉人百姓惊讶不已。

他们中不少人其实都没有见过汉人以外的人,有的人在这个神迹出现之前,甚至可能都没有听说过其他民族的人,只知道汉人而已。

不过,后来虽然众人都渐渐知晓有其他的民族的人,,但是对他们也并不熟悉,更不了解,甚至其实还多少觉得那些人和自己完全不一样,至于是什么完全不一样,那也说不上来。

所以,现在看到在明末的大起义的起义军中,竟然有回族人作为首领,甚至其麾下的许多士卒也是回族人,他们自然倍感惊讶。

“竟然还有别的民族的人也参与起义……”有人感慨,“我还以为这就是咱们汉人的事情呢……”

周围的人也感慨纷纷,一个人想起自己之前无意间看见的消息,便道:“不过说起来,好像那陕西那块儿地方,就是什么回族比较多的样子。”

这确实是不少人有点意外的地方:“啊?竟是这样?”

“那可不,据说他们那边就是挨着那北面,所以外族人就比较多一点……”

陕西在北面,所以挨着那些边境,所以外族人会多一点,这个逻辑众人都表示理解。这么一想,倒也不如何惊讶了。

反正之前不是据说那元朝末年的时候,蒙古人也反了朝廷了么,也不是第一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