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娶妻一个月,才知岳父朱元璋 > 第691章 你们就没有一点责任吗?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91章 你们就没有一点责任吗?

“唉……”

陆知白抚着下巴,望着这群年轻门生,若有所思,愁绪在眼底打转。

这群孩子虽聪慧过人,可在官场的波谲云诡里,到底还是太过稚嫩。

平日里他护着,可真到了独自应对风浪时,又有几分底气?

总不能一辈子躲在他的羽翼之下。

关键是,为师还指望你们提高斗争能力,将来疯狂输出呢……

但现在。

没有怪可以打。

这还怎么蹭蹭长经验啊?

那些坏心眼的家伙,你们倒是A上来啊!

抛开事实不谈,这些学生过得这么平顺,你们就没有一点责任吗?

众人瞧着他那副发愁模样,自然知晓这是玩笑话。

杨士奇率先笑道:

“恩师又打趣我们,不过好在还年轻,往后日子长,总能多经些风浪,把眼睛擦得更亮些。”

陆知白微微颔首,正色道:

“话虽如此,你们也得学着留个心眼。

就说那国子祭酒宋讷,世人皆知他为人严苛,整日板着脸,罚这个罚那个,可在我看来,这样的人反倒算好相处。”

大家闻言,倒是都思考起来。

杨士奇眸光微闪,接口道:

“学生明白,比起那些表面笑呵呵,背后捅刀子的两面三刀之徒,宋祭酒的严苛倒显得磊落许多。”

“正是如此。”陆知白赞许地看了他一眼,

“宋讷虽严厉,可他心中有原则,行事有底线,倒也算能以身作则。只要你按规矩办事,便不必担心他暗中算计。

可那些笑里藏刀的人,表面上与你称兄道弟,指不定何时就在你背后使绊子。

你们既要学他的原则,更要警惕旁人的算计,看不见的阴招。”

蹇义若有所思地点头:

“恩师所言极是,往后与人交往,学生定会多留个心眼,仔细分辨对方的真心假意。”

一群人中只有郁新年纪最大些,已经三十好几,他挑眉笑道:

“多跟人接触,许多事慢慢就晓得了。”

陆知白看着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心中稍感欣慰。

这些家伙悟性极高,一点就通,只是太年轻,需要多些历练。

陆知白笑道:“我倒是宁愿你们多吃点小亏,好见识人性……”

“吃亏是福,”他笑呵呵的端起茶盏,“吃过一次亏后,就会从中汲取教训,增长经验。

是用一时的损失换取对世事更清醒的认知,在人生旅程中,能够避开更多潜在的陷阱,走得更稳更远。这就是福。”

大家纷纷点头称是。

屋内一时陷入短暂的静默,唯有烛芯爆裂的轻响。

蹇义忽然开口,语气里带着几分感慨:

“说起来,周志新那小子当真叫人佩服。

明明能走恩荫入仕的捷径,偏要一头扎进科举考场,受那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考验……”

“这个决定,确实出人意料,”郁新摇头笑叹,“能有这份心气,想必他日后成就不会差。”

杨士奇将算盘推到一旁,目光落在跳动的烛火上:

“恩荫也好、举荐也罢,旁人总爱说我们是‘侥幸’。

可周志新走科举,会不会也有人说三道四,质疑考官?”

他笑了一笑:“这世道,哪有不被议论的路?”

话音未落,陆知白忽然轻叩桌面,笑了:

“你们也不必将周志新看得太高。

恩荫与科举,不过是殊途同归。”

“旁人说你们是‘幸进之徒’,可若没真本事,便是把尚书的位子让给他们,能坐得稳吗?”

蹇义张了张嘴,终究将“可我们现在确实借了恩师的光”这句话咽了回去。

陆知白似是看穿他的心思,笑道:

“你们要去考,也不是考不上,只是没有必要费那个功夫。

人家还在研究四书五经,八股,你们却已经摸明白了衙门运作,内行人才知道的规则,这些都是资历财富……”

他目光扫过众人,字字如重锤:

“风物长宜放眼量,你们要自信一些。全国有那么多年轻学子,为何我单单找你们过来?”

他抬高了声音:“因为我坚信你们一个个才智过人,将来是要以政绩,以德行,名留青史的!”

夏原吉低头攥紧毛笔,喉结动了动。

这话听着热血沸腾。

可“名留青史”四字,于他们这些寒门出身的小官而言,实在太过遥远……

他曾在户部深夜对账时,望着窗外的残月想过,若能安稳升迁、造福一方,便已是此生大幸。

哪还敢奢求青史留名?

杨士奇直接是笑了。

“恩师,”蹇义露出几分忐忑,“我们……真能做到吗?”

陆知白笑了。

“你们看这烛火,”他伸手拢住跳跃的火苗,“若连照亮一间屋子的勇气都没有,又如何驱散天下的黑暗?

莫要被‘恩荫’‘举荐’什么的缚住手脚,这只不过是一种入仕手段。那些骂你们‘幸进’的人,连当面骂的胆子都没有吧。”

屋内气氛渐渐灼热起来。

蹇义挺直脊背,眼中有光:

“恩师说得对!周师兄能拼,我们为何不能?他靠科举闯功名,我们便以才学报天下!”

郁新跟着朗笑一声:

“不错!往后谁再敢拿出身说事,我便用政绩堵他的嘴!”

夏原吉平静的说:“人生还长。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陆知白看着学生们眼中重新燃起的斗志,这才满意地点点头。

或许这些年轻人仍会在深夜里辗转反侧,暗自揣度自己是否真能担得起“名留青史”四字。

但就像此刻跳动的烛火,只要心怀光明,终能照亮一方天地。

……

第二天。

夜幕低垂。

科学院的阶梯教室内烛火通明。

学子们围坐一堂,脸上洋溢着抑制不住的兴奋与自豪。

黄河水患之事尘埃落定,陆知白凭借着超前的气象预测,成功带领朝廷避免了一场巨大的灾难。

科学院的声名如日中天。

而作为陆知白亲自教导的科举班学生,他们更是倍感荣耀,心中对陆知白的敬佩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侯爷来了!”

随着一声呼喊,学子们立刻齐刷刷地站起身。

陆知白刚迈进门槛,便被一股炽热的求知氛围所包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