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济公传奇 > 第485章 汉武帝信妄封禅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却说齐人公孙卿本是一个方士,因闻汉武帝新得宝鼎,也想乘此时会入宫面见当今皇帝,企图得个一官半职,因此胡编乱造凑成一本书,叫做《札》书,携带着这本自己编的书札入都,托人钻通了一条门路,把书献入。书中语多荒诞,书内说轩辕黄帝得宝鼎,修炼成仙,乘龙飞天是辛巳朔旦冬至,今岁大汉得宝鼎,适当己酉朔旦冬至,古今相符,足称繁盛祥瑞云云。

汉武帝刘彻阅览此书,很是觉得合自己心意,遂召公孙卿入宫见面,问此书为何人所作。公孙卿随意捏造,说是受诸申公,且言申公已死,只有此书遗下。汉武帝信以为真,且问申公有无他语。公孙卿又答道:“申公曾谓大汉肇兴,正与黄帝时代,运数相合。大约高皇帝后,或孙或曾孙,圣圣相承,必有宝鼎出现,宝鼎一出,上与神通,应该封禅,重行黄帝故事。今宝鼎适符圣瑞,可见申公所言,真实不虚了。”

汉武帝复问黄帝如何封禅?公孙卿乱说了一大篇,无非是把岳宗泰岱,禅主云亭的套话,信口铺张。又把当时甘泉宫,指为黄帝时代的明庭,谓黄帝曾在明庭接见百神,后来采铜首山,铸鼎荆山,鼎成后龙垂胡须,下迎黄帝,黄帝乘龙登天,带去后宫及大臣七十余人;还有许多小臣,要想攀龙髯上去,龙髯被扯断,统皆坠下,连黄帝所带的弓衣,亦被震落,小臣无从再攀,只得抱弓悲号,因以鼎湖名地,乌号名弓。全是牵强附会。这番言词,汉武帝已听过许多方士,说及大略,不过公孙卿所谈,更觉得详细有趣,娓娓动听,遂不禁长叹道:“朕如能学得黄帝,弃妻子也如敝屣哩!”

当下拜公孙卿为郎官,使至太室候神,太室即嵩岳之一峰。公孙卿以汉武帝的名义出游,回来报告给汉武帝,说:他在缑氏城上发现了仙人的踪迹,有物如雉,往来城上。”

汉武帝刘彻听后很高兴,想要亲自去缑氏城视迹。但是担心自己会被骗了。

愤怒之下,汉武帝刘彻说了这样一句话:“得毋效文成﹑五利乎?”

文成、五利,就是利用汉武帝求仙的心理,招摇撞骗,事情败露,被杀。公孙卿是知道这两个人的事迹的,也知道那些人的下场。

面对汉武帝刘彻的愤怒,公孙卿灵机一动,巧言令色的回答,道:“仙者非有求人主,而是人主者求之。其道非少宽假,神不来。言神事,事如迂诞,积以岁乃可致。”

汉武帝听了觉得有理,觉得毕竟神仙谷高高在上,哪里是可以随随便便让凡人看见的。此次东行之时,汉武帝刘彻采纳了公孙卿的建议,亲自到缑氏山求仙。

汉武帝 刘彻来到缑氏城,又听闻了一个人修成仙的故事:王子登仙。

这个王子是东周时期,周灵王的长子,名晋,字子乔,天赋异禀,聪明伶俐,他喜欢吹笙,能奏出凤凰和鸣一般的美妙之音。周灵王将他立为太子。十七岁那一年,王子乔到伊水和洛水之间出游,仙人浮丘公将他接到嵩山之上,回去之后就死了。灵王十分哀痛。

后来,有人禀报灵王说:“太子在缑氏山上,乘着白鹤吹笙,托当地人传话:‘请辞谢天子,我跟随浮丘公住在嵩山很安乐!不必挂念。’”周灵王心有所动,派人挖掘他的墓冢,发现只剩下一具空棺,才知道他已经成仙去了。

到了周灵王二十七年,周灵王梦见太子姬晋乘坐在仙鹤上来迎接自己,醒来后,仍听到窗外飘散着丝丝缕缕的笙之音。周灵王说:“我的儿子来接我了,我应当离开了。”便立下遗嘱,将王位传给次子贵,随后无疾而终。太子贵即位,被称为周景王。

