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岛上,苏门答腊的丛林里,婆罗洲的油井旁,战斗还在继续。
然而,在南洋合众国的腹地,一处地图上绝不会有任何标记的山谷深处,另一种决定未来战争形态的力量,正在悄无声息地孕育。
这里对外挂牌是“南洋合众国国立飞行器技术研究院”,代号404所,听起来像个普通的学术机构。
但实际上,这里是张弛建立的,与专攻陆战载具的“南洋合众国特种战术车辆联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并列的两大尖端装备孵化器之一。
而在它们之上,还有一个更为神秘、权限更高的“曙光”机构。
也就是张弛虚构起来的,南洋最高级别的科研场所,用来掩饰系统出品的各类超越当前科技水平的工业产线、设备的‘障眼法’。
今天,401所核心区域,一座巨大的、守卫森严的机库内。
机库中央,一架造型流畅、线条锐利、涂装着陌生灰绿色迷彩的飞行器,正静静地停放在那里。
它没有传统的固定大型机翼,头顶巨大的旋翼叶片微微垂下,机首尖锐如喙,机身狭长而紧凑,与当时世界上所有已知的飞机都截然不同,浑身散发着一种来自未来的冰冷科幻感。
它,就是张弛从那个只有他能接触的“战争雷霆系统”中,耗费了高达银狮币,合8.8吨白银,按照银价折合近二十万刀巨资,兑换而来的——
白鹰直升机科技树,V级初始载具【Ah-1G休伊眼镜蛇武装直升机】。
这笔钱,在当下自然很昂贵。
但它带来的价值,无法用金钱衡量。
站在它面前的,是以一位中年男子为首的十几名航空科研人员。
为首者名叫朱家仁,今年四十五岁,面容儒雅,但眼神中充满了资深工程师特有的敏锐与执着。
他二十年前从东吴附中毕业,便远渡重洋赴白鹰留学,二十六年在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拿下学位,是真材实料的顶尖人才。
毕业后,他在芝加哥休斯、底特律等多家白鹰飞机制造厂工作过,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抗战爆发,他怀着一腔热血回国,被调到春城第一飞机制造厂担任厂长,主持研制“研驱零”战斗机,试图为积弱的祖国撑起一片天空。
去年(44年),深感螺旋桨飞机潜力将尽的他,开始将目光投向更具前瞻性的直升机领域。
然而,国内环境的艰难,尤其是白党令人绝望的腐败和低效,让他空有抱负却难以施展。
今年,在北上的陈老大的号召下,他和许多同样心怀理想、不甘沉沦的技术专家一样,毅然决然南下,投奔了这片充满生机和希望的新土地。
此刻,朱家仁仰头看着这架代号“休伊眼镜蛇”的钢铁造物,嘴唇微微颤抖,半晌才喃喃道:
“这……这简直是天外造物……这线条,这布局……跟我们之前弄的那些水管架子、空中拖拉机,完全不是一回事。”(图)
二战时期的初代直升机,相当简陋、仿佛水管工作品
他身后的团队成员们也无不目瞪口呆,议论纷纷。
“这造型……为了减阻?”
“看那座舱,是串列布局。”
“这蒙皮工艺……这铆接技术……”
张弛站在一旁,看着这群国家最宝贵的人才们露出的震撼表情,心中满意。
他走上前,拍了拍冰凉的机体蒙皮,开始介绍:
“诸位,这就是我们未来的方向之一。Ah-1G「休伊眼镜蛇」,一种专业的武装直升机。”
这架代号“休伊眼镜蛇”的钢铁猛兽,其设计理念并非凭空而来。
在张弛所知的另一段时空轨迹中,约二十年后,远在安南的热带丛林里,自称世界第一的白鹰军队,正被神出鬼没的游击队折腾得焦头烂额。
他们当时急缺一种能紧密支援地面部队、高效压制零星火力的空中平台。
无奈之下,只能把Uh-1“休伊”通用直升机临时装上机枪和火箭巢,顶上去凑数。
这种“魔改”货色,火力贫弱,装甲约等于无,飞行性能还因为外挂武器大打折扣,在战场上空活脱脱就是个“飞行棺材”或者“空中靶子”,损失惨重。
被逼急了的白鹰陆军火速招标,迫切需要一款专业的、为杀戮而生的武装直升机。
最终,贝尔公司拿出的model 209方案脱颖而出。
之后,65年,原型机首飞;67年,Ah-1G“休伊眼镜蛇”正式服役,人类战争史上第一款专门设计的武装直升机就此登上舞台。
此刻呈现在朱家仁等人眼前的,正是这架传奇战机。
它的设计极其聪明,充分体现了实用主义哲学,大量采用了经过战场检验的Uh-1“休伊”的成熟部件,比如发动机和主传动系统,大大降低了研发风险和后勤压力。
但它的气动布局却是革命性的。
整个机身被设计得细长而低矮,尖锐的机鼻如同毒蛇之吻,减少了阻力,也极大地缩小了被弹面积。
最显着的特征就是那串列式双座座舱。
飞行员坐在后上方,拥有良好的视野;炮手\/副驾驶坐在前下方,专注于操作武器。
这种布局不仅减少了正面投影,更赋予了它一种类似战斗机的流线型美感,与45年当前那些仿佛用锅炉钢板和脚手架拼凑起来的实验直升机相比,简直是跨越时代的科幻造物。
结果就是,它比它笨重的“休伊”兄弟飞得更快,更灵活,更不容易被击中。
在想象中安南那茂密的丛林树冠之上,它仿佛成了一条致命而敏捷的“眼镜蛇”,而非臃肿的“空中拖拉机”。
“最大速度,277公里每小时。爬升率,每秒8.2米。实用升限,接近3500米。”
张弛报出的数据,每一项都让朱家仁等人眼角直跳——这性能,碾压现在所有实验中的直升机。
“空重不到3吨,但火力凶猛。机头可以安装两挺7.62毫米的m134型电动转管机枪,射速极高,如同金属风暴。
两侧短翼可以挂载4个19联装的火箭发射巢,对地面软目标和轻装甲目标有毁灭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