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城,五华山,乾清宫,养心殿,东直房。
“哎”
大明李晋王,端坐在宽敞华丽的太师椅上。
脸色复杂,双目混沌,深叹一口气,陷入尘封已久的回忆里。
“临国公啊”
“当年的汉中,都过去了近20年”
“老夫,今年39,也到了不惑之年,两鬓泛白”
“你呢,比老夫小几岁,也差不了几年啊”
说罢,豪气万丈的李晋王,停了下来,指了指自己的头发,上面已经出现了白头发。
是的,年仅39岁的他,就已经出现了白头发。
去年,前年,满清三路,十几万大军,围攻杀穿整个大西南。
那个时候,永历王朝,君臣子民,乱成一团,就已经差不多崩溃了。
但是,压力最大的人,无疑就是李定国,这个权势滔天的大军阀。
之前,秦晋之争,晋王派系,一直是老二,秦王孙可望是老大。
归根结底,还是孙可望功劳太大,威望很高。
军政一把抓,能稳定西南大局,保证军队的粮饷,能够扛住满清的进攻。
后来,孙可望想篡权自立,被一众朝廷的武夫军头抛弃,李定国成了最后的大赢家。
两年前,满清鞑子,杀进大西南,横扫几十万明军,罪责最大的,也是权势最大的李晋王。
很自然的,寝食难安,日夜懊悔,白头发肯定少不了。
“当年的事,两军相争”
“那时候,你也许想不明白,现在应该清楚了吧”
“没错”
“当年的义军,李闯王是三十六营盟主”
“可是,他老人家所做的事情,却不是盟主该做的啊”
“治世王刘希尧,争世王贺锦,曹操罗汝才,革里眼贺一龙,小袁营袁时中”
“这一个个的,投靠李闯王后,都是怎么死的?”
“他们的军队,后来又到了哪里?都姓李了吧”
“你们的闯王,身为义军盟主”
“为了自己的利益,争霸天下的雄心,残杀盟友,兼并友军”
“一个个的盟友,全被吃干抹净,不给别人留半条活路”
“这样的血腥屠夫,嗜血残暴,有何资格,做天下义军的领袖,盟主”
“这样的盟主,义父的大军,自然是远见远闪,避之不及”
、、、
是的,别看那个李闯王,曾经戴过两次绿帽,是一个穷邮差出身。
但无疑,他这个驿卒,是古往今来,最牛掰的邮差。
当年,歪脖子崇祯大帝,以经费不足为由,裁撤了全国的邮差驿卒。
失业以后的李自成,回到老家,又发现头顶绿油油。
一怒之下,挥刀干掉了自家的淫妇,亡命天涯,投了边军,最后走上了反抗暴政之路。
后来,舅舅高迎祥,在汉中被孙传庭伏击,被活捉送到了京城,变成了有名的片皮烤鸭。
继承了义军盟主之后的李闯王,那才叫一个狠呐。
横扫河南,硬是攻不下开封城,打了三次,输了三次。
气急败坏之下,直接开闸黄河水,来一个水淹开封城。
黄河两岸,变成了一片汪洋,更让几百万百姓,成了落汤鸡,无家可归。
这个老武夫杀胚,就是这么残暴,杀明军从不手软,对自己的义军同袍,更不含糊。
革里眼贺一龙,曹操罗汝才,小袁营袁时中,全是义军里面,较为强横的军阀。
那时候,各路明军,四面八方的围杀过来,撵杀兔子似的。
迫不得已,势力较小的流贼义军,只能投靠盟主李闯王,抱团取暖,共同抵御明军的围剿。
好家伙,枭雄李闯王,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实现自己问鼎九州的野心。
很干脆的,直接做掉不听话,桀骜不驯的军阀,再兼并其部,快速增强实力。
尤其是老贼头袁时中,他的小袁营,实力比较强劲,火器较猛,照样被干掉兼并。
所以说,像李闯王这种,所谓的义军盟主,其实就是乱世枭雄。
嗜血残暴,对敌人狠,对自己人更狠,毫无人性,更没有所谓的道德仁义。
李定国年近四旬,早就不是当年的小年轻了,义薄云天,忠心不二。
肯定不会认同,当年李闯王的做法,更没资格做三十六营的义军盟主。
“呵呵”
右侧的李来亨,听完这些责问,脸色阴沉,继续呵呵冷笑。
没办法,这里是皇宫大内,除了冷笑,冷言冷语,别无他法啊。
这要是,在外面任何一个地方,两个老武夫扛把子,早就怒吼嘶吼了。
“晋王殿下”
“你说的这些,很有问题啊”
“治世王刘希尧,争世王贺锦,乱世王蔺养成”
“他们三个,是自愿投靠的,俺的祖父,并没有欺压打压,更没有强制兼并”
“合营以后,俺的祖父,也没有亏待他们三个,全部做了制将军,是九侯之一”
“后来,北方大败,鞑子穷追不舍,俺的祖父,也兵败殒命”
“之后,他们几个首领,也是跟着家父的忠贞营,坚持抗清杀鞑子”
“最后,要么是病故,要么是战死沙场,忠贞营都没有加害暗害之心”
“至于”
“曹操罗汝才,革里眼贺一龙,小袁营袁时中”
“呵呵”
“这些老杀胚,一个个的桀骜不驯,听宣不听调,首鼠两端,风吹两边倒”
“晋王殿下,你也是带兵打仗的统帅”
“试问一下,这样军头兵头,不下死手干掉,还留着过年吗?”
