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宋主刘裕开国定规,追尊父刘翘为孝穆皇帝,乃母赵氏为穆皇后,奉继母萧氏为皇太后,追封亡弟刘道规为临川王。刘道规无嗣,命谢道怜之次子刘义庆过继,承袭封爵,晋封弟刘道怜为长沙王。故妃臧氏,即臧熹姊。已于晋安帝义熙四年,病殁东城,追册为后,予谥曰敬,立长子刘义符为皇太子,封次子刘义真为庐陵王,三子刘义隆为宜都王,四子刘义康为彭城王。加授尚书仆射徐羡之为镇军将军,右卫将军谢晦为中领军,领军将军檀道济为护军将军。从前晋朝廷的旧吏,宣力义熙,与宋主刘裕预同艰难,一依本秩;惟降始兴、庐陵、始安、长沙、康乐五公为县侯,令仍奉晋朝廷的故臣王导、谢安、温峤、陶侃、谢玄等人的宗祀。
晋临川王司马宝亦降为西丰县侯。进号雍州刺史赵伦之为安北将军,北徐州刺史刘怀慎为平北将军,征西大将军杨盛为车骑大将军。又封西凉公李歆为征西大将军,西秦主乞伏炽磐为安西大将军,高句丽王高琏为征东大将军,百济王扶余映进为镇东大将军,蠲租省刑,内外粗安。
西凉公李歆,相传乃是汉前将军李广之后裔,其父名暠,曾臣事北凉,任敦煌太守,后来自称西凉公,与北凉脱离关系,取得沙州、秦州、凉州等地,定都酒泉。潏殁歆嗣,曾遣使至江东,报称嗣位,是时晋尚未亡,封歆为酒泉公。及宋主刘裕受禅,更覃恩加封。
北凉主蒙逊,与李歆为仇,伪作引兵攻打西秦,潜师还屯川岩,果然李歆中计,还道是北凉虚空,乘隙前往袭击,途中被蒙逊邀击,连战皆败,竟而为其所杀。蒙逊遂攻入占据酒泉转而攻打敦煌。
敦煌太守李恂,即是李歆之弟,乘城拒守,被蒙逊引水流灌入城池,城遂陷没,李恂自刎而死。其子李重耳出奔江左,因道路遥远难通,于是投入北魏,传到五代至李渊,就是唐朝第一代的高祖,这是以后的故事,且慢表。随笔带叙西凉灭亡。
宋主刘裕闻西凉被灭,无暇前往讨伐北凉。惟自思年老子幼,不能图远,亦当顾近。刘裕心想:那晋朝国祚虽然中绝,尚还留有一零陵王,终究是胜朝遗孽,将来或死灰复燃,适贻子孙祸患?
刘裕左思右想,总须再下辣手,斩草除根。实为残忍。
永初二年(421年)九月,宋主刘裕命令琅琊侍中张伟携毒酒一瓶,前去秣陵鸩杀零陵王司马德文。张伟不忍谋害故主,回去又难以交代,就叹道:“”要毒杀主君去让自己活下去,不如死了!”
想到此,张伟竟然在路上喝下毒酒自尽。宋主刘裕闻讯大怒。于十一月十日派褚淡之假意去探望褚皇后,命令自己的亲兵暗暗跟在后面。褚皇后听到兄长来了,于是出外相见。亲兵则是乘机越墙进入司马德文室内,将毒酒放在他面前,逼他快饮。零陵王司马德文摇头拒绝说:“佛教教义中说,人凡自杀,转世不能再投人胎。”
兵士闻言,便将他挟上床去,用被子蒙住他脸面,用力扼死,然后跳墙而去。司马德文被杀时,年仅三十六岁,谥号恭皇帝,十一月辛亥(12月16日),葬于冲平陵,宋主刘裕带领文武百官亲临送葬。
且说宋主刘裕既弑杀晋恭帝司马德文,自谓日后无患,遂重用徐羡之、傅亮、谢晦三人,整理朝政,有心求治。可奈年华已迈,筋力就衰,渐渐的饮食减少,疾病加身;到了永初三年春季,宋主刘裕竟至卧床不起。长沙王刘道怜,司空录尚书事徐羡之,尚书仆射傅亮,领军将军谢晦,护军檀道济,竝入侍医药,见宋主刘裕时有呓语,于是请前往祷告神只,宋主刘裕却不许。但使侍中谢方明,以疾告庙,一面专命医官诊治,静心调养。幸喜服药有灵,逐渐痊愈,于是命檀道济出镇广陵,监督淮南诸军。
太子刘义符素来是狎昵群小,及宋主刘裕得病时,更是喜好游狎。谢晦颇以为忧,俟宋主刘裕病瘳,于是进言道:“陛下春秋已高,应思为万世计,神器至重,不可托付非人。”
宋主刘裕知他言出有因,徐徐答道:“庐陵何如?”
