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流官……郡县制。”
短短几个字,却宛如巨石投向湖面,激起无数层层涟漪。
柯立芝的眼神猛地一亮,似乎连干枯的手都微微颤抖了一下。他的胸膛起伏,像是被这几个字震得心绪翻涌。他盯着李峰,仿佛要从他那张年轻却冷静的脸上,看出未来数百年的格局。
凯恩政委的呼吸陡然急促,他喉咙滚动,心中暗暗骇然。考试?流官?郡县制?这几个字背后所包含的,绝不仅仅是政治制度的调整,而是关乎整个帝国权力中枢的重塑!这意味着动摇数万年延续下来的封建根基,意味着与无数世袭贵族、大领主、星区世家的公开对抗。
然而李峰,却依旧神情平静,仿佛刚刚说出的不是震撼人心的未来蓝图,而只是随口阐述一场家常话题。
柯立芝半晌无言,终于缓缓闭上眼睛,嘴角却勾起了一抹苦笑,笑中有释然,也有感慨。
“原来如此……阁下果然还是要走那条路啊。”
他声音低沉,像是对李峰的回应,更像是对自己的一种告别。
李峰没有出声,只是静静地看着这位风烛残年的老人,目光中带着尊敬,也带着隐隐的坚定。
病房的空气愈发沉重,仿佛历史的阴影与未来的曙光在此刻交汇。那一刻,柯立芝、李峰、凯恩三人都明白,这并非一次寻常的谈话,而是一段承前启后的序章。
柯立芝的手指微微颤抖着,在白瓷杯的边缘摩挲。他喃喃低语:“唉……可是自古变法者,都没有好下场啊。阁下,您还是三思吧……”
人类帝国是一个巨大的、巨大的、巨大的星际文明。为了让你对其规模有个基本概念:据最保守的估计,帝国目前总人口数量约为 四千万亿 左右。这还仅仅统计了那些大型、繁荣星球上巢都、城镇、行星环都市所承载的人口,不包括因为异端入侵、虫群肆虐、混沌风暴等灾难而失去联系的星球,更不包括边疆的流浪殖民地。
帝国常常被外界描绘为一个仇外的、低道德的、冷酷的、偏执的、由腐朽官僚机构统治的反乌托邦式政教一体军国主义国家。
它融合了拜占庭式冗余的行政架构、主体思想般的忠诚狂热、教改之前的天主教廷、神圣罗马帝国的分封制,以及封建大地主与豪族并存的地方权力。
这种奇异的混合体,撑起了横跨银河的帝国,也在不断腐蚀它的根基。
若跳脱出个体视角来看,人类帝国大体上依然是一个“可居之地”。具体生活水准,主要取决于你出生在哪颗星球。
帝国境内,既有像“卡塔昌”那样死亡率极高、猛兽横行、随时可能丧命的炼狱世界,也有繁荣到超越想象的贸易星球。
根据概率学,人们其实更可能出生在一个类似于“发达国家”的地区。那里有稳定的生产体系,温和的世袭统治者,社会等级虽然森严,却至少还能保证衣食住行。
就像李峰的祖国——既有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也有千里无人烟的罗布泊。
表面上,帝国是钢铁长城,承载了帝皇的意志,抵御着混沌的侵蚀与外族的威胁。可若从内部结构看去,它更像是一头病入膏肓的巨兽:躯体庞大,四肢发达,却血脉堵塞,神经迟钝。
帝国的统治模式,是封建与神权的奇异混合。数以百万计的星球被世袭领主、星区总督、家族豪强分割统治,他们向泰拉宣誓效忠,却在自己的领地内几乎拥有绝对权力。他们建造高耸入云的巢都、维持血肉与钢铁交织的军队,却往往更关心家族的荣誉与财富,而非整个帝国的命运。
这就是帝国的病灶:中央与地方的撕裂,忠诚与腐败的交织。
帝国的庞大疆域,靠着这种“分封制”勉强维系,但也正是这种制度,让腐败如癌症般蔓延。地方总督可以动辄掌握数十亿、上百亿人口的生杀予夺权,他们的忠诚与否,全凭个人与世家的私心。而泰拉中央,即便有阿斯塔特、审判庭、机械教等铁血机构,也无法时时监督这无数的地方政权。
李峰很清楚,如果要谈什么“伟大复兴”,那必然要从根子上动刀。
帝国的庞大疆域和分封制所带来的极端多样性,既是帝国韧性的来源,也是帝国最致命的隐患。
虽然帝皇和李峰之间在思想有点不对付,但是两人都认为「人类文明的伟大复兴」,是他们目标。
所以李峰自己认为,如果要实现「人类文明的伟大复兴」就必须要「开放改革,科学发展」。
所以想要实现这样目标,就必须要做到「一杆子插到底」。
帝国的分封制,星球上那些世袭的领主、贵族、大地主就成为了李峰的实施政策的阻碍。
柯立芝久久无言,胸膛起伏,眼中浮现复杂的情绪。他低声喃喃:“考试、流官、郡县制……阁下,您要做的,不是小修小补,而是要彻底重铸帝国的根基啊……”
李峰静静点头,他的眼神沉稳如山:“帝国已病入膏肓,若不彻底改造,便只有走向衰亡。变法的路,纵然艰难,纵然血流成河,但这一步,迟早要有人去走。”
然后李峰再说了:“出将入相,变法革新!这可酷毙了好吧!”
突然柯立芝整个人如同断线了一样,缓缓倒在了床上,他意识到了一个严肃的问题。那就是李峰刚刚说的这一切,是李峰真的想要让帝国好吗?
是的,如果不是为帝国好,他也不可能说出来。
但是!柯立芝见过太多的满腹志向和抱负的年轻人,提出了许多天马行空的设想,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我行!我能!老子可以!」
没错,李峰内心真正想要做到的!这套效仿商君和张太岳的变法改革,很大一部分是为了解锁一个「游戏成就」。
病房里只剩下苹果的清香与老人的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