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种类多样,涵盖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介绍:
一、世界文化遗产
1.武夷山
入选时间:1999年12月
特点: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武夷山以独特的丹霞地貌和九曲溪风光闻名。遗址包括架壑船棺、闽越王城、武夷精舍等,展现古代文明与理学文化交融。
2.福建土楼
入选时间:2008年7月
特点:以夯土建筑技艺建造的巨型民居,分布于永定、南靖、华安三县,现存约3000座。土楼内部功能划分精细,兼具防御与生活功能,体现客家人聚族而居的传统。
3.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
入选时间:2017年7月
特点: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与多元文化交融,现存931座历史建筑,涵盖传统闽南、西方古典复兴及殖民地外廊式建筑,是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现代人居理念的典范。
4.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
入选时间:2021年7月
特点:由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构成,包括行政建筑、宗教遗址、窑址、冶铁遗址及交通运输网络,全面反映宋元时期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枢纽的繁荣。
5.泰宁丹霞
入选时间:2010年8月
特点:作为“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的组成部分,以峡谷曲流、崖壁洞穴和生物多样性着称,展现丹霞地貌的典型特征。
二、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9处,涵盖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等。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42处,包括三坊七巷、闽浙木拱廊桥等特色遗产。
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约5300处,如闽南红砖建筑、万里茶道相关遗迹等。
三、考古发现与大遗址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三明万寿岩遗址(旧石器时代)、浦城猫耳山商代窑址等六处遗址入选。
国家“十三五”重要大遗址:万寿岩遗址、城村汉城遗址等六项列入,其中三明万寿岩遗址、城村汉城遗址成功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录。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南音、妈祖信俗、中国剪纸(漳浦剪纸、柘荣剪纸)、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等。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45项,涵盖传统音乐、舞蹈、戏剧、技艺、民俗等。
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705项,体现地域文化多样性。
五、历史名城、街区与村落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福州、泉州、漳州、长汀、莆田5座。
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厦门、邵武等6座。
中国历史文化街区:福州三坊七巷等4个。
中国传统村落:552个,展现福建传统民居与村落文化。
六、博物馆与可移动文物
博物馆数量:153家,其中国有博物馆106家,非国有博物馆47家。
可移动文物:登记件\/套,总量达件。
七、其他特色遗产
革命文物: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831处,涉台文物1515处,体现福建在革命历史与两岸交流中的重要地位。
水下遗存:50处,反映海上丝绸之路与海洋文化。