谢晦答道:“臣愿往观可否。”于是出去面见刘义真,刘义真雅好修饰,至是益盛服与谈,娓娓不倦。谢晦不甚答辩,回去报告宋主刘裕说道:“庐陵才辩有余,德量不足,想亦非君人大度呢。”
宋主刘裕于是派出刘义真去镇守历阳,都督雍、豫等州军事,兼南豫州刺史。既而宋主刘裕又生了疾病,病情且日益加剧,有时蒙眬睡着的时候,但见有无数的冤魂,前来向他索命,且看见故晋安、晋恭二帝,亦时常来到宋主刘裕的床前。
晋安帝和晋恭帝的鬼魂向他索命呼喊,刘裕心中甚感不感,其实就是刘裕作恶杀人太多,疑心生出暗鬼。那些噩梦幻象,往往把他惊醒,汗流浃背。刘裕自思:鬼魅萦缠,病必不起,于是召传太子刘义符,让他来到榻前面,嘱咐道:“檀道济虽有武略,却无远志,徐羡之、傅亮事朕已久,当无异图;惟谢晦屡从征伐,颇识机变,将来若有同异,必出是人,汝嗣位后,可处以会稽、江州等郡,方免他虑。”专防谢晦,当是尚记前言。又自为手诏,谓后世若有幼主,朝事一委宰相,母后不烦临朝。
待至弥留之际,五月二十一日(6月26日),刘裕在西殿复召徐羡之、傅亮、谢晦等,入内宫令其领受顾命,令他辅导嗣君,言讫遂然暴毙而死,刘裕在位只有二年有余,享年六十七岁。
宋主刘裕从掌权起,到代晋称帝的阶段,对当时积弊已久的政治屡做整顿。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门阀士族兼并土地的行为令百姓流离失所,无法保护其产业。刘裕掌权后,一改东晋以来坐视兼并的规管,重订规管并展示公众,大大抑制了门阀豪强的兼并行为。及至处死了藏匿一千多名脱离户籍逃亡者的虞亮(会稽虞氏),连会稽内史司马休之也遭免官。刘裕又禁止门阀豪强私占山泽的行为,还削夺世族以及皇室的私产,以此来资济人民。刁氏一族向来富有,奴客亦多,刘裕在诛灭刁氏时,亦分发其资产,让人们按己力取用,赈济当时处于饥荒及战乱中的人民。义熙九年(413年),刘裕将临沂、湖熟原属晋皇后所有,用来资助其化妆品开销的田地分配给穷人。
义熙土断是刘裕最有影响的政策,它打击了东晋豪强士族势力,缓和了阶级矛盾,减轻了百姓负担,改善了社会政治状况,重建了中央政府的权威。
刘裕为整顿吏治,罢免或处死了许多士族或皇族出身的官吏。他的亲信、功臣中有“骄纵贪侈,不恤政事”的,他也严厉惩罚,甚至处死。
先前,各州郡送来的秀才、孝廉,多是滥竽充数之辈。刘裕于义熙八年(412年)上表,请求遵循旧制,并主张用考试的办法加以甄别。
东晋时期,中央和州、郡的大权一直掌握在王、谢、庾、桓等世族手中,选拔官吏,主要依据门第,选出了许多无才无识之人任官。刘裕以寒门庶族身份,依靠军功,奠定了南朝“寒人掌机要”的政治格局。他掌权后,要求按照九品中正制初置时的精神选拔人才。他重用出身“寒微”的人,如刘穆之、檀道济、王镇恶、赵伦之等。
刘裕起自寒微而称帝后,致力于削弱强藩,他限制了荆州州府置将和官吏数额,前者不可多于二千人,后者亦不可多于一万人;另其他州府置将及官吏数亦不分别不得多于五百人及五千人。这是由于东晋末年,置官滥乱,给人民带来沉重负担,刘裕及时对此进行了制止。