同年,楚康王也驾崩了。令尹屈建和群臣商议,立他的胞弟麇为楚王。没过多久,屈建去世,公子围接替他做了楚国令尹。

后来,人们在缑氏山脚和嵩山顶上为王子乔修建了祠庙,写下了赞颂他的诗:

妙哉王子,神游气爽。

笙歌伊洛,拟音凤响。

浮丘感应,接手俱上。

挥策青崖,假翰独往。

之前汉武帝也恐为所欺,曾向公孙卿说道:“汝莫非效文成五利否?”公孙卿答称人求神仙,神仙不须求人,应该宽假岁月,精诚感应,方得上迓仙人。

这分明是借口拖延,不负责任,比那文成、五利,更为狡猾。所以文成、五利,终致授首,公孙卿却得坐靡廪禄,逍遥了好几年。究竟这文成、五利,姓甚名谁。作者在此补充说明。

自汉武帝刘彻迎供长陵神君图像,便有方士李少君,料知汉武帝迷信鬼神,入都献技。

李少君不娶妻,不育子,又不肯言籍贯年纪,但挟术周游,语多奇验。及抵长安,便有人替他揄扬,传达宫中。

李少君曾经和武安侯田蚡一起宴饮,座上有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李少君问老人的姓名,老人说了姓名后,李少君说,“我曾经和你的祖父一起夜里游玩宴饮过,那时你很小,跟你祖父在一起,所以我才认识你。”在座的人听了李少君这番话都很惊奇。

汉武帝便召见李少君,亲自加于面试,取出一古铜器,令他说明是何朝代所制。李少君不待摩挲,立即答道:“我认识这件铜器。春秋战国时的齐桓公曾把它摆在自己的床头。”汉武听李少君这么一说,就细看铜器上刻的字,果然是春秋时齐国的铜器。

如此巧被李少君猜,汉武帝自然以为李少君是神异之人。且李少君容貌清秀淡雅,看起来似非凡相,益令汉武帝起敬,赐他旁坐。

李少君因进言道:“祠灶便能致物,致物以后,丹砂可化为黄金,并可益寿,蓬莱仙人,亦可得见。从前黄帝封禅遇仙,竟得不死,乘龙升天。就是臣活了数百年,亦亏得遨游海上,遇见了仙人安期生,给臣食枣,形大如瓜,然后得于延年。”

居然如哄小孩子一般。汉武帝听了,居然相信了,乃亲自祭祀灶神,且遣方士入往东海,访寻蓬莱仙人。

汉朝的王公贵族们听说李少君能使人长生不死,都对他万分敬仰,给他送的金钱堆积如山。李少君就用这些钱偷偷买了原料炼成了仙丹,然后对武帝说,“陛下如果不能除掉骄奢淫逸的恶习,仍然贪图美女纵欲无度,到处征战讨伐,喜怒无常,使冤魂流落在荒野,让城市里常有杀头的重刑,那就绝不能炼成仙丹。”李少君把自己不会衰老的秘方给了汉武帝,然后就假称自己生了病告辞。

兴许是汉武帝太渴望成仙,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吧。这天夜里,汉武帝刘彻梦见和李少君一起登上河南的嵩山,半路上有个神仙拿着旌节骑着龙从云中降下来,说太乙真人请李少君返回天界去了。

汉武帝从梦中惊醒了,立刻派人打听李少君的情况,并且告诉亲近的大臣说:“我昨夜梦见李少君离我而去了!”

李少君病重时,汉武帝亲自去探视,李少君让人把他炼仙丹的秘方完全记下来,还没说完就死了。汉武帝说:“李少君不会死,他是登了仙界了!”

