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一幕朱雄英意料之中,他没有接过腰牌,而是对身边的小太监使了个眼色。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侄儿初登大宝,众多事务还未熟悉,特请镇国秦王朱樉引领内阁辅政。”
“燕王朱棣,战功赫赫,戍边已久,特招回京,与妻女团聚,任命为大明国防军参谋部总参谋长,入内阁辅政。”
“楚王朱桢,组建海军,统领大明兵马辛劳多年,劳苦功高保留内阁职务,加封任命为大明国防军参谋部副总参谋长,继续辅佐新皇。”
“齐王朱榑,镇守樱花行省多年,远离故土,不辞辛劳,今特招回京,入内阁辅政,加封任命为大明国防军参谋部副总参谋长,继续辅佐新皇。”
“蜀王朱椿,治理蜀地,辅政有功,加封太子太师,入阁辅政。”
“代王朱桂,肃王朱瑛,辽王朱植....”
一连十几道圣旨,朱雄英以侄儿的身份将在外掌权或者掌兵的叔叔全都召回京城,又加封了他们的子嗣,这一手恩威并施,不仅让诸王臣服,更是让百官说不出话来。
对于同辈的兄弟,朱雄英也没有小气,愿意从军或者已经从军,军校毕业的,要么派往各个兵团任职,要么直接编入东宫警卫。
从政的则是根据能力安排了官职,其他人则全都根据他们的意愿做出了安排。
要说最沾光的则是朱棣。
他的大儿子朱高炽几乎成了朱雄英的宰相,管理内阁。
老二朱高煦出任辽东兵团副兵团司令。
老三朱高燧则是接手了宁王朱权的职务,帮助朱雄英打理情报事务,也算是天子近臣。
其次则是朱桢,几个儿子几乎都出任了兵团级职务,有的还入了六部。
从皇室到百官,新皇登基的册封和加封仪式持续了整整七天。
这七天里,宫廷内外一片繁忙景象,各种仪式和活动接连不断。
由于朱标留下的烂摊子太多,需要更改的职务不在少数。
之前朱雄英作为太子,虽然有一定的权力,但对于一些重要职务的调整还无法完全做主。
然而,如今他已经登基成为新皇,自然拥有了绝对的权力,可以对那些不合理的职务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这可苦了那些传旨的小太监们,他们整天马不停蹄地奔波于各个宫殿和官员家中,宣读各种册封和加封的圣旨。
由于需要传达的旨意太多,许多小太监的嗓子都喊哑了,但他们依然不敢有丝毫懈怠,毕竟这是新皇登基这样的大事,任何一点差错都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
新皇登基,恩驰天下,这一年的下半年,整个大明都沉浸在喜悦之中。
百姓们对新皇充满了期待,希望他能够带领大明走向更加繁荣昌盛的道路。
而在宫廷内部,各种庆祝活动也是接连不断,宴会、歌舞、赏赐等等,让人们感受到了新皇的慷慨和仁慈。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就到了年底。
在这个重要的时刻,朱雄英带领着皇室成员们举行了一场盛大的祭祖仪式,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祭祖仪式结束后,便是宫廷大宴,这是一场规模空前的盛宴,不仅有丰盛的美食,还有精彩的表演和娱乐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朱雄英完美地继承了他老爹和爷爷的传统,在这次宫廷大宴中,他负责提供场地,而他的二叔朱樉则负责出钱。
这种分工合作的方式既体现了亲族之间的默契,也展示了皇室内部的和谐氛围。
或许是因为新皇登基的喜庆氛围,也或许是其他一些原因,今年皇室内的一众亲王,世子等龙子龙孙们都没有离开应天前往各自的封地赴任。
这使得今年的除夕夜皇宫异常热闹,可谓是人满为患。
在大明的第三代中,朱雄英虽然是最为年长的一个,但却是生孩子最晚的一个。
他的兄弟们,多的六七个,少的也已经有四五个孩子了。
整个乾清宫已经完全变成了一个幼儿园,到处都是小孩子的嬉笑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
而我们的主角朱雄英呢,此刻也正深陷在孩子堆里,被一群天真无邪的小家伙们包围着。
不过,这可苦了他的皇后赵月婵了。
因为每个孩子都吵着要朱雄英给红包,这可让他有些应接不暇。
“欧呦呦,皇伯伯可没欺负你啊,你哭啥啊。”朱雄英抱着一个不知道是哪家的孩子,那孩子正哇哇大哭呢。
这一哭可不得了,就像连锁反应一样,惹得刚刚递给赵月婵的另一个小娃娃也跟着哭了起来。
顿时,整个乾清宫里充满了孩子的哭声,那场面简直可以用“震耳欲聋”来形容。
这一幕,让站在一旁的朱樉等几位年长的亲王们都乐开了花。
“哈哈哈,咱们这位陛下看来不怎么会哄孩子啊!”朱樉笑呵呵地说道,脸上露出了幸灾乐祸的表情。
朱棣在一旁听了,立刻就不乐意了,他反驳道:“二哥,雄英不会,难道你会啊?”
只见朱樉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然后不紧不慢地说道:“我会不会的,起码你们家孩子都是我看大的,不像某人,自己三个儿子俩闺女三岁之前都没抱过呢。”
他这话一出口,朱棣的脸色瞬间就变得有些尴尬了。
不过,朱樉似乎并没有打算就此罢休,他紧接着又补了一句:“而且啊,某人第一次抱孙子的时候,结果吓得那孩子哭了一整天呢!”
随着朱樉话音一落,现场气氛瞬间被点燃,一众亲王们哄堂大笑起来,笑声此起彼伏,响彻整个宫殿。
然而,在这一片欢声笑语中,唯有朱棣的脸色却如锅底一般漆黑,他紧咬着牙关,心中暗自恼怒。
与此同时,一旁的赵月婵注意到了朱棣的异样,她连忙凑近朱雄英的耳边,轻声说道:“陛下,红包不够了。”
朱雄英此时正手忙脚乱地哄着怀中的孩子,听到赵月婵的话,他随口应道:“让人去内库取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