为防止权臣拥兵,他特别下诏命不得再别置军府,宰相领扬州刺史的话可置一千兵。而凡大臣外任要职要需军队防卫,或要出兵讨伐,一律配以朝廷军队,事情完结后军队都需交回朝廷。为防外戚乱政,刘裕临终前诏令:幼主即位,委政于宰相,不需太后临朝。
在法制上,刘裕对东晋以来苛刻的刑法也进行了改革,永初三年(422年)正月,下诏“刑罚无轻重,悉皆原降。
宋主刘裕十分关心百姓生活,曾多次下令减免税役,免去部分苛捐杂税,“蠲租布二年”。在平定刘毅时,他也曾下令减免税役。对于那些原来因战争需要被征发的奴隶也一律放还。这些举措都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到他即位后,更遣使巡行四方,举善旌贤,访问民间疾苦。
同时,刘裕整顿赋役制度,刘裕下令严禁地方官吏滥征租税、徭役,规定租税、徭役,都以现存户口为准。凡是州、郡、县的官吏利用官府之名,占据屯田、园地的,一律废除。凡宫府需要的物资,“与民和市”,照价给钱,不得征调。还减轻杂税、徭役等。
并且下令凡宫府需要的物资都要到市场采购,照价给钱,不得向人民征调。又下令官员不可征去人民车、牛,亦不能以官威逼迫人民献车、牛,另亦将繁多的交易税项作出减省,便利市场商业交易。
在文化方面:刘裕本虽是行伍出行,识字不多,但非常重视教育。永初三年(422年)正月,他下诏称“今王略远届,华域载清,仰风之士,日月以冀。便宜博延胄子,陶奖童蒙,选备儒官,弘振国学。主者考详旧典,以时施行”。从而巩固刘宋的统治,同时也带来了全社会注重学校教育,改善社会风气的结果。
自西晋永嘉之乱,五胡乱华以来,先前的许多汉文化的书籍和典籍遗散大半。刘裕北伐后秦前,加之府藏所有,当时的东晋藏书仅四千多卷。刘裕在北伐的过程中,将流落中原各地的图书悉数收藏运回建康,又下令对赤轴青纸、文字古拙之书,亦加收藏以传后世,到刘宋初年,官方所藏的书籍已达到六万多卷。对汉文化典籍和书籍的保护与传承作出了巨大贡献,也奠定了南朝宋国家藏书的基础。
在军事方面,刘裕是在战术上敢于创新的军事家,既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又巧妙布阵,利用优势弥补了自己的短处,充分显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他的军事思想,丰富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宝库。
在作战指导上,刘裕主张把握全局,料敌制胜,出奇用诈,避实击虚。要求在战前对敌情了如指掌,对兵力部署、开战时间必须考虑周全,慎重决策。重视选择主攻方向,力避腹背受敌;强调多路围攻,反对孤军突进;对强敌来攻,主张先固守养锐,待其粮尽兵疲时伺机袭破之;对溃逃之敌,则穷追不舍,务求全歼。注重以诈取胜,如偃旗息鼓,佯装虚弱;多置旗鼓,张扬兵势;伪传讯息,混淆视听;用降臣劝降,瓦解敌方军心。善于凭借天时、地利条件施智用计,如乘风纵火、以水灌城、迂回伏击等。
在治军统兵上,刘裕强调恩威兼施,既注重军纪严明,又较能体恤部众。灭后秦时,将缴获的金玉珍宝尽赐予北征将士;听说琥珀可治创伤,即令将宁州所献琥珀枕捣碎分送参战将士。他主张择才用将,不重资名,只要才堪重用,即使资浅名轻,亦委以重任;不求全责备,对犯有过失者,避短用长 。