李少君刚要入殓时,尸体忽然不见了,衣服连扣子都没解开,好像蝉蜕一样。汉武帝更加后悔,恨自己没有向李少君更多的求教方术。

也不知道李少君是真的成仙,还是会变化戏法,借口自己病死,在汉武帝对他印象很好的时候这样“离开”,未曾不是一种保全自己的好事情。

李少君生前和任朝议郎的董仲躬是好朋友,董仲躬一向有病,身体消瘦气血不足。李少君就给了他两副药和药方,让他用戊巳年间生长的草、当地出产的油脂、黄精的根和野兽的脂膏,秋天先枯死的根、春天百花的膏汁,在十二月上旬把上述药料合放在铜器中熬,让一个童子沐浴得十分洁净,让他看好火候,把熬好的膏再制成鸡蛋大的药丸,三只药丸一个疗程。吃了一副药丸,身子就会非常轻快,吃了三副,旧牙脱掉生出新牙,吃了五副以后,年岁增长了但腰不弯背不驼。董仲躬为人刚强正直,精通《四书》、《五经》,但对方术一点也不入门,还经常嘲笑那些服丹药学方术的人,常常上书给汉武帝,认为人寿天定,衰老是正常的,不是学方术能长生不老的。李少君知道董仲躬对修道有不同的看法,他的性格就是这样,改变不了他的认识。李少君给董仲躬的药,董仲躬根本就不吃,也不理睬李少君讲解的方术。李少君走后几个月,董仲躬病更重了。他曾听说了汉武帝梦见李少君成仙而去非常遗憾后悔,就想起了李少君给他的药。董仲躬试着服那药,只吃了半副,就觉得身轻体壮,病立刻好了。服完一副药之后,就觉得像年轻时那样精力充沛,这时他才相信真的有长生不死的方术。于是董仲躬就辞去了官职,向方士们求教,但得不到正确圆满的回答。

汉武帝都怀疑李少君其实是尸解成仙,很是感到叹息。可巧来了一个齐人少翁,也与李少君一般论调,正好继续李少君的行当,说鬼谈仙。

当时汉武帝的宠姬王夫人,得病身亡,王夫人有子名闳,由王夫人病重时,以子相托。

当时汉武帝长子刘据,已册为太子,即卫皇后所生。刘闳当然不能立储,只好许为齐王。王夫人却也道谢。至王夫人死后,汉武帝追忆不忘,少翁即自言能致鬼魂相见如少时。据说会召唤鬼神的方术(有人说他是在做皮影戏,被人赞为皮影戏的发明者)。

汉武帝甚喜,便命少翁作起法来,少翁命腾出净室,四周张帷,并索取王夫人生前衣服,预备招魂。

到了夜间,在帷外爇起灯烛,使汉武帝独自坐着等待着,自己走入帷中,东喷水,西念咒,闹了两三个时辰,果然看见有一个美貌女子,被他引至。

汉武帝正向帷幕中痴痴地望着,看见了这般美妇人,不觉出神,凝睇审视,身材等确与王夫人无二。急欲入帷与其言语,在边上做法的少翁半睁着眼看出了汉武帝的意图,很怕被拆穿骗局,于是他连忙上去一把把汉武帝拖住,郑重其事地说道:“陛下不可造次,这是王夫人的魂魄从幽冥处回来人间了,主要是安慰陛下的相思之苦才来见上一面。这鬼魂不比活人,可以把握。陛下若至那榻边,鬼之阴气不胜活人阳气,王夫人的魂魄,便难以久留了。”

汉武帝一下被少翁的话给唬住了,只好无可奈何地又坐回榻上,只能远远地看着“王夫人”的影子,虽然不能握手谈心,但汉武帝的心情总算是得到一些慰藉。

汉武帝刘彻当时心情既有慰藉,却又有不甘,他当时作一首诗吟道:

是耶非耶?

立而望之,

偏何姗姗其来迟?

“王夫人”的魂魄,直到第二天清晨才淡淡地消失不见,因此少翁的法术却留在了汉武帝的脑海之中。对于少翁做法令王夫人与自己相见不能不赏,汉武帝心想。少翁虽然不会打仗,但应该让他体面地与鬼神仙人交往,于是汉武帝就拜少翁为文成将军,还赏给他不少的黄金钱财。待以客礼,令他求仙。可要他求仙亦不应封为将军。

少翁受到汉武帝的宠信,更加卖力地吹嘘他的法术。他对汉武帝说:“皇上要想与神仙往来,可是现在的宫室和陈设都不像神仙用的东西,神仙又怎么能来呢?”

