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弛的办公室内,厚重的丝绒窗帘半掩着,隔绝了南洋午后灼热的阳光。
他背靠在宽大的真皮座椅里,眉头微蹙,手中捧着一本昂撒文书籍,正仔细阅读着。
那书的封面略显诡异、印着南极冰原与怪异山脉轮廓。
书本身不厚,是简单的平装书,但是标题却很唬人——《At the mountains of madness》(疯狂山脉)。
在张弛面前的桌子上,还散落着几本同样风格的作品。
《the call of cthulhu》(克苏鲁的呼唤)、《the Shadow over Innsmouth》(印斯茅斯的阴影)。
说来惭愧,虽然前世做学生的时候,在网上遇到什么克苏鲁发糖,不可名状的恐怖这种梗的时候,张弛都能跟着拽上几句。
但他其实既没有看过小说原着,也没有正经跑过coc的团,充其量就是嘴上扯两句。
来到这个世界后,他才偶然发现,这些散发着冰冷、宇宙级恐惧气息的作品,其作者霍华德·菲利普斯·洛夫克拉夫特(h.p. Lovecraft),早已在1937年便与世长辞。
对此,张弛只能说,哪怕是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这些搞文学创作的大佬们,脑洞也是大的出奇啊。
无论是外星人,穿越,还是重生复仇,银河冒险,当下的文学创作中早已有之。
甚至再过几年,J.R.R.托尔金的《魔戒》便将横空出世,精灵、矮人、兽人、哥布林这些奇幻种族将随着中土世界的画卷徐徐展开,成为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共同记忆。
当然,那些关于欲求不满的女精灵、女骑士与哥布林之间不可描述的“奇怪故事”,还得耐心等到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的二十一世纪,才会在特定的阴暗角落里蓬勃生长......
于是准备在冷战中,在文化阵线上发力的张弛,干脆让人在白鹰把包含洛夫克拉夫特的全套作品在内的,大量流行作品买来,大概阅读后作为未来对西方宣传方向的参考。
此时,洛夫克拉夫特所创造的“克苏鲁神话”体系,尚属小众,如同深海中沉睡的巨兽,尚未掀起席卷全球的惊涛骇浪。
但其内核——对未知的恐惧、对宇宙浩瀚下人类渺小的绝望、以及那些潜伏于文明阴影之下的不可名状的“旧日支配者”的描述,却已经在特定的读者群中投下了长久的心理阴影。
只是由于世界大战的再次爆发,目前全世界的文娱事业正处在畸形爆发的状态。
凡是对打仗有利的,比如宣传电影,漫画,小说,都蓬勃发展。而与战争无关的题材则无人问津。
张弛的目光扫过书页上那些描述着远古者(Elder things)在南极建造巨大非欧几里得城市的段落,嘴角却勾起一丝意味深长的弧度。
他并非沉迷于这些惊悚故事本身,而是在思考其背后所代表的、西方世界对“异域”和“未知”的复杂心态。
是恐惧?是好奇?还是一种根深蒂固的白人优越感下潜藏着的窥探欲?
“恐惧源于未知,而好奇则驱动探索和传播......”张弛将脸埋藏在阴影里,低声自语,“西方人喜欢在他们的故事里塑造‘他者’,无论是洛夫克拉夫特笔下那些来自群星的恐怖存在,还是即将被托尔金定义的兽人、精灵、迈雅......”
“本质上,都是对他们自身文明边界之外事物的想象投射。而我们南洋......甚至整个东方,对于他们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片充满香料、黄金、异域风情,却也笼罩着‘黄祸’阴影的神秘‘他者’?”
他合上《疯狂山脉》,将其推到一边。
克苏鲁神话的冰冷宇宙观暂时不是他想要的传播利器。
他需要的是更温暖、更易于传播、更能塑造正面形象的宣传武器。
“报告!”门外传来清脆而略显稚嫩的声音。
“进来吧。”张弛坐直身体,脸上露出一丝温和笑意。
门被推开,一个约莫十七八岁的少年快步走了进来。
他穿着一身裁剪合体的南洋国防军军官制服,身姿挺拔,眼神明亮,带着少年人特有的蓬勃朝气,正是被张弛“发配”到宣传部门当“钦差大臣”历练的小七。
“总司令。”小七立正敬礼,动作标准有力,但眉梢眼角还残留着一丝少年人特有的活泼。
“坐。”张弛指了指对面的椅子,“交给你的‘功课’,看得怎么样了?”
小七眼睛一亮,立刻从随身携带的帆布包里掏出几本花花绿绿的杂志和画册,献宝似的放在张弛桌上:
“报告总司令,都看了,可有意思了。”
“哦?”张弛轻轻敲了敲桌子,温和的道,“那你站在少年的角度讲一讲,这些漫画有意思在哪里?”
他拿起一本封面印着胸口画着巨大“S”、身披红蓝紧身衣、单手托举汽车翻译成了华语的超人漫画:
“这个里边的超人,力大无穷,会飞,眼睛能发射热射线,专门打击罪犯,保护大都会。虽然有点夸张,但看着真带劲。”
接着他又拿起一本画风更写实、色调偏暗的漫画:
“这个是蝙蝠侠,布鲁斯·韦恩,是个没有超能力的富豪,靠装备和脑子打击哥谭市的犯罪,也挺帅的。”
最后,他拿起一本画风独特、线条简洁明快、充满欧罗巴风情的漫画,封面上是一个顶着标志性翘起一撮金发、带着小白狗、穿着灯笼裤的年轻记者形象。
“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这个。”小七语气明显兴奋起来,“《丁丁历险记》。是低地高卢的埃尔热画的。这个丁丁是个记者,带着他的小狗白雪满世界冒险,抓坏人,破奇案,可精彩了。”
对于在参加远征军之前,从未出过国的小七来说,这些描述全世界各处的漫画,向他展示了一个完全不同,超乎他想象的海外世界。
尤其是漫画这种特殊载体,其相比与枯燥的小说、文字,更加生动形象,也更适合小七这样刚识字一两年的少年。
小七翻开其中一本《蓝莲花》,指着里面充满华夏元素的画面,献宝斯似的道:
“总司令您看这本,讲的是丁丁在民国沪上,揭露国际鸦片贩子的阴谋,还帮助了当地的朋友对抗鬼子侵略者。
画得可好了,里面的民国城市、人物、还有街上的汉字招牌,都画得很认真。
埃尔热肯定花了很多心思研究,不像有些漫画,把咱们华人画得怪模怪样的。”
小七说的就是类似傅满洲那种,眯眯眼,猥琐的小胡子,猪尾巴一般的大辫子,之类的明显丑化的华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