这些都是宋主刘裕的美德。惟独暗中转移晋朝国祚,连接弑杀二主,为南朝篡逆的首倡,实是名教罪人。读者阅过上文,已然可知宋主刘裕的定评了。褒贬处关系世道。
是年七月,宋主刘裕被安葬在蒋山初宁陵,群臣上谥曰武皇帝,庙号高祖。南北朝各君王实皆不足列为正统,故文中演述,但称某主,与汉唐诸时代的君主称呼不同。
太子刘义符即位,制服三年,尊皇太后萧氏为太皇太后,生母张夫人为皇太后,立妃司马氏为皇后,妃即是晋恭帝之女海盐公主,小名叫茂英。又命尚书仆射傅亮为中书监尚书令,与司空徐羡之,领军将军谢晦,同心辅政。长沙王刘道怜病逝,追赠太傅;太皇太后萧氏,年逾八十,因哭子过哀,不久亦殁,追谥为孝懿。宋朝廷连遇大丧,忙碌得了不得。那嗣主刘义符,年才十七岁,也是童心未化,但知戏狎(嬉戏调笑,行为不文明的意思),一切居丧礼仪,多从阙略,特进致仕范泰,上书规谏,毫不见从。
就是徐羡之、傅亮、谢晦等,随时指导,亦似聋瞽一般,无一听纳。都中人士已料他不终;偏是北方强寇,乘隙而来,河南诸郡,遍罹兵革,累得宋廷调兵遣将,又惹起了一番战争。这就是刘宋、魏交兵的开始。事关重大,特以提明。
魏太祖拓跋珪源出鲜卑,向例用索辫发,因沿称为索头部。世居北荒,晋朝初始通贡使。晋怀帝时的拓跋猗虚,与并州刺史刘琨,结为兄弟。刘琨上表拓拔猗虚为大单于,封以代郡,号为代公。嗣复进爵为王,六传至什翼犍,有众数十万,定都盛乐,威震云中。
匈奴部酋刘卫辰,被逐奔秦,秦主苻坚大举伐代,令卫辰为向导。什翼犍拒战败绩,还走盛乐,为庶子寔君所弑,部落分散。秦主坚捕诛寔君,分代为二,西属刘卫辰,东属什翼犍甥刘库仁。什翼犍有孙名珪,由库仁抚养,恩勤周备,及长颇有智勇,为库仁子显所忌,走依贺兰部母舅家。会秦已衰灭,代亦丧乱,朔方诸部,推珪为主,即代王位,仍还盛乐,逐去刘显,改国号魏,纪元天赐。史家称为后魏,亦称北魏;因恐与三国时曹魏有混,故有此称。
刘卫辰攻打拓拔珪败窜而死。其子勃勃逃奔后秦,后为夏国。拓拔珪复而攻破柔然,掠高车,蹂躏后燕,遂徙都平城,立宗庙社稷,僭号称帝,初纳刘库仁之从女,宠冠后宫,生子名嗣(拓拔嗣)。
当初,拓跋嗣的母亲刘贵人被赐死,道武帝拓跋珪告诉他说:“过去汉武帝准备立其子刘弗陵而杀死其母钩弋夫人(即子贵母死制),为的是不让妇人以后参与国家大事,致使外戚乱政。你理当继承皇统,所以我效法于汉武帝,为你作长久的考虑。”拓跋嗣天性孝顺,听说母亲被赐死后悲哀过度,自持不住,道武帝拓跋珪对此很愤怒。拓跋嗣回到宫中,悲哀不止,日夜号哭。
道武帝拓跋珪听说,又召他前来,拓跋嗣想进入道武帝的宫中,左右随员说:“孝子事父,小的惩罚就接受了;如是大惩罚,理当回避。陛下正在气头上,你过去恐怕会遭不测,这就把您陷到不义的境地了。不如暂且出去,等到道武帝怒气消了再进去,那也不晚。”拓跋嗣害怕,便听从了他们的意见,于是偷偷地溜了出去。
拓跋珪后来寻获后燕主慕容宝之幼女,姿色过人,即立为后。后又见其姨母贺氏,容貌更加美艳,竟然将她本来的丈夫杀毙,然后硬夺为妃,后来产下一男,取名为绍。