汉武帝刘彻一心想会见神仙,对于少翁的建议全盘接受,于是下令工匠们把皇宫中所有宫殿的殿顶、柱子和墙壁都画上五彩的云头、仙车之类的东西,帷幕和被服上也都绣上神仙的五色云气的形状。

做完了这些之后,汉武帝还是不见神仙下凡,少翁又建议汉武帝再盖一座专供神仙居住的甘泉宫,里面的建筑高台,台上再造房屋,画上天地之间太乙等等各色各样的神像,再摆上各种祭祀用的法器,为的是请神仙下来。

就这样又折腾了一年的时间,可是仍然没有看见一个神仙的影子,汉武帝为此心中就产生了怀疑。少翁眼珠一转,心想,总得想个办法挽回当今皇帝对他的信任才行。于是少翁不得不再弄玄虚,他自己把字写到绢帛上,拌到饲料里面,让牛吞下,假装着自己不知道。

这天,少翁请汉武帝到甘泉宫去求仙,他故意让手下人牵着牛走过。少翁指着这头牛对汉武帝,一本正经地说:“这只牛的肚子里面有奇怪的东西。”

少翁装模作样地掐指算了半天,才回过头对汉武帝说:“这牛的腹中里定有天书。”

汉武帝听了,觉得挺神秘的,于是马上叫左右之人当场把那头牛宰了,果真从牛肚子里扯出一条绢帛来,上面还写着字。

左右之人把帛书呈送上来,心中都佩服少翁真是个仙人。汉武帝这次心里比较冷静,他仔细地看了看帛书,顿时感觉有些不对。尽管帛书上的字写的很是稀奇古怪,字句也晦涩难懂,可汉武帝还是看出来这帛书上的字体走向和少翁的字体有某种相似之处。

汉武帝刘彻不动声色,转眼看了看少翁,少翁做贼心虚,赶紧把眼睛转向别处。汉武帝刘彻见状,心里明白了个大概,心想:竟敢在朕面前行骗。

于是汉武帝喝令手下将文成将军少翁捆上,自己要亲自审理。

少翁还没等到用大刑,在汉武帝的严厉诘问下,他就全招了。汉武帝向来自以为精明,如今反而被人愚弄,心中恼羞成怒,他马上下令将文成将军砍了。

汉武帝余怒未息,又怕天下人知道自己被人愚弄而笑话他,他下令左右之人对此事保密,违者处斩。因此少翁被处死的事只有很少几个人知道事情真相。

过了一年,汉武帝抱病在鼎湖宫,多日不愈,遍求天下巫医。这个时候有个方士名字叫游水发根,说是上郡有巫,能通神语,善知吉凶。

汉武帝即派人迎入,向他问病,巫师便作神语道:“天子何必过忧?不日自愈,可至甘泉宫相会。”

当下让巫师和自己前住甘泉宫,说也奇怪,汉武帝果然渐见身体好转,乃亲至甘泉宫谢神,且就北宫中更置寿宫,特设神座,尊号神君。神不能言,但凭上郡巫师传达,记录成书,名为画法。那上郡巫师也是少翁之流,借着所谓神语,常说少翁枉死。汉武帝又不觉追悔起来。

乐成侯丁义,迎合意旨,向皇帝刘彻推荐上了一个方土栾大,谓与少翁同师。

汉武帝即使人前往召传栾大,栾大,是胶东王刘寄的宫人,以前曾与文成将军少翁同师学习方术(也可能是戏法),后来做了胶东王的尚方。而乐成侯丁义的姐姐是康王刘寄的王后,没有生子。康王刘寄死后,其他姬妾的儿子继承了王位。康王后作风淫乱,与新王合不来,相互间明争暗斗。康后听说文成将军少翁已死,想对当今皇上谄媚,就派栾大通过乐成侯求见皇帝讲述自己的“法术”。