、、、
说完后,昂着头,气势汹汹的李来亨,那是一点都不客气了。
是的,即便是义子义孙,他也是闯王系的嫡系子孙,忠贞营的扛把子。
眼前的李定国,即便是异姓亲王,他也不会怂包软蛋,容不得诋毁李闯王。
大明王朝,满清鞑子,农民起义军,混战几十年,满世界都是武夫杀胚。
世道就是如此,今天你砍我,明日我砍你,后天的事情,谁知道啊。
农民军,起义之初,军制乱的一塌糊涂。
军民混在一起,混乱不堪,一盘散沙,战斗力更是拉胯,被大明的精锐,满世界追杀。
但是,十几年过去了,流贼义军,越打越强,最后反杀京城,变成了抗清的主力。
归根结底,还是义军在进步,战场上学习,越打战斗力越强。
其中有一点,就是李闯王学精了,愈发的精明老练。
通过兼并各部,整编诸军,号令如一,才能拧成一股绳,反杀大明的围剿大军。
所以说,做了十几年统帅的李来亨,不认为他的祖父李闯王,做的不对。
他妈的,手底下,一大堆不听号令的将军,随时可能被人卖了,又怎么打仗啊。
更何况,听话的义军首领,李闯王也没有亏待啊。
制将军,能统领一部,九侯之一,更是光宗耀祖,风光无限好。
“呵呵”
看着李来亨,竭力维护他的老祖宗,不容他人亵渎似的。
老武夫李定国,也就不再纠结了,继续冷眼相看,呵呵冷笑。
抬起手,摆了一下,点头说道:
“好”
“他们几个,暂且不提”
“反正,他们也不是义父的手下”
是的,八大王张献忠,不是义军盟主。
李晋王是八大王的义子,更没有资格,去质疑李闯王的阴狠手段。
停顿了一下,李晋王酝酿了一会,脸色一正,目光冷冽,盯着对面质问道:
“崇祯十四年”
“信阳之战,义父兵败逃亡,被左良玉追杀”
“义父走投无路,带着一众兄弟,投了你们的李闯王”
“那时候,义父身边,仅存几百个残兵剩将,兄弟们更是伤痕累累,饥寒交迫”
“可是,你们身为义军盟主,又是做了什么呢?”
“哼”
“还是想趁着义父兵败,兵微将寡,乘人之危,趁机下死手”
“还好,义父命大,江湖朋友多”
“活曹操,更是义薄云天,私底下赠送五百骑兵,助义父脱困”
“还有”
“崇祯十六年”
“你们家闯王,雄霸关中,横扫中原,自号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
“呵呵”
“够威风,够气派,响彻天下啊”
“可是,你们家闯王,又做了什么呢?”
“以义军正统自居,传檄文,声讨四方,悬赏千金,求购义父的首级”
“义父在湖广,面对四面合围的明军,穷追不舍的左贼”
“几经生死,四处逃亡,苦苦支撑,还要遭受你们闯王的凌辱,苦苦相逼”
“最后,迫不得已,内外交困之下,义父只能放弃湖广,远走逃亡大西南”
“可是,即便是如此”
“到了四川,大西军刚刚稳下来,你们汉中的人,又杀上门来了”
“这是什么?是赶尽杀绝,还是斩草除根?”
“哼、、”
、、、
说到最后,稳重的李晋王,又是冷哼冷笑,甚至是咬牙切齿,怒目而视。
是的,十几年前,那时候的他,已经二十好几了。
跟着八大王,南征北讨,四处流窜,早就成了一营之主,更是八大王麾下,重要的义子大将。
当年的事情,那可是一清二楚,记忆犹新啊。
崇祯十四年后,李闯王就开始起势了。
两年过后,更是弄死孙传庭,打掉明朝关内最后的精锐,一统关中和中原。
可是,即便如此,这个李闯王,还是念念不忘,要弄死曾经的盟友,八大王张献忠。
最后,到了四川的八大王,也逃脱不了,李闯王的追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