魏主拓跋珪晚年服饵丹药,当时的丹药多是金石矿物所制,服用之后,极大副作用就是令人性格躁急异常,往往因怒而杀人,其贺夫人偶然不小心忤逆到拓跋珪,他亦欲对其加刃挥刀,吓得贺氏逃跑隐匿到冷宫,向子求救,其子拓跋绍已经封为清河王,因为其父拓跋珪已经中了金石丹毒,导致精神异常,狂乱急躁,为了自保母命,于是夜晚时候,潜入宫中弑杀乃父拓跋珪。
长子拓跋嗣当时受封齐王,闻事变而赶入都,派人捉拿拓跋绍,将其诛死,并杀贺氏,永兴元年十月壬申日(409年11月10日),拓跋嗣即皇帝位,大赦天下,改元永兴。追尊母亲刘贵人为宣穆皇后,尊拓跋珪为太祖道武皇帝。拓跋嗣于是勤修政治,劝课农桑,任用博士崔浩等,兴利除弊,国内小康。
自从南军鏖战河北,失利而还,滑台一城,始终不得收复,未免引为恨事。只因刘宋开基,气焰方盛,不得不虚与周旋,请和修好,岁时聘问。
北魏亦占本书之主位,故叙述源流较比其他国要详细一些。及宋主刘裕老病去世,刘宋朝廷的使者沈范等自北魏而南归,甫及渡河,忽然被北魏士兵追来,把沈范等人拦截捉拿而去。这是为何因?原来魏主拓跋嗣欲乘刘宋朝廷国丧的时候南侵,报复旧怨,因此将刘宋朝廷的使者执拿回去,即日遣将征兵,进攻滑台,并及洛阳虎牢。
崔浩谓伐丧非义,应吊丧恤孤,以义服人,魏主拓跋嗣听后,反驳道:“刘裕乘姚兴死后,即灭姚氏,今我乘裕丧伐宋,有何不可?”
崔浩答道:“姚兴一死,诸子交争,故裕得乘衅徼功,今江南无衅,不得援为此例。”崔浩言固近义,但刘裕乘丧伐秦,适为魏主的借口,故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魏主拓跋嗣仍然不依从,命司空奚斤为大将军,使督将军周几公孙表等人,渡河南行。
当初晋宗室司马楚之在十七岁时,带着父亲灵柩返回建康的时候。得知太尉刘裕诛杀宗室,不得已逃亡于汝颍之间,司马楚之谋求报复,于是聚集党众,占据了长社,归附他的常常有一万多人。宋主刘裕很怕他,于是派刺客沐谦杀害楚之。
司马楚之对待沐谦很厚重。沐谦夜间假装生病,知道司马楚之必定亲自来,打算趁机杀死他。司马楚之听说沐谦生病,果然亲自端着汤药去看望他。沐谦感激他的心意,于是从卧席底下取出匕首,把情况告诉他说:“将军为刘裕所顾忌和畏惧,希望不要轻率,而以保全为先。”
司马楚之叹息说:“如果像你所说的那样,即使有所防范,恐怕也会有所失。”沐谦于是委身事 奉他。他以诚心待人,得士人的心,都是这种事情。
当时,王镇恶之弟王康留守关中,及宋高祖刘裕北伐,王镇恶为前锋,王康逃匿田舍。王镇恶次于潼关,王康将家奔之,高祖板为彭城公前将军行参军。王镇恶被害,康逃藏得免,携带家人出走洛阳,来到彭城,归高祖。即以王康为相国行参军。求还洛阳看视母亲,寻值关、陕不守,王康与长安徙民张旰丑、刘云等唱集义徒,得百许人,驱率邑郭侨户七百余家,共保金墉城,为守战之备。
当时有一个叫邵平的人,率领部曲及并州乞活一千余户屯守城南,迎纳逃亡的司马文荣为君主。又有亡命司马道恭自东垣率三千人屯守城西,亡命司马顺明五千人屯陵云台。司马顺明遣刺杀文荣,平复推司马顺明为主。又有司马楚之屯柏谷坞(几 天奶偃师市缑氏镇东),北魏野坂戍主黑弰公游骑在芒上,攻逼交至,王康为此坚守六旬。