当今天子刘彻既已杀掉文成将军,后悔他死得太早,惋惜他的法术没有全部使用出来,及至见到栾大,很是高兴。栾大这个人身材高大俊美,言谈中有许多机巧,而又敢于说大话,像真有其事一样。曾自吹说:“臣经常往来于海中,会见安期生、羡门高这些仙人。他们因为臣的地位低贱,不相信臣的话。又以为康王不过是一个诸侯,不足以把神仙方术交给他。臣曾数次对康王说,康王又不采用臣的话。为臣的师父说:“黄金可以炼成,河水的决口可以堵塞,长生不死药可以得到,仙人可以招致而来。”但是臣恐怕再走文成的老路,被诛而死,就会使方士人人掩口不言,怎么还敢再谈方术。”

汉武帝借口说:“文成是吃马肝死的,不是朕杀了他。先生倘若真有修成神仙的方术,我对爵禄等赏赐有何吝惜呢!”

栾大说:“臣的师父不是有求于人,而是人们有求于他。陛下若一定要招他来,就要让招聘的使者地位更尊贵,使他做天子的亲属,以客礼对待他,不要卑视他,让他佩带各种印信,才可使他传话给神人。即便这样,神人来与不来,尚在二可。总之致尊敬崇求访神人的使者,然后才有可能招致神人降临。”

于是汉武帝要他演示小方术,看有无效验。演示斗棋,棋子能自相撞击。

那时汉武帝正为河水决口而忧虑,而炼黄金又不成功,就封栾大为五利将军。过了一月多,他得到四颗官印,五利将军印之外,还佩有天士将军、地士将军、大通将军印。汉武帝颁诏书给御史说:“以前大禹能够疏导九江,决通四渎。近些日子河水泛滥于大陆,筑堤的徭役久不能息。朕在帝位二十八年,如果上天委派士人辅佐我而栾大就是其中之一。《乾》封称:“飞龙”,又有所谓‘鸿渐于般’,朕以为栾大的境遇接近于这个样子。你们给办理一下,以二千户的租税封地士将军栾大为乐通侯。”

汉武帝赐给列侯的宅第一区,僮仆千人。从皇帝刘彻的乘骑用物中分出车马帷帐器物布置他的新居。又把卫长公主嫁给他作妻子,送给黄金万斤,把卫长公主的汤沐邑改名为当利邑。汉武帝亲自到五利将军栾大的家里作客。到他家里慰问、赏赐物品的天子使者,络绎不绝。自大长公主、将相以下,都在他家摆酒庆贺,献给物品。

于是汉武帝又命人刻了一颗“天道将军”的玉印,命使者穿着羽衣,夜间站在白茅草的上面,把印赐给五利将军栾大,五利将军栾大也穿着羽衣,夜间站在白茅上受印,以此表示不是天子的臣子。而佩戴“天道”将军印,只是姑且为了与天子引导天神。于是五利时常夜间在家中祭祀,欲请神仙下降。神没有降临,各种鬼却聚集来了,然而五利善能驱使诸鬼。此后他准备行装上路,东行到海中,说是要寻找他的师父。栾大见汉武帝后几个月的时间里,佩戴着六颗大印,其尊贵使天下震动,而海上的燕齐众方士,无不以手扼腕表示振奋,并自言有祝禁的方术,能够修炼成神仙。

元鼎五年秋天,为了讨伐南越,汉武帝向太一神祷告祈求福佑。以荆为幡竿,幡上画日月、北斗、升龙等图案,以象征太一座的三星,作为太一锋旗,命名为“灵旗”。在出兵祷告时,由太史官手捧灵旗指向被伐的国家。五利将军作为使者不敢入海求神,却来到泰山祭祷。汉武帝派人尾随着他察看他的行踪,知道他实际上什么也没见到。五利却妄言说见到他师父了。他的方术已经用尽,大多没有什么效果灵验,于是汉武帝刘彻杀掉五利栾大。只是难为了卫长公主。

而推荐栾大的乐成侯丁义也因此获“不道”罪,元鼎五年,丁义被弃市,封国被除。

既然这汉武帝已经觉悟,连诛文成、五利,应该将方士尽行驱逐,为何又听信这公孙卿的话呢?原来汉武帝不信文成五利,并非是不信神仙,他只是以为文成五利两人,法术未高,所以神仙难致,若果得一有道的术士,当然必是有效,因此公孙卿进见以后,无非叫他再去一试。所有一切待遇,非但不及五利,并且不及文成。亲女儿不肯无故割舍了!公孙卿受职较卑,不使人忌,再加手段圆猾,反好从此安身。还有封禅一语,乃是公孙卿独自提议,最合汉武帝意旨。当时司马相如已经病殁,他有遗书上奏,称颂功德,劝汉武帝东封泰山,汉武帝已为所动,再经公孙卿一说,便决议举行。只有封禅仪制,自秦后未曾照办,无从援据。就是司马相如家中,亦曾差人查问,他妻卓文君,谓遗书以外无他语。卓文君尚未死么?

