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大宋官员俸禄主要由货币、实物、土地及杂项补贴构成,所以高官一时间也可以不花钱,只靠实物俸禄便过得体面(前提是他们不铺张浪费),不过五品官以下就必须要花钱购买粮食和布匹了,否则只靠朝廷发的粟米和布料会有点不体面。
因此很快就有官吏拿着钞票去新市购买粮食,买粮的官吏一开始把钞票的含金量等同于钱引,所以打算先花掉免得贬值,结果等他到了新市的官营米店后发现对方居然是按照面值收取的,忍不住吃了一惊。
(这个时期的资料比较乱,理论上这个时候的钱引的实际购买力是币值的七成到八成之间)
然后这名官员又检查了一下买到的大米,发现质量很好,并非陈米糊弄了事。
(其实网友们送来的粮食按照现代的标准已经是陈米了)
好奇心大起的官员又问若是没有钞票,能否买这里的粮食,店里的伙计回答用铜钱、银子、钱引都可以买,不过钱引要验真伪,而且不能全额承兑,只能按市价八成来。
于是这名官员干脆带着粮食在商业区中转了转,发现这里不止卖粮食,油盐糖醋布匹茶叶固然随处可见,甚至还有许多稀罕商品,看起来像是市舶司流出来的海外货。
而且价格也不贵。
这个消息迅速在官员当中传播,很快就有更多的官员来买东西——以往的经验告诉他们,一种新钱币在刚刚发行的时候是最值钱的,而且用这些钱还能买到一些平日里不好买的稀罕货。
比如那种白色的糖,又或者海外的香料。
然后官员们很快发现这里不止卖各种日常市面上常见的商品,甚至还卖瓷器,而且是官窑产出的瓷器,不过当他们想要购买的时候,却被告知这些瓷器购买不仅要钞票,还需要一种“瓷器票”,只不过这种瓷器票从哪来,店家就不肯说了,只说诸位相公迟早是要知道的。
(这里的相公是普通百姓对不认识的高官的称呼,不是指对面是宰相或者枢密使)
......
在官员们和宫里的侍卫、宫人、帮佣的带动下,很快整个临安城的百姓都知道这个新集市不但商品繁多,而且有士兵巡逻维持秩序,严厉打击各种泼皮无赖,卖的东西也货真价实、足斤足两,而且什么钱都收。
所以很快百姓们也开始来这里采买东西,也有一些脑子灵活的小商小贩跑来附近卖东西——虽然他们进不去这个新集市,但是不妨碍他们认识到这里人流量大,潜在的客户更多。
因为有的货物去晚了就没了,所以如今开早市前就会有人在集市外排队,一些卖早点的商贩就会在外面支起来自家摊子,卖点早点。
王次翁就是这个时候穿着便服混进外面等待开市的人群之中的。
“莫挤莫挤!”两名厢军出身的护卫手持长戟维持秩序,他们如今穿着青色短打,胸前缝着“市卫”二字——这是刘禅新创的名号,专司商业区治安。往日里这些厢军只能做些杂役,跟真正的士兵没得比,此刻穿上这身衣服却精神了不少,也不复昔日颓废模样。
毕竟当市场卫士真的可以拿足每月的钱粮啊!
条件是不许偷鸡摸狗、敲诈商户、监守自盗、内外勾结——零零散散的要求足有十几条。
早先有人不当回事儿,结果事儿发了被问罪,还被扒去市卫衣服赶走,只能去当流民,于是剩下的人都老老实实珍惜自己的岗位了。
王次翁穿的是普通衣服,自然不会跑去跟对方显摆自己的身份,他看了看维持秩序的市卫,知道对方不开门前是进不去了,心想自己来的有点早了。
这时空气中传来一股香味,却是一旁的小吃摊上传来的——如今这些小吃商贩自发形成了“早餐一条街”,市卫也不干涉他们在市场外的行动,只是要求其必须打扫干净客人吃饭留下的垃圾,不许污染集市环境。
王次翁随即感到肚子有点饥饿,其实他出门前吃了早饭,不过这街上不少早点都香气扑鼻,让他忍不住决定在吃一点。
然后他就随便挑了个摊位坐下。
王次翁刚坐下,便听见身旁传来一声低低的咳嗽。他侧目一看,只见罗汝楫正低头喝粥,眼皮微抬,目光与他撞了个正着。两人皆是一愣,随即各自低头,装作互不相识。
这早点摊子一条街其实有不少小贩,会撞在一起也是稀奇,王次翁刚拿起筷子,又听见身后传来一声熟悉的嗓音:
“店家,来碗馎饦,多加些醋。”
(馎饦就是面片汤,此前叫汤饼,唐代谓之‘不托’,到了宋代又把北魏时候的“餺飥”称呼用起来了)
这声音让王次翁心头一跳,眼角余光瞥去,果然是范同!
范同显然也没料到会在这儿碰见熟人,刚坐下便瞧见了王次翁和罗汝楫,登时坐也不是站也不是,三人面面相觑,谁也没先开口。
就在这时,摊子外又传来脚步声,一个身材瘦削的男子走了进来,目光一扫,登时僵在原地。
正是万俟卨!
四人目光交错,空气仿佛凝固了一瞬。
王次翁心中感叹怎么今天休沐大家都撞到一起了,平日便是约好了也不会这么齐全,他随即冲着万俟卨招招手:
“万俟大官人,真巧啊,坐下来一并吃吧。”
罗汝楫最先反应过来,低头扒拉了两口粥,含糊道:“这粥不错。”
范同干笑一声,附和道:“是啊,比御街那家强。”
万俟卨脸色阴晴不定,犹豫片刻,终究还是坐了下来,只是不说话。
摊主是个精明的老汉,见这几位客人神色古怪,也不多问,只管端上热腾腾的馎饦和粥,又添了一碟腌萝卜,笑道:“几位客官慢用,小店用的米面和醋都是这新集进的货,味道极正!”
王次翁低头喝粥,心中却翻江倒海。
——自秦桧伏诛后,他们这些昔日依附秦党的官员,虽未被牵连问罪,但朝中风向骤变,谁也不敢再张扬。如今官家重用岳飞、韩世忠等人,又有整顿冗兵、分流冗官的举动,明摆着是要改弦更张,他前些日子以“岳飞无诏出兵”为理由弹劾岳飞,也是最后的奋力一搏,想要让官家重新考虑立场。
奈何帝不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