北魏明元帝泰常四年,东晋元熙元年,西凉的嘉兴三年,北燕的太平十一年,夏国昌武二年,真兴元年,西秦的永康八年,(公元419年)三月,山阳公奚斤占领黄河以南的土地,司马楚之与司马顺明、司马道恭派使者请求投降。
因而上表说:“长江淮水以北,听说朝廷的军队向南,无不拍手而舞,向往接受道德教化。但是受敌寇的威胁,无法前来。我顺应百姓的愿望,请求率领倾慕仁义的人作为国家的先锋。身份都是平民,没有号召力。如果给我以偏裨将领的名义,再以天子的声威相号召,则众人无不跟从。”于是北魏明元帝拓跋嗣授予司马楚之假使持节、征南将军、荆州刺史。
奚斤平定了黄河以南之后,把司马楚之所聚集的人口分别安置在汝南、南阳、南顿、新蔡四郡,以充实豫州。
宋司州刺史毛德祖,屯戍虎牢,亟派遣司马翟广等人,前往援救滑台,又檄长社令王法政,率领五百人戍召陵,将军刘怜,领二百骑戍雍上,防御司马楚之。
司马楚之引兵袭击刘怜,未能得手,就是奚斤等围攻滑台,亦不能下,惟北魏尚书滑稽,引兵袭击仓垣,得于乘虚攻入。
刘宋朝廷的陈留太守严棱,自恐无法支撑,于是向奚斤处请降。奚斤顿兵滑台城下,仍然未能攻克,于是遣人至平城乞师。魏主拓跋嗣自将五万余人,南逾恒岭,为奚斤声援,且令太子拓跋焘出发屯守塞上,一面严谕奚斤,促令猛攻。
奚斤惧罪思奋,亲冒矢石,督众登城。滑台的守吏王景度力竭出奔,司马阳瓒尚率领余士兵众抗拒北魏士兵,至北魏士兵已经陷入,还与之巷战多时,受伤被执捕,不屈者则死。奚斤乘胜过虎牢,击走翟广,直抵虎牢城东。毛德祖且守且战,屡破魏军,魏军虽多杀伤,毕竟人多势众,未肯退去。
两下相持不舍,那魏主拓跋嗣又派遣黑矟将军于栗磾,出兵河阳,进攻金墉。栗磾乃是当时北魏有名的骁将,善用黑矟(也指其标志性黑色长矛兵器),因此被封为黑矟将军。
毛德祖再派遣振威将军窦晃,屯戍河滨,堵截栗磾。魏主拓跋嗣更派将军叔孙建等,东略青兖,自平原逾河。
刘宋的豫州刺史刘粹,忙遣属将高道瑾,据项城,徐州刺史王仲德,自督兵出屯湖陆,与北魏士兵相持。魏中领军娥清、期思侯、闾大肥等,复率兵会叔孙建,进至碻磝,宋兖州刺史徐琰望风生畏,便即南奔。凡泰山、高平、金乡等郡,皆被魏兵陷没。叔孙建东入青州,青州刺史竺夔,方出镇东阳城,飞使至建康求救。刘宋朝廷派遣南兖州刺史檀道济,监督军事,会同冀州刺史王仲德,出师东援。庐陵王刘义真,亦派遣龙骧将军沈叔狸,带领步骑兵三千人,前往击打刘粹军队,随宜救急。
好容易过了残冬,便是宋主刘义符即位的第二年,改元景平,赐文武官进秩各二等,改元纪年,万难略过。享祀南郊,颁发赦书。京都里面,好像是国泰民安;哪知河南的警报军信,却日紧一日。
魏将于栗磾,越河南下,与奚斤合攻宋军,振威将军窦晃等均被杀败,相率退走。
栗磾进攻金墉城,河南太守王涓之,复弃城遁走,金墉被陷,河、洛失守。北魏令栗磾为豫州刺史,镇守洛阳,虎牢越加吃紧,奚斤、公孙表等,并力攻扑,魏主又拨兵助攻。毛德祖竭力抵御,日夕不懈,且就城脚边凿通地道,分为六穴,出达城外,约六七丈,募敢死士四百人,从穴中潜出,适在魏营后面,一声呐喊,突入魏营。魏兵还疑是天外飞来,不觉惊骇,一时不及抵敌,被敢死士驰突一周,杀死了魏兵数百人,毛德祖乘势开城,出兵大战,又击毙魏兵数百,收集敢死士,然后入城。
