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穿越牧马人,截胡秀芝做老婆 > 第502章 竖都在一条线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涂志明笑着道,“海大叔,您这肯定是错觉!用料都是一样的,布局和结构也都相同,怎么可能比你家的好看呢?”

海老大摇头道,“不对,不对!

你看你家这墙,用的砖都像瓷器一样,肯定是咱们大队出的最好的砖。

还有你看这墙垒的,平整的就像是镜子面儿。

这水泥缝勾的,一点儿多余的都没有,干净利索。

你家房子这瓦片也比我家的齐整,横竖都在一条线上。

还有你家的窗子,你家这水泥地面……”

海老大本来就是单纯的夸奖房子,夸着夸着,他感觉有些酸了。

有些事儿就怕比,不比觉得自己的是最好的,比了才知道自己的差得远着呢。

海老大心说:老马可真不是东西,涂志明家的房子他亲手盖,我家的房子他就是监监工,这是看人下菜碟啊。

房子改造完,原来的诊疗室也被改成了仓房,这下家里的东西有地方放了,能往里堆的全都堆了进去。

最难弄的还是秀芝的那堆石头,现在足足有五麻袋之多了,饶是涂志明力气大,也搬了个一身是汗。

搬完石头,涂志明跟海老大一起点烟闲聊。

“海大叔,您找我有事儿?”

“有事儿,志明,你知道县里过来清查人数,办理户口,一共在咱们队落户了多少人吗?”

“听叶志红说过一嘴,”涂志明道,“算上咱们村原来的人,好像是六千一百多人吧!”

“没错,一共六千一百一十二人。这还不算有一部分人在路上,还有一部分原户口所在地尚未协调清楚。

如果全部就位,我和王富兴估摸了一下,六千五百人挡不住。”

涂志明笑了起来,“以前富兴叔当小队长的时候,总说咱们小七队人口最少,遇到啥事儿都受气。

这回好了,成了全生产大队最大的小队了,看以后哪个队还敢招惹咱们,要是再打群架,咱们队保准能赢。”

一番话把海老大说的直咳嗽,“我说志明,你可真行!费了这么大劲,弄出这么大的阵仗,难不成就是为了打群架?”

俩人说笑了一阵,话入正题。

“六千五百人那可就是六千五百张嘴,咱们这小小的皮革厂可装不下这么多人啊!”

“你看现在咱们皮革厂每个月也就生产六千来件皮袄,这原材料都快供应不上啦。

主要是手工鞣制皮子太慢啦,蒙古那边皮子倒是不缺,可鞣制的速度根本跟不上咱们的生产速度啊。

而且皮衣这东西,南方人不穿,北方人冬天才穿,春夏秋都不穿,买的人也不多。

这可是贵重物品,一般人买了一件,估计好多年都不会再买了。

志明,讲真的,我觉得皮衣不适合再扩大生产了。”

“可现在这两千个知识分子的安置是个大难题,如果都安排进皮革厂,我总觉得不太靠谱。

但是不扩大生产的话,这么多人又能安排到哪里去呢?”

涂志明笑着说:“海大叔,您把市场看的太窄了。

咱们国家现在有多少人?整整九亿五千万。

一百个人里有一个人买咱的皮衣,那就是九百五十万件。

一千个人里有一个人买咱的皮衣,那就是九十五万件。

在咱们国家,只要东西生产出来就根本不愁卖,关键是能不能找到销售的地方。

而且咱们皮革厂目前的业务才开展了一项制皮袄,其他的业务都还没开展呢!

要是所有业务都开展起来,您别说这六千来人,就算再来六千,也不够咱用的!”

“其他业务?其他业务都有啥?”

“皮鞋、皮裤、皮草、皮包、真皮沙发、皮床、皮带、皮手套、皮夹克……”

涂志明一口气说了二十二个“皮”,海老大的眼睛是越来越亮。

“志明,你是想开展这些业务吗?”

涂志明咧嘴一笑:“皮革皮革,光有皮没有革哪行呢?海大叔,咱们接下来先投资建一家鞣制厂,再建一家制革厂,保证原材料的供应之后,再开展其他业务。”

一眼瞅见涂晶晶正在地上费劲地拖着一个大包,涂志明赶紧喊道:“大闺女,你先放那儿,咱俩一起抬着。”

说着话,他快步走了过去把包裹拎了起来。

扭头对海老大说:“海大叔,这六千人,适合进学校的您就让他们进学校当老师。

适合进工厂的,您就安排他们先去工厂学习。

等咱们新厂建成了,我怕您到时候担心的是人手不够用喽!”

两手拎着包裹,涂晶晶拎着包裹的一角,父女两人一起把包裹抬进屋,交给了整理东西的秀芝。

海老大招呼一声,背着手回家了。

三口人忙活了两个钟头,才把所有东西归置清楚。

涂晶晶一边洗脸一边问,“爸爸,我有用吧?”

涂志明一本正经道,“我大闺女用处可大了!要不是我闺女帮忙,现在我和你妈妈还在忙活呢!”

涂晶晶听了,满意的笑了起来,洗起脸都更有劲儿了。

贾老六一家来了。

贾老六带了一领新草席,一边帮忙把旧炕席换下来,一边道,“重进一回新房,必须换新炕席。”

涂志明和秀芝连连称谢。

秀芝道,“六哥你可真有心,这么忙还想着给我家编草席呢!”

贾老六笑着道,“你嫂子还有几个孩子忙,我清闲着呢!

搬家基本上都没用我动手,娘几个把活全都干了。”

沈春燕道,“也是叔伯兄弟们一起过来帮忙,东西也没那么多,大伙帮帮抬抬就全都完事儿了。”

贾老六听沈春燕这样说,嘴咧成了瓢。

老贾头一共六个孩子,四个小子俩闺女,除了贾老六之外,其他的全都在外村。

之前穷的时候,来往并不频密,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来看看爹妈。

现在贾家逆风翻盘,贾老六这些兄弟姐妹都热络起来了。

之前沈春燕心里总觉得不是个滋味,这些人登门她也只是表面应付,背后则多有怨言。

最近几天不知怎么突然转向了,也说起贾老六这几个兄弟姐妹的好来了。

pS:各位兄弟姐妹!五一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