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胜一直在陕西操练兵马,这几年刘备与魏作战,关胜几次上书请求到前线,刘备皆不允,关胜自然知道是主公爱护自己,但仍不免有些失落。
如今终于等到刘备将令,自然欢喜异常。
关胜面东而拜,道:“蒙主公信任,胜恬为主上挚友之后,今日蒙主公将令,定要为主公建功立业!”
当下便聚集将领,着手准备入蜀一事。
眼下关胜麾下乃是有早年派过来的史进、朱武、陈达、杨春几兄弟,还有便是当年田虎的旧部,孙安、山士奇、唐斌、董澄等人。
关胜将命令给众人看了,众将领皆喜,史进道:
“待战时请将军一令,进愿为前锋!”
这多年过去,史进已然不是当年面如银盆的少年,已然是一个白面短须,英武过人的将军了。
关胜摇摇头道:
“切勿急躁,眼下陛下只是令我等整备人马,诸位却要机密行事,我听闻残宋将吴玠从战场特地调回兴元府,此人乃是将才,我等准备人马却要小心,切勿令贼有所准备。”
朱武道:“大军调动,要想贼人不知,却是困难,眼下陛下只是令我等整备,待到真入蜀,恐尚需一两个月,莫不如我等大张旗鼓,多加哨探,骚扰兴元府周围,使贼一直防备。
贼久之必然松懈,到时候我等趁贼松懈,一举入蜀!”
关胜沉吟一阵,道:“可!”
随后便着手准备陕西人马。
与此同时,刘备正在金銮殿上与群臣商议。
刘备欲亲自入蜀,闻焕章、吴用等皆不答应,岳飞虽知刘备欲入蜀的内情,但其一直主张观魏军动向,
蜀地艰险,若是主力用兵于蜀地,魏军对中原有所动作,只怕是难以回还,眼下汉军水师正在筹划建设,尚无把握完全胜魏军水师。
刘备挠挠头。
他虽欲入蜀,回到故地,但内心仍然时刻盯着曹操,除非这个家伙入蜀,否则自己绝不能轻易动作。
至于令关胜为伐蜀主帅,乃是前者梦中与二弟相见,其所托。
上次与二弟相见,云长虽极力劝阻刘备伐蜀,但其仍恨孙权,分别最后,却嘱咐刘备,日后若是入川擒权,请以自己后人为锋。
刘备答应,其实按照刘备内心,是十分希望将自己二弟这位后人在后方恩养的,但关羽声泪俱下,言道前世未能为大哥之业助力,反倒是因己之故坏了大事,纵然成神千年也抱憾。
眼下后辈在此,便是战死沙场,也算是全了一片赤心。
刘备见此,便答应下来。
目前孙权在与曹操对峙,却是入蜀的好时机,刘备又下令,将解珍、解宝两兄弟及杨雄、刘唐等无当军调入关胜麾下。
刘备清楚,四川之地,艰难险阻,地势复杂,汉军铁骑威武,在那里却无用武之地。
随后刘备又亲手绘制了一幅地形图,发往关胜处。
闻焕章、吴用请示具体动兵日期,吴用建议直接不宣而战,择机偷袭入川。
刘备摇摇头,道:
“写讨贼檄文!三月后发往天下,于七月以关胜为定川将军,伐宋!”
刘备清晰记得,当年吕蒙白衣渡江在七月。
大汉定下策略,宋、魏之间仍在对峙。
经过几番大战,魏宋两军却在长江以南的鼎州城外对峙。
原来孙权偷袭峡州失败,反被曹操击退至夔州守城,曹操见夔州城池坚固,便使张俊率军向南,而后再向西进攻。
张俊在鼎州大战,孙权遣杨沂中驰援,两将斗个不相上下,曹操便又连夜率军向南兵出杨沂中身后,夺了鼎州,击破杨沂中军。
杨沂中虽善兵能战,但前后夹击之下,也只仅以身免。
曹操夺下鼎州,念及魏军士卒此次征战多年,辗转千里,便下令三日不施军法,魏军上下便在鼎州烧抢,只三日,此城为之一空。
曹操正自得意,孙权盛怒之下亦从夔州率大军赶来,魏军不防,初败于宋军,鼎州被宋军收复,但曹操又设计在野战中击败宋军,战场情况又变成魏攻宋守。
孙权借着曹操屠城烧杀一事凝聚人心,发成都兵马来援,曹操因败于孙权一次而大怒,亦调集援军攻城。
至于韩世忠夫妇、李彦仙,原本被曹操关在军中,曹操礼敬有加,三人本有所心动,欲相投魏军,
但没想到曹操攻下鼎州原形毕露,三人又誓死不从,便又软禁于魏军之中。
这一番大战,使得魏宋战线南移,刘备这边见时机成熟,便公布讨贼檄文,闻焕章亲自执笔,将檄文昭告天下:
“盖闻天命有归,正邪不并;乾坤浩荡,正道长存;日月昭昭,运行有化;
今巴蜀之地,逆贼窃柄,生民涂炭,天下分裂。
昔宋不珍神器,庙堂之上,阿谀奉承之辈横行无忌,
贤才退避,不敢言政,奸佞弄权,肆意妄为。使天下动荡,国事废弛,政令紊乱,法度失序,纲纪荡然。
天命在汉,吾汉秉怀忠义,仗剑而起,节应天命,使赵氏禅让,神器归于有德之人。
自大汉以来,北击狂胡,拓地千里,东平高丽,半岛王化。
使边关不知烽火,百姓不见刀兵,天下安居。
今仍有逆氏赵桓,不顺天应人,劫父兄以篡皇位,弃京城以苟性命,抱残守缺,不敬天地,不祀祖宗,僭越礼制,自号尊荣。
实为乱臣贼子,天下公愤。
天命在汉,人心向汉,神器亦禅于汉,赵桓之行,实乃败坏纲常,扰乱伦理,为天下所不齿。
向者,大汉击北方女真之部,拯边关华夏之民,
赵桓者,竟暗通异族,以刀兵相向,战火连绵,陕西震动,华夏之民流离失所,开疆之士,魂断他乡。
其行暴虐,其心残忍,为天下所不容!
巴蜀之地,古之天府也,山川雄奇,物产丰饶,岁享丰稔,历代英雄之地,然赵桓窃之,如豺狼入室,蛇蝎附体。
自其窃国,百姓之苦若置于汤火,农人岁岁劳作,难糊一家之口。商旅日日困苦,不见片刻之安。
百姓思得明主,贤臣思得圣君。
今天兵入川,欲还巴蜀以清平,复天下之安宁,四海之内,豪杰之士,当共赴义举,同诛逆贼,以成千秋之伟业,留万世之芳名!
特此檄告,咸使闻之,誓诛此贼,以靖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