魏兵退散一二日,又复四合,攻打城池益加急迫。毛德祖特用了一个反间计,伪与公孙表通书,书中所说,无非是结约交欢的意思,公孙表得书示奚斤,自明无私,奚斤却心中启疑。毛德祖又更作一书,书面是送至公孙表,却故意投入奚斤的军营,奚斤展阅后,比前书更进一层,乃遣人赍着原书,驰报魏主拓跋嗣。魏太史令王亮,与公孙表有隙嫌,乘间言公孙表存有异志,不可不防,魏主拓跋遂使人夜至公孙表营,将公孙表勒毙。
公孙表权谲多谋,既而被杀死,虎牢城外,少一敌手,毛德祖当然快意,嗣是一攻一守,又坚持了好几月。极写毛德祖智勇。
魏主拓跋嗣自至东郡,令叔孙建急攻东阳城,又授刁雍为青州刺史,令助叔孙建。刁雍与前豫州刺史刁逵同族,刁逵被杀,家族诛夷。惟雍脱奔后秦。秦亡奔魏,北魏令其为将军,此时遣助叔孙,明明是借刀杀人的意思。
东阳守吏竺夔,检点城中文武将士,只千五百人,忙招城外居民入守,还有未曾入城的百姓,令他埋伏占据山谷,芟夷禾稼,所以北魏军队虽然据有青州,却无从掠食。
济南太守桓苗,驰入东阳,与竺夔协同拒守,及魏兵大至,列阵十余里,大治攻具,竺夔预浚四重濠堑,阻遏魏兵,魏兵填满三重,造撞车攻城,城中屡出奇兵,随时奋击,又穴通隧道,遣人潜出,用大麻绳挽住撞车,令他自折。魏人一再失败,遂筑起长围,四面环攻,历久城坏,坍陷至三十余步,夔与苗连忙抢堵,战士多死,用尸填缺,勉强堵住。好在天气盛暑,魏军多半病殁,无力继续攻打,城才免陷。
刁雍以机会难得,请一再接厉,为破城计。建拟稍缓时日,忽然听闻檀道济引兵将至,不禁叹息道:“兵人疫病过半,不堪再战,今全军速返,还不失为上策哩!”乃毁营西遁。
檀道济来到了临朐,因粮食将尽,不能追敌,但令竺夔缮城筑堡,防敌再来。夔因东阳城圮,急切里不遑修筑,移屯不其城,青州还算保全。
魏主拓跋嗣因东略无功,索性西趋河内,并力攻虎牢,所有叔孙建以下各军,统令至虎牢城下会齐,由魏主拓跋嗣亲自前往督攻,真个是杀气弥空,战云蔽日。
虎牢被围已二百日,无日不战,劲兵伤亡几尽,怎禁得魏兵合攻,防不胜防,毛祖德拼命力御,尚固守了一、二旬。及外城被毁,又迭筑至三重城,魏人更毁去二重,只有一重未破,兀自留着。
守卒眼皆生疮,面如枯柴,仍然昼夜相拒,终无二心。可见毛德祖之义勇感人。
当时檀道济出军湖陆,刘粹驻军项城,沈叔狸屯军高桥,皆畏魏兵强盛,不敢进援,统是饭桶。
魏人遍掘地道,泄去城中井水,城中人渴马乏,兼加饥荒瘟疫,眼见是束手就毙,不能再支持。
魏兵陆续登城,守将欲挟毛德祖出走,毛德祖大呼道:“我誓与此城俱亡,断不使城亡身存!”因而引众士兵再战,挺身死斗。
魏主拓跋嗣下令军中,必生擒毛德祖,将军豆代田,用长矛搠倒毛德祖的坐马,方将毛德祖擒献,将士亦尽作俘虏,惟参军范道基,率领二百人突围南奔。魏兵亦十死二三,司、兖、豫诸郡县,俱为魏有。
魏主拓跋嗣劝毛德祖投降,毛德祖怎肯屈节,由魏主把他带回平城,留周几镇守河南。毛德祖身已受创,没多久就死了。有诗赞道:
频年苦守见忠忱,可奈城孤寇已深,
援卒不来身被虏,宁拚一死表臣心。
败报传达刘宋朝廷,未知如何处置,且俟下回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