汉武帝不得已责成博士,要他酌定礼仪。博士徐偃周霸等,采取尚书周官王制遗文,拘牵古义,历久未决。还是左内史倪宽,谓封禅盛事,经史未详,不若由天子自行裁夺,垂定隆规。

汉武帝乃亲自制仪,略与倪宽参酌可否。适逢卜式上言官卖盐铁,货劣价贵,不便人民,汉武帝不以为然,并因卜式不能文章,贬为太子太傅,特迁倪宽为御史大夫。总要揣摩求合,方可升官。

封禅礼定,汉武帝又想这般盛举,必先振兵释旅,方可施行。乃于元鼎六年(前111年)秋季,诏设十二部将军,调齐人马十八万,扈驾巡边。十月初旬出发,自云阳北行,径出长城,登单于合,耀武扬威,遣侍臣郭吉往告匈奴,传达谕旨,略言东南一带,已皆荡平,南越王头,悬示北阙,单于能战,可与大汉天子,自来交锋;否则便当臣服,何必亡匿漠北云云。

当时伊稚耳单于已死,其子乌维单于嗣立,听了郭吉之言,不禁怒起,把郭吉拘住不放,自己也不发兵。

汉武帝待了数日,不见回音,乃传令回銮。道过上郡县桥山,见有黄帝遗冢,顿觉起疑道:“我闻黄帝不死,为何留有遗冢?”

公孙卿随驾在旁,回答说道:“黄帝登天,群臣思慕不已,因此取衣冠为葬。”

汉武帝喟然道:“我若上天,想群臣当亦葬我衣冠哩。”

说着即命备礼致祭。祭毕还长安,遣兵回营。转眼间便是孟春,东风解冻,正好趁时东封。当下启跸东巡,行经缑氏,望祭中岳嵩山,从官齐集山下,听得山中发声,恍似三呼万岁一般。恐怕又是公孙卿捣鬼。便即告知,汉武帝也只说听见,令祠官加增太室祠,以山下三百户为奉邑,号曰崇高。崇嵩二字,古文通用。再东行至泰山,山下草木,尚未生长,汉武帝令从吏运石上山,直立山顶,上刻铭词数语道:

事天以礼,立身以义,事父以孝,成民以仁。四海之内,莫不为郡县,四夷八蛮,咸来贡职。与天无极,人民蕃息,天禄永得。

立石既毕,遂东巡海上,礼祀八神。天主,地主,兵主,阴主,阳主,月主,日主,四时主。齐地方士,争来献书,统说海中居有神仙,汉武帝便命多备船只,使方士一并航海,往寻蓬莱仙人。且使公孙卿持节先行,遇仙即报。公孙卿复称夜至东莱见有大人,长约数丈,近前视看即消失不见,但留下巨足印迹。汉武帝听说,自至东莱亲视,足迹尚依稀可认,惟状类鲁蹄,未免动了怀疑之心。偏从臣也来启奏,谓路中遇一老翁,手中牵犬,说是欲见巨公,言毕不见。都是瞎说。汉武帝方信为真仙,再命随行方士,乘车四觅。自在海上守候多日,不见回音,乃回至泰山,行封禅礼。即就山下东方致祭,筑土为封,埋藏玉牒,牒中所说,无非求福求寿等语,旁人无从窥悉。又与奉车都尉霍子侯,同登山巅,秘密封土,禁人预闻。霍子侯名嬗,即是霍去病之子,汉武帝独加宠遇,故使得从行。过了一宿,从山北下,来到封禅肃然山。封禅礼成,还驻明堂。到了次日,群臣奏闻封禅各处,夜有祥光,凌晨复有白云拥护,引得汉武帝色动颜开。再由群臣一齐歌颂功德,汉武帝越加喜欢,遂下诏改称本年为元封元年,大赦天下。并忆封禅期内,连日晴和,并无风雨,当是由天神护佑,或得从此接见神仙,也未可知。乃复至海上探望。但见云水苍茫,并没有神仙形影,怅立多时,心终未死,意欲亲自航海,往访蓬莱。群臣进谏不从,还是东方朔谓仙将自至,不可躁求,才将汉武帝劝止,不复进行。

