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穿越后一直在种田 > 第123章 比金粉更亮的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三日后,陆锦棠带着查抄的经史子集去普惠园时,正撞见杨明汐蹲在蒙学的窗台下,给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梳头发。

那孩子手里攥着半块麦饼,饼渣沾在嘴角,看见陆锦棠怀里的书箱,眼睛亮得像浸了水的黑曜石。

“陆大人来得巧,”杨明汐直起身,围裙上还沾着草药汁,“昨日刚请了位退隐的老秀才来教蒙学,先生说这些孩子里有两个认字极快,尤其是那个叫小石头的,前日教他写‘人’字,今日竟能描出‘国’字的轮廓了。”

陆锦棠顺着她的目光望去,窗内的土炕上,十几个孩子正围着一张矮桌,用树枝在沙盘里写字。

最角落里,一个穿洗得发白青布衫的男孩背对着门,肩膀微微耸动——那是前户部侍郎的幼子,其父去年因贪墨被斩,他刚进普惠园时整日沉默,连饭都不肯多吃。

“他前日偷偷把自己的麦饼分给了流民家的小丫头,”杨明汐轻声道,“孩子们的心,比谁都干净。”

正说着,老秀才拿着戒尺出来,脸上却带着笑意:“陆大人,您送来的《千字文》正好用上,只是……有几本医书被孩子们翻得卷了角,说是想认得‘甘草’‘柴胡’的字,将来帮杨姑娘晒药呢。”

陆锦棠失笑,刚要说话,却见顺天府的差役匆匆赶来,手里捧着一封火漆印的急报:“陆大人,西北军镇八百里加急,杨姑娘在甘州府的医馆出事了。”

杨明汐的脸色猛地一白。

展开信纸,字迹是医馆的学徒写的,歪歪扭扭却透着慌张:甘州知府的小舅子强占药局库房,说要改做酒坊,还打伤了两个学包扎的军眷妇人。

晚儿去理论,反被诬陷“私通边军”,如今被暂押在府衙。

“岂有此理!”陆锦棠捏紧信纸,指节泛白,“上月派去甘州府的医科进士何在?”

“进士老爷去凉州巡查分坊了,昨日才动身,怕是还没收到消息。”差役回话时,声音发颤。

窗内的孩子们不知发生了什么,只看见杨明汐红了眼眶,那个曾是侍郎幼子的男孩忽然跑出来,把手里的沙盘往前一推:“杨姐姐别哭,我认得‘冤’字了,我去告诉皇上,他们欺负你!”

陆锦棠心头一震。他摸了摸男孩的头,转头对杨明汐道:“你守着普惠园,我现在就进宫。甘州知府敢动惠民药局,背后定有猫腻,正好借着这事,查查西北官场的积弊。”

赶到养心殿时,皇上正在看松江府送来的药苗收成账册。

听闻此事,他把账册往案上一放,指尖在“廉”字砚台上轻轻叩了叩:“朕早说过,毒草拔了,根须未必除净。传旨,让督察院左都御史带着那三位医科进士,即刻奔赴甘州府——不仅要查清库房被占的事,还要核校西北三州的药局账目,看看是谁在背后伸手。”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陆锦棠带来的沙盘上——那男孩写的“冤”字虽歪,却一笔一划极认真。

“再传一道口谕给甘州府衙,苏晚是朕亲准的医局提领,谁敢动她,先摘了顶戴再说。”

七日后,甘州府的消息传回京城。

督察院不仅查抄了强占库房的知府小舅子,还顺藤摸出了甘州知府与边军粮官勾结,挪用军饷填补药局亏空的旧案。

那三位医科进士在凉州分坊的军眷中访得实证,连带着揪出了两个隐匿在药局里的贪腐小吏。

杨明汐回普惠园那天,孩子们排着队在门口等她。

那个侍郎幼子捧着一本被翻旧的《简易医方》,指着其中一页:“杨姐姐,我学会‘止血’两个字了,以后我帮你抄医书好不好?”

陆锦棠站在廊下,看着杨明汐接过书,眼眶又红了。

远处,太液池的红鲤正甩着尾巴,搅碎了满池金光。

皇上不知何时站在他身后,手里拿着新拟的圣旨——要在西北军镇设“军民共督药局”,让军眷与地方乡绅一同看管账目。

“你看,”皇上指着那群围着杨明汐的孩子,“去年他们还在阴影里,如今也敢替人出头了。这天下的窟窿,原不是靠咱们填,是靠这些一点点长起来的新绿,自己把缝隙撑满。”

陆锦棠望着蒙学窗内飘出的读书声,又望向西北的方向——那里,新的药苗该破土了。

暮春的风拂过御花园,柳条新抽的嫩芽上,正沾着比金粉更亮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