适霍子侯感冒风寒,竟导致暴死,想是成仙去了。汉武帝悲悼异常,厚加赙殓,命人送其灵柩回京。自己再沿海至碣石,终不得一见仙人,乃折往西行,过九原,入甘泉,总计费时五个多月,周行一万八千里,用去金钱巨万,赐帛百余万匹,全是多亏了治粟都尉桑弘羊,职兼大农,置平准官,操奇计赢,才得逐年搜括,供给汉武帝游资。汉武帝因他理财有功,赐爵左庶长,金二百斤。桑弘羊曾经自诩为计臣能手,谓民不加赋,国用自饶。独卜式斥他不务大体,专营小利。这时候刚好因天气亢旱,有诏求雨,卜式私语亲属,谓不如烹死桑弘羊,自可得雨,何必祈祷?哪知汉武帝方依任用桑弘羊,怎肯把他加诛。

是秋,有孛星出现天空,术士王朔,反指为德星,群臣依声附和,说是封禅瑞应。汉武帝大喜,乃至雍地,亲自祭祀五畤,复回甘泉宫祭祀泰一神。自从方士称泰一最贵,特在甘泉设祠,号为泰畤。且定例三岁一郊,各畤中随时致祭,不在此例。元封二年,公孙卿又复上言,东莱有神人,欲见天子,汉武帝乃再出东巡,至缑氏县,拜卿为中大夫,使为前导,直赴东莱。偏是海山缥缈,云雾迷蒙,哪里有什么天神天仙?公孙卿无从解说,又把那野兽脚迹,混充过去。汉武帝也不便穷追责问,但托言天时屡旱,特为人民祈雨,来祷万里沙神祠。万里沙在东莱海滨,借此为名,掩饰天下耳目。还过泰山,又复望祀,再顺路至瓠子口。瓠子河决,已二十多年,汉武帝曾经使汲黯、郑当时前往堵塞,屡堙屡决。更命汲黯的弟弟汲仁,与郭昌等前往修筑河防,积久无成。此次汉武帝亲临决口,先沈白马玉璧,致祭河神,随令从官一齐负薪,填塞决河。河旁本有数万人夫,随吏供役,至是见文武百官,尚且这般辛苦,怎得不格外效劳?薪柴不足,济以竹石,好在天晴已久,河水低浅,竟得凭借众力,堵住决河。又上筑一宫,名曰宣防。此举总算为民除患,但梁楚一带,受害已二十多年了。抑扬得当。

汉武帝还至长安,公孙卿恐车驾徒劳,仙无从至,将来必加严谴,因复想出一法,托大将军卫青进言,谓仙人素好楼居,不如增筑高楼,徐待仙至。汉武帝乃令长安县令作蜚廉观,甘泉作通天台,台观统高三四十丈。花费了许多的经营,仍然使公孙卿持节供奉,恭候神仙,另在甘泉宫添筑前殿。殿成以后,忽然在殿房中生出一草,九茎连叶,大众都称为灵芝,立即上奏。汉武帝亲自前往查看检验,果然不差,乃作芝房歌,颁诏大赦。既而在汶上作明堂,复出巡江汉,由南而东,增封泰山,即就明堂礼祀上帝。正是:

谈仙说鬼尽无稽,英主如何也着迷?

累万黄金空掷去,水长山杳日沈西。

汉武帝在位后期迷信方士,大兴土木,好大喜功,一股脑的被这个骗,那个骗,导致老年的时候做出了害死亲儿子,害死皇后卫子夫事来。如果没有文景之治,又何来